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课件第十一讲( 2)我国土壤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49513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7.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地理学课件第十一讲( 2)我国土壤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土壤地理学课件第十一讲( 2)我国土壤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土壤地理学课件第十一讲( 2)我国土壤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土壤地理学课件第十一讲( 2)我国土壤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土壤地理学课件第十一讲( 2)我国土壤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地理学课件第十一讲( 2)我国土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地理学课件第十一讲( 2)我国土壤(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我国土壤,(一)我国土壤形成因素 1. 气候 2. 地貌与地形 3. 母质 4. 生物 (二) 土壤类型及分布 (三) 土壤分区,(一)我国土壤形成因素,1.气候 显著季风气候 东亚大陆季风气候,辐射与温度 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过 程的最主要的能源。,辐射特点: 1)西部是同纬度地带中一个高值区,东部则是低值区。年辐射量的分布带十分明显的东西差异; 2)高原高于平原; 3)各地变化于356万1005万J/ cm2之间。,2、 温度,1)年平均温度: 这可以表示一地总的冷暖程度, 这一数值与地下5-8米深度准恒 温层的温度很相近。,年平均温度特点,A. 年平均温度20 25 度 N以南的华

2、南地区,2)1月平均气温 1月是大陆上全年最冷的月份, 所以一月均温是常采用的指标。,1月平均气温特点 1)等温线与纬度大致平行, 每一纬度相差1.5 左右。 2)东北地区大多在-10以下。 3)华北地区-22 -10 之间 4)秦岭、淮河一线0 左右,5)新疆、内蒙古一带-10 -22 6)长江流域0-8 7)南岭以南、台湾、云南10 8)青藏高原大部分在-10-20 9)与世界同纬度相比,较冷,黄河流域偏低1014 , 长江以南偏低8 ,华南沿海偏低5 左右,3)7月平均气温 七月一般是大陆上全年最热的月份。 不过东部推后,而西南地区提前至6月或5月。,7月平均气温特点: 1)等温线因纬度

3、变化相差较小,每一纬度相差仅0.2 左右。 2)大部分地区在20-28 之间,东北平原22-24 ,华北平原26-30 。 3)西部差异处于全年中最大。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8-12 以下,最冷地区2 以下,以至终年积雪。 4)与同纬度相比,大多偏高,50 年代以来我国气温的变化 和未来的趋势,4)积 温,这一数值决定了我国农作物栽培的熟制,5)10 积温,10 积温特点: 1)东部地区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北部3000 3)华北平原、渭水河谷以南、江淮大巴山以北4000-5000 4)岭南地区、云南中南部6000-8000 ,5)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中南部8000 6)南海诸岛、台湾南端9000

4、7)吐鲁番盆地5000 8)天山、祁连山等高山区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500 9)藏北高原为0 ,6)地面温度(年平均温度)特点 A.东北中部5 B.大兴安岭北部10 D.山东临沂、石家庄、西安一线以南15 E.湘、赣、浙以南20 F.华南沿海25 G.海南岛近30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与相关指标,1,热带:8000度,365(天), 海南全省、云南、广东、台湾三省南部 , 水稻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2,亚热带:4500-8000度,218-365天,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一年二至三熟,水稻、冬麦、棉花、油菜等,3,暖温带:3400-4500度,171-218天,黄

5、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南疆,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冬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4,中温带:1600-3400度,100-171天,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一年一熟,春麦、玉米、亚麻、大豆、甜菜等,5,寒温带: 1000度,100天,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一年一熟,春麦、马铃薯等 6,青藏高原区:2000度(大部分地区), 0-100天,青藏高原,部分地区一年一熟,青稞等,总的特点,东南西北递减;南方多于北方 A.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不同,以南多在1000 mm以上,以北1000 mm B.400 mm年雨量线:大兴安岭通辽张北榆林呼和浩特兰州雅鲁藏布江河谷。将全国分为两大部分:一西北部干旱区和东南

6、部湿润区。 C.西北干旱区:这一地区又可分为半干旱区(200400 mm)与干旱区(200 mm)。,D.东南部湿润区又可分为: 10001600 mm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500700 mm的黄河下游地区; 200500 mm的黄河上游地区; 500700 mm的东北地区; 以及2000 mm以上的东南沿海地区; 30004000 mm的台湾高山区。,3)蒸发力(水面蒸发) 最大可能蒸发量,表示下垫面足够湿润,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蒸发力全国可分三个区:,A.低蒸发力(1600 mm):两个地带:一是内蒙锡盟、宁夏、河西、柴达木和新疆南北疆。另一是青藏高原西北部。,中国干湿地区划分与相关

7、指标,1,湿润区:8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森林,土地利用以水田为主的农业 2,半湿润地区:4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旱地为主的农业,3,半干旱区:4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草原,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4,干旱区:2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荒漠,高山牧业、绿洲灌溉农业,中国气候区划 根据 10 积温的高低与变化, 最冷月平均气温 年极端最低气温三个指标。,进一步分成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1)叶笃正等

8、人报告 (2003) 过去50年 中国北部北亚热带、暖温带向北移 夏季天数增加。冬季天数减少 10度天数增加 积温增加,2)王绍武报告 (1998) 过去100年 气候变暖,但幅度低于全球平均 降水无明显下降趋势,而是以2030年干湿期交替为主,3)施雅风等人报告(2003) 西北气候暖干暖湿 三种类型: 1。显著转型:新疆北部、天山及其北 侧 2。轻度转型:塔克拉玛干、新疆东部 3。未转型:甘肃中东部、宁夏、陕西等,2 。地貌与地形,1 基本特点: 1)西高东低 阶梯状 三大阶梯,2)地形多样 3)山地多,山区面积大,典型地形剖面,3 .地貌类型和组合 1)地貌类型 山地33.33 高原26

9、.04 丘陵9.90% 盆地18.75 平原11.98,2)地貌组合,三大区 不同特点 1)东部湿润半湿润季风区 A.山地:大兴安岭、长白山、阴山燕山山地、秦岭、淮阳山地、山东丘陵、华南、江南山地丘陵、鄂西山地。 B.平原:松辽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C.盆地:四川盆地、广西盆地。,2)西北内陆半干旱、干旱区 A.高原:内蒙古、鄂尔多斯、黄土、阿拉善 B.山地:天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六盘山 C.盆地:准噶尔、塔里木 3)青藏高寒高原区 冰雪寒冻作用的高山、高原以及干燥的内陆盆地。,4 中地形、小地形、微地形与土壤类型,3 .母质,按其成因与性质,基本分为五类: 基岩风

10、化残积物 流水沉积物 风积物 冰积物 珊瑚礁堆积物,1)基岩风化残积物:基本可分5类: A.碎屑状风化壳,岩石风化最初阶段,机械物理风化为主,质地粗,主要分布青藏高原及其他高山区。 B.含盐风化壳:分布于新疆内陆盆地、青藏高原内陆湖区、内蒙古西部、甘肃北部广大漠境区,以氯、硫为标志元素。,C.碳酸盐风化壳:分布于华北、西北丘陵山区和山前平原,陕、甘、晋、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钙、镁为标志元素。 D.硅铝型风化壳:东北、华北山区和山前地带延伸到青藏高原。盐基饱和或开始不饱和、氢、铝、硅、铁为标志元素。,E.富铝风化壳: 华南地区、易溶盐、碳酸钙大部淋失,氢、铝、硅、锰、铁为标志元素。,2)流水沉

11、积物:洪积物、冲积物等,3)风积物:黄土、沙质堆积物,主要分布于昆仑山、秦岭到山东丘陵一线以北地区。 4)冰积物:青藏高原与西部高山地区 5)珊瑚礁堆积物,4 .生 物,主要是植被因素 1 植被类型,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2)水平分布的经向变化 温带草原区,3)垂直分布的规律性,人类活动因素 积极影响:土壤施肥,新的土壤类型 消极影响,(二)土壤类型及分布,1 土壤的水平分布 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是由湿润海洋性与干旱内陆性两个地带谱构成。 东部沿海为湿润海洋性地带谱,而西部则为干旱内陆性地带谱,而在两者之间的过渡地带则有过渡性土壤地带谱。,东部的湿润海洋性地带谱是由自南而北分布的

12、砖红壤、赤红壤、红壤与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与漂灰土带构成; 干旱内陆性地带谱,则由东而西的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与漠土带构成,两者之间,自黄土高原向东北直到大兴安岭西麓尚有由褐土、黑垆土、黑钙土、栗钙土、灰褐土、灰黑土与黑土带构成的过渡性土壤地带谱。,2 土壤的经度地带性 经度东西方向逐渐变化。 随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暖湿气流的影响自沿海向欧亚大陆腹地的逐渐减弱,大陆性干旱气候逐渐增强 腐殖质层越来越薄,有机质含量越来越低;钙积层位越来越高,直至出现石膏和其它易溶盐的积累 自东而西分布着黑土(温带湿润草原化草甸)、黑钙土(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栗钙土(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棕钙土(

13、温带干旱荒漠草原)和灰漠土(温带荒漠)。,3 土壤垂直地带性 1)土壤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 随基带生物气候不同而呈有规律的变化。 根据基带生物气候的特点不同可分成若干类型。,2)山体高度对垂直谱结构的影响 山体愈高,相对高差愈大,山地垂直谱结构愈完整。 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形成最完整的土壤垂直谱,由基带的红黄壤起,经山地黄棕壤、山地酸性棕壤、山地漂灰土、亚高山草甸土与高山草甸土,直达高山寒冻土与冰雪线。,3)山地坡向对垂直谱结构的影响 高山阴坡与阳坡其垂直结构不同,4)山体形态对垂直谱结构影响 山体形态对土壤垂直结构影响十分明显。 青藏高原边缘山地,多出现“单面山式垂直地带谱”。有的山体是孤山

14、或独峰,形成“圆锥式”垂直地带谱。有的山体为平顶山,形成“方山式”垂直地带谱。,4 土壤中域分布 1)枝形土壤组合:,2)棋盘式土壤复域: 3)框(垛)式土壤复域:,5 土壤微域分布 1)梯田式土壤复域: 2)扇形土壤组合:,(三)土壤分区,1 等级 三级:区域带区 2 区域原则 1)土壤性状重大差异 2)广域分布组合,四大区域 1)东部季风富铝化土壤区域 2)东部季风硅铝土区域:秦岭、大别山、淮河为界。 3)西北和北部内陆干旱、半干旱区域。 4)青藏高原高山土区域。 独特的土壤与自然景观区域。,二。北京土壤,1.北京地貌 西北山地:62%,四大山峰百花山、白草畔、东灵山、海坨山(2334 m

15、)。 东南平原:绝大部分30-50 m。海河流域:五大水系大清河、永定河、潮运河、北运河、蓟运河,流向东南的扇状水系。,北京地形,北京的西山,1,太行山脉 2,主要是沉积岩,古老的褶皱,山地平缓 3,大约1亿年前燕山运动上升为山地 4,永定河是“先成河” 5,主要山峰:门头沟的东灵山(2303米),百花山(1991米);昌平与门头沟交界处的妙峰山(1291米),北京的北山,1,燕山山脉 2,主要是花岗岩,断块山地 3,年龄低于西山,1亿年前喷发 4,山峰险峻 5,主要山峰:延庆与河北交界处的大海坨山(2234米),八达岭(1015米) 6,关沟是西山和北山交界处的地质大断层形成的奇险的山谷,长

16、度约40里,2.北京气候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温11-12。年降水470-660 mm。 年际向变化大,最高1406 mm(1959),最低242 mm(1869)。,相对湿度:平均50-60%。 城市气候:城区烟幕月比郊区多86天。 热岛效应,比郊区高0.5-0.6 。 降水略高于郊区 大气污染。,3.北京水文 湖泊:30处,974 hm2。最大,昆明湖(194 hm2)玉泉水灾将近干涸。 水库:85座,密云水库188Km2 ,华北区最大。 地下水:水位下降,1980-1983,累计下降5.73 m,4.北京植被 暖温带落叶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