洛神赋赏析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51070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神赋赏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洛神赋赏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洛神赋赏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洛神赋赏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洛神赋赏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神赋赏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神赋赏析分析(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洛神赋赏析,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诗经秦风蒹葭),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

2、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後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曼曼。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閒。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廕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楚辞 九歌 山鬼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践远游之文履,皊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扬轻

3、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洛神赋,因情而死,因情而生,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 生生死死随人愿, 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待打并香魂一片, 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牡丹亭 寻梦,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相思苦。,中国文学史上的“求女情结”以求女不成隐喻对理想追求的失落。 不能在现实中结合,而只能在幻想中相恋,当人的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对前途感到失望和渺茫时,便把希望的触角伸向历史的深处,自觉地遵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寻求对心灵的抚慰。 “求女情结”起源于诗经中“汉上游

4、女”,而盛于屈宋的骚赋,它既是人们对记忆中的最辉煌的圣贤时代的追慕,更是人们对那远逝的美好的无奈的遥想。,“感甄赋”,人神殊途人生失落 中国传统文人抒写胸中块垒的含蓄之法 追随 阻隔 遗恨,这是一种意境、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备含容一切相似格局、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诗人以温情的链条链接了自己的爱慕,所以它就升华为集体温馨的迷梦,而在这个迷梦里,我们已分不清它是来自谁的声音了,是曹植吗?抑或是屈原,宋玉?还是汉水岸边,那位悲哀地歌唱“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的不知名的青年?但这种悲哀却绵绵不绝地流淌而来,像一条流过千年的河流,浸滋了现代人沉迷的灵魂了。,甄宓与曹植的爱情,魏明帝把这段凄美的爱情

5、故事改编成“洛神”,甄妃与曹植的奈何情,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的绘画名作,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并与洛神无奈离去的情景。,“凭君莫语伤心事,尽在含睛不语中。”,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的,曹植的洛神赋原名就是感甄赋。,那么曹植对甄妃的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恋是怎样产生的呢?与其说曹植魂牵梦索甄妃,不如说甄妃魂牵梦索曹植。,甄宓为何人?,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 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 后来甄逸女成了曹军的俘虏,成为曹丕的妻子。,当甄逸女以战俘身份,当几乎与她小一半的曹植以稚嫩的童心,掬捧出天真无邪的情意时,不知不觉中使甄逸女陶醉在虚

6、无飘涉的快意之中,于是毫无顾忌地施展出母性的光辉与姐姐般的爱意,这是十分自然的感情流露。,那么甄宓和曹植能否有个美好的结局呢?,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赢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只有曹植可以好整以暇地陪着这位多情而又美艳的少妇,,两人难舍难分,曹丕顺利地当上了太子,也顺利地嗣位为魏王,但甄宓后来却郁郁而死,一代佳人为何会有如此下场?而她的曹植该怎么办吖?,曹丕即帝位后的第二年,曹植由封地甄城入京陛见,曹丕将甄妃经常使用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了他作为纪念;这是一项十分奇特的赐赠,曹植却如获至宝,欢天喜地的接受了赏赐,大感皇恩浩荡。,我

7、本有心相托,感甄妃,洛神赋,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 他们的爱情流传了下来,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 无题两首其二。,一、鲜明生动的形象 1. 风神华彩之美: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风韵神态) 荣曜秋菊,华茂青松; (神采光华)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风韵神态)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神采光华) 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 (神采光华),相关连接: 婉若游龙乘云翔 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升照屋梁; 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神女赋),.形

8、体容貌之美: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概括) 肩若削成,腰若约素。(点染以上写形体)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弗加,铅华弗御。(肤质)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眉发)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唇齿) 明眸善睐,辅靥承权。(眼睛、笑靥以上写容貌),相关连接: 秾不短,纤不长。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神女赋),3.气质仪态之美: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闲静艳逸)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情态语言) 奇服旷世,骨相应图。(服饰气格以上为概括描述) 披罗衣之璀粲兮,耳瑶碧之华琚。(罗衣耳环)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首饰佩珠) 践远

9、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文履衣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步履芬芳以上为细致刻画),相关连接: 素质干之醲实兮,志解泰而体闲。 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神女赋),4.举止动作之美: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天真)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灵动)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芬芳)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活泼)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妩媚)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轻盈)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神态),小结:第一点是总括描写,后三点是具体描写。所描写之形

10、象是仙与人有机结合。一方面,外在形态、迅捷举止、轻盈步履、尊贵地位、神秘处所,有浓烈的仙性;另一方面,容貌艳逸、气质闲雅、性格天真、习礼明诗,又有鲜明的人性;而洛神的多愁善感、一往情深,离别时忍顾鹊桥,也是人间美女的普遍特征。神性与人性的有机交融,创造了一个个性色彩浓郁的人物形象。,小结: “我”与“洛神”之有主 次之分。洛神之情是因“我”变化而变化,表现人物情感时,以 直接抒情为主,亦采用多种其它手法:或以动作暗示,或以神态 表现,或藉心理刻画;或分写,或合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小 赋的抒情部分连用三个“于是”加以勾连,既交代了情感变化之因 果,又构成缜密的艺术结构。,2.从洛神的角度说 抗

11、琼珶以和予兮,指渊沉而为期。 (第一次情感变化) 于是洛神感焉,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第二次情感变化) 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当。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虽潜处于 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第三次情感变化) 因爱动情因礼伤情悲悼之情,三、华美绮丽的语言 1.譬喻美: 以惊鸿、游龙,写其神采之美;以秋菊、青松、轻云蔽月、流风回雪、太阳朝霞、芙蓉渌波,写其光华之美;以肩若削成,腰若约素,写其形体之美等。,2.色彩美: 秋菊与青松、轻云与月光、朝霞与阳光、芙蓉与渌波、丹唇与皓齿、明眸与笑靥、金翠与明珠、文履与雾绡、

12、皓腕与神浒、湍濑与玄芝,等等,均是运用色彩对比。,3.音调美: (1)主要意义转折处,多以节奏较长的语气词煞尾,形成袅袅不尽的余音,与下文构成语气上的联系。 (2)“序”的叙述,用语义相近的动词,构成短句的形式,将动作行为压缩在刹那之间,形成紧张急迫的语调。 (3)长句与短句交错,副词的巧妙运用,也构成音调之美。,小结: 除上述所阐述之三点,洛神赋尚运用大量对偶,所用之譬喻也具有线条美,“兮”的运用或在句中,或在句尾,构成摇曳的声情。使此具有六朝美文的典型特征。,主题,“企慕情境” Sehnsucht 这既是一种哀而不伤、忧郁惆怅的审美的快感 ,也是一种超乎文学本身意义的永无止域的向上的精神。

13、企慕女神 ,追求美与爱的一种为爱痴狂 ,上下求索的境界 ,这是一种“呈现无限向往、无限向上 ,亦即无限开放而无止域之境界” 。 陈子展先生在钱学论中解释“企慕情境”说:“它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 ,在对岸 ,可以眼望心至 ,却不可以手触身接 ,是永远可以向往 ,但不能达到的境界。”,曹植生平大事年表,192年,曹植生。 211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 217年,曹植增邑5000户,加上先前的共10000户。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诛杀了丁仪、丁廙和两家的所有男性,曹植和其他诸侯都被送往他们各自的封地。 221年,监国谒者灌均按曹丕的指使,宣称“曹植酒后傲慢无礼,要劫持皇帝的使臣”,

14、司法部门请求曹丕依法治罪,曹丕碍于太后的影响,只将曹植贬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曹植为鄄城侯。 232年 积郁成疾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237239年 ,魏明帝曹睿下诏赦免了曹植之前的过失,让人将他的作品编纂成集。,生命是孤独的 ,生命又必须有所依靠。行吟泽畔 ,生命中那份至深的期盼汩汩流出。人有时是很脆弱的 ,在身心疲惫之时 ,在生命无告之际 生命的梦语 在黑暗漂泊中升起的可供诗人暂离困顿和烦怠的光明之境。,在生命的凄苦与彷徨中 ,在心灵的深处 ,期冀着与一位美丽的姑娘的相遇 ,她是美的化身 , 也是爱的化身 ,滋润、抚慰着失落孤寂者的心田。英雄气短 ,儿女情长 ,这也是历史上人们把洛神赋 中洛

15、神诠释为甄氏或曹植之母的合理的层面。 事实上,洛神作为人类早期母氏及女性的符号 ,已内化为作者在现实中受挫后心灵栖息的空间。,因描画绝世风华而树立古典美的典范 因讲述刻骨的相思而成为文学之绝唱,美丽的邂逅太像一朵盛开的昙花,无论人类生命的底色是如何的失落、寂寞、苍凉和局促,它都绽开在杳无人迹的深夜,华美一现而无法盈握。这是对人类爱情的诠释吗?亦或是对浪漫的诠释?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丢弃掉人世的教化、较量和得失,在自然生命的山光水色里给孤寂的心灵找一个安适宿主,哪怕飘渺难求如神女,哪怕美好短暂如昙花,也就够了。,爱而不得,永远是令人念念不忘美丽的痛楚。 也许正因为这段故事写的太美,所以才会产生那么多的附会和猜想吧。,一卷凄恻的洛神赋 谁将我的惆怅卷起 褪色的墨迹 还能否把凋零的容颜描绘清晰 深印入脑海的哭泣 深埋进心中的惋惜 原来我早已失去了你 一卷悲凉的洛神赋 谁将我的寂寥卷起 泛黄的绢纸 还能否把模糊的朱颜勾勒如新 深刻如灵魂的记忆 深藏进梦中的叹息 原来我从未得到过你,思考题: 比较神女赋、洛神赋、警幻仙姑赋艺术,并以此为例阐释文学继承与发展关系。,诗人的梦,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