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01第一章导论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49661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01第一章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经济学]01第一章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经济学]01第一章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经济学]01第一章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经济学]01第一章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01第一章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01第一章导论(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1/17,重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1,宏观经济学,重庆师范大学 王亚飞,第一章 导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019/1/17,重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4,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宏观经济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 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

2、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从一国经济来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 2.是什么引起了一国经济的波动? 3.是什么导致了失业? 4.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 5.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6.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明显区别。一般来说,以下问题是宏观经济学所关注的:,1.经济增长,2019/1/17,重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8,2019/1/17,重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9,中国经济1,2019/1/17,重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10,经济地位,

3、表2 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10亿现价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2009。,1996-2000中国分产业的GDP的增长,中国2000年GDP 的地区分布,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8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298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3亿元,增长7.3%。,2.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实际GDP增长率)衡量的经济活动中周期性的、但没有规律的向上或向下的变动。经济周

4、期不是一种有规律的、可预期的,或反复出现的现象,它的时间有随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预测的。 一个经济周期由顺序通过四个阶段组成:收缩、谷底、扩张、顶点。,收缩(contraction)是经济活动下降的阶段,扩张(expansion)为经济活动的上升阶段。谷底(trough)是收缩变为扩张的转折点。顶点(peak)是扩张变为收缩的转折点。如果收缩非常严重就发生了经济衰退(recession)。较严重的谷底也称为萧条(slump or depression)。,(1)经济周期与失业: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在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失业率下降;在经济周期的顶点,失业率最低;在经济周期的谷底

5、,失业率最高。 (2)股票市场价格与经济周期:总的来说,股票价格能够提前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但经济周期与股票市场价格没有准确的对应关系。 (3)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一 般 情 况 下,通胀与经济周期的走向吻合,通胀的波动往往更剧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具有周期性 (图2)。这一增长模式也带进了20世纪90年代。在90年代中国所有的行业部门都经历了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变化。90年代初中国经济正处于循环的谷底,1990年人均GDP的年增长率只有3.8%,是改革20年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经济增长的速度是随着在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控制经济过热和抑制超出预期的通货膨胀而实行的经济紧缩政策而

6、放慢的。这一时期的另一特征是经济改革也被放慢了。,我 国 经 济 的 周 期 变 化,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经济增长率(%),2019/1/17,重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19,中国经济形势,3.失业,(1)失业的衡量 就业(employment)用有工作的成年人数量来表示。失业(unemployment)是那些没有工作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成年人的数量。 劳动力(labor force)是就业者与失业者的总和。 衡量失业的指标是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是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是: 失业人数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常变动的,即失业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 失业

7、队伍中有一些是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的人。 不同劳动力集团之间失业率的差别相当大。一般来说,女性高于男性,青年人高于中老年人,非熟练劳动力高于熟练劳动力等等。因而统计失业率时,可以运用加权系数来进行。,(2)失业的类型 根据失业的原因,可以将失业分为三类:摩擦失业、结构失业、周期失业。 摩擦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是由于人们在不同的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停地变动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是劳动力的供求结构不一致时引起的失业,即有事没人能做,有人没事可做。 周期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8、是由于对劳动力的总需求减少(而不是个别部门对劳动力的减少)而引起的失业。如经济衰退时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经济繁荣时对劳动力需求增加。,(3)充分就业 由于经济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失业是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yment)。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没有一个人失业,而是仍有失业,此时的失业为自然失业,或者说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为自然失业。摩擦失业和结构失业为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的大小用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来表示,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也是在维持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最低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劳动力市

9、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职业培训的完善程度,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等;劳动力人口的组成,即各劳动力集团在总劳动力中的比例;失业者在寻找工作的能力和愿望;工作的可获得性与类型;寻找工作的成本高低;不同企业和行业之间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的人数;最低工资法;社会保障的标准等等。,资料: 2002年末,中国就业人员737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4780万人,增加840万人。年末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人数为4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比上年末增加0.4个百分点。,(4)失业的影响

10、 失业的影响分为有利与不利的两个方面。 有利的一面是:对就业劳动者形成外在的压力,以激励其努力工作,提高技术与素质,克服惰性,避免失业;可以比较灵活地适应经济的发展、周期变化和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在不断的失业、就业中,整个社会才可以实现人尽其才,即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最优配置,这一结果是在劳动力的流动中实现的。 不利的一面是:产量与收入的减少;人力资本的浪费;失业造成政府财政开支的大量增加;失业给劳动者的身心造成伤害,有损于失业者的自尊心;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反方向变动;其他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与失业率同方向变动、离婚、自杀、吸毒等。 奥肯定理(Okuns Law,1

11、960)(奥肯为美国经济学家,Arthur M.Okun,1928-1980)的含义是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反方向变动,经验的统计是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就减少2-3%;反之,失业率每减少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就增加2-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隐性的 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货膨胀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与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和货币的价值 预期到的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关于通货膨胀的详细内容,在本书的第五章讨论,需要注意的是:理论界对于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的看法是很不一

12、致的。,(5)国际经济,中国宏观经济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主要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国际之间的资本流动。 贸易平衡、顺差和逆差。 贸易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6)宏观经济政策,经 济 波 动,繁荣:通货膨胀,衰退:失业,经 济 政 策,财政政策(税收等),货币政策 (利率等),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三个市场的划分 2.行为主体的划分 3.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

13、生产总值(Gross Nation Producut,简称GNP)即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的收入价值的总和。 GNP-GDP=NFP 二、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价格水平 100 三、流量和存量 1.储蓄与财富 2.投资与资本存量 3.经常项目与净国际投资 四、利率与现值,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宏观经济学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是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开始的。在凯恩斯之前,经济学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微观领域,但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涉足了总产量、就业、

14、利息、工资等宏观经济问题,被称之为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学派。 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一个社会中,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供给决定需求,因此生产什么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什么通常是由企业决定的,这是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因此,经济运行的关健在于微观领域,也就是在企业这个层面上。无数追求利润极大化的企业通过竞争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有序的经济活动,构成了田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波动仅仅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当供求关系失衡时,市场可以通过价格、工资等因素的变动使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从而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因此,政府没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从古典

15、学派看来,只要微观经济的市场是有效的,整个经济就不会出现问题,宏观经济问题的专门研究就不那么重要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古典经济理论受到了挑战。按照古典理论,价格、工资等都具有伸缩性的,经济活动有其内在的调节机制。经济大萧条是不可能产生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萧条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中,凯恩斯的理论应运而生。凯恩斯从社会总需求入手,寻找经济大萧条产生的原因,因此凯恩斯的理论一开始就是从宏观经济层面上展开的。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也就是目前在众多宏观经济学教材中所指的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某种缺陷(如价格、工资刚性),供给并不一定就能创造需求,而总需求是

16、起决定性作用的,它决定着国民收入的波动。总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三个心理因素,即“边际消费倾向”、 “资本的预期收益”和“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对未来预期产生悲观情靖,或者说这些心理因素发生了不正常波动,就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导致总需求不足。 在总需求不足又不能通过市机机制来调节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就会偏离充分就业的自然水平,从而导致经济的波动。他还认为,尽管在长期内,国民经济受价格机制的作用有回到自然水平的趋势,但这个过程是相当缓慢的,而且谈论长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长期,我们都会死去”。这样,凯恩斯提供了一个对大萧条的理论解释,也产生了以研究总需求为核心内容的宏观经济理论。,为了论证有效需求,凯恩斯引进了许多新的概念,这些概念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石,如乘数原理、流动性偏好、预期因素等。这样,从凯恩斯开始,宏观经济学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关注,也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而宏观经济问题又往往与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宏观经济学比较强调理论的政策含义,这也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凯恩斯理论的政策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