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七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49748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第七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管理学]第七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管理学]第七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管理学]第七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管理学]第七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第七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第七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第一节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质量的内涵 1、产品(工程)质量-是指产品适用于规定的用途,满足社会和用户一定需要的质量特性(适用、安全、经济、可靠、美观)要求的综合体。 2、工序质量-指生产中,人、机具、材料、施工方法和环境等因素,对产品综合起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所体现质量就是工序质量。 3、工作质量-指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质量水平。也就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做的组织管理工作 生产技术工作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的质量。也即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工程项目质量(课本P115) 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

2、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的所有活动。 发展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19201940年) 2.统计质量阶段(19401960年)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0年至今),第一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约从本世纪初至30年代末。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限于专业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目的是发现废品和不合格品。实质上是一种事后的检验。 第二阶段是统计质理管理阶段,约从本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实行工序控制,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预防废品产生的目的。管理工作也由专职人员进行。该阶段与第一阶段所不同的是不仅事后把关,而且进行事前预防

3、控制;防止废品产生。,第三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60年代初,美国的菲根堡姆首先提出了较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这一理论很快应用于不同行业生产企业的质量工作中。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特点是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质量管理,对每一生产环节加以管理,做到全面运行、全面控制,通过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水平来保证产品质量,形成企业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建立质量体系以保证产品质量始终满足用户需要。,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念 1.为用户服务的观念 2.全面管理的观念 3.预防为主的观念 4

4、.用数据说话的观念,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标准化工作 二、计量工作 三、质量情报工作 四、质量管理制度 五、质量教育工作,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概念 是指企业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形式,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程序是按照科学的程序而运转的,其基本形式是PDCA管理循环。 它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不断循环,把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 1PDCA管理循环的基本内容 PDCA循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这阶段的具体工作步骤可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5、 第二步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是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 第四步是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因素,制定改善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执行措施的计划,并预计效果。在进行这一步时要反复考虑明确回答以下5WlH的问题: (1)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计划、采取这样的措施?为什么要这样改进?回答采取措施的原因(Why); (2)改进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What)?,3)改进措施在何处(哪道工序、哪个环节、哪个过程)执行(Where)? (4)计划和措施在什么时间执行和完成(When)? (5)由谁来执行和完成(Who)? (6)用什么方法怎样完成(

6、How)?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 这是管理循环的第五步,即执行措施和计划。如何组织计划措施的执行呢?首先要做好计划措施的交底和落实。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将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A阶段)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阶段分为两步,也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七、八步。 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 第八步是把遗留问题转入到下一个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2应用PDCA循环注意的事项 PDCA管理循环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方法。它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全部质量管理活动比喻为一

7、个不断前进、周而复始运转的轮子,应用PDCA循环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整个企业上下左右都进行PDCA循环 整个企业是大循环,企业下属科室,工区等是中循环,再下属的施工队是小循环。上一级循环是一下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又是上一级循环的具体贯彻。 (2)要不停地进行PDCA循环 要提高工程质量或工作质量,不是经过一个PDCA循环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每经过一次循环,只可能解决一个或几个质量问题。所以,需要进行新的PDCA循环。这样一次次地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才有可能不断解决质量问题。 (3)要不断地向上循环 每一次PDCA循环的最后阶段,一般要求制订出技术和管理的标准。,15,P,D,C,A,A

8、,D,C,P,D,C,A,P,D,C,A,P,D,C,A,提高,新水平,提高,原有水平,每一个PDCA循环就是不断提高不断上升的过程。,大小PDCA循环示意图,PDCA循环不断提高上升示意图,质量体系的建立,质量体系的内容 (1)目标管理系统 (2)组织保证系统 (3)标准化系统 (4)信息管理系统 质量体系框架图(见课本P121 图7-2),建筑企业质量体系的内容,全面质量管理的统计分析方法,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有七种: 统计调查表法、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频数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相关图法。 这七种方法通常又称为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统计调查表法 1.质量不合格项目调查表 2.

9、产品缺陷部位统计调查表 3.质量特征分布调查表 4.矩阵调查表 5质量验收统计调查表,分层法 分类标志 人员年龄、级别、和性别 机器设备类型、新旧程度、不同的生产线和类型 材料产地、批号、制造厂、规格、成分 方法不同的工艺要求、操作参数、操作方法、生产速度 测量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人员、环境条件 时间不同班次、日期 环境照明度、清洁度、温度、湿度 其他地区、使用条件、缺陷部位、缺陷内容,排列图法 作图步骤: 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 选择用来进行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 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时间间隔 画横坐标 画纵坐标 在每一个项目上画长方形,高度表示度量单位的量值 由左到右累加每个项目

10、的量值,并画出累计频率曲线 利用排列图确定对质量改进最重要的项目,排列图的主要用途: 按累计频率对因素进行分类 累计频率在0%80%为A类 累计频率在80%90%为B类 累计频率在90%100%为C类 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类为一般因素 制订改进措施,因果分析图法 作图方法 明确要解决的质量问题,用主干线表示 从人、工艺、设备、材料、环境、五个方面分析影响质量的大原因,用大枝表示 开始画图 寻找所有下一层次的原因并在相应的枝上继续一层层地展开下去,频数直方法 频数分布直方图法简称直方图法。它是将搜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11、根据直方图可掌握产品质量的波动情况,了解质量特征的分布规律,以便对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判断。,直方图的观察分析 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判断质量分布状态。作完直方图后,首先要认真观察直方图的整体形状,看其是否是属于正常型直方图。正常型直方图应是中间高,两侧低,左右接近对称的图形。 出现非正常型直方图时,表明生产过程或搜集数据作图有问题。这就要求进一步分析判断,找出原因,从而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正常型),(锯齿形),(平顶型),(孤岛型),(双峰型),(偏向型),控制图法 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明生产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方法,称为控制图法,相关图法 相关图又称散布图。在质量管理中通常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质量数据之间的关系多属相关关系。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质量特性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二是质量特性和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三是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y和x表示质量特性值和影响因素,通过绘制散布图,计算相关系数等,分析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密切程度如何,进而对相关程度密切的两个变量,通过对其中一个变量的观察控制,去估计控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这种统计分析方法,称为相关图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