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麻醉教学资料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49006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麻醉教学资料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呼吸麻醉教学资料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呼吸麻醉教学资料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呼吸麻醉教学资料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呼吸麻醉教学资料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麻醉教学资料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麻醉教学资料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它的应用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和条件。但只用在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的保证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人工气道的护理,三 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拔管前后的护理,五 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六 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护理,一 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一)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二)呼吸机的监测,一 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一)病人的观察和护理,1、一般生命体征的监护:对一般生命体征的观察要仔细,并认真详细准确的记录。 2、胸部体征:机械通气时,两侧胸廓运动和呼吸音应

2、对称,强弱相等。否则提示气管进入一侧导管或有肺不张,气胸等情况。护士应该学会肺部听诊。 3、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通气量的监测:机械通气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病人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与呼吸机是否同步。潮气量是否过高或过低。,一 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一)病人的观察和护理,4、血气监测:血气分析是判断通气和氧合情况的主要依据,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必须要经常动态监测的重要指标。采取动脉血气标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采取动脉血气标本时,注意在吸痰和调整通气参数20分钟后采取;采取及保存过程中严防标本与空气接触;注射器内尽量少留肝素,因为肝素对血气分析值有一定影响;采血后立即送检测定,如标本不能及时测定,应放

3、冰箱保存。 5、机械通气效果的观察项目(见下表)。,机械通气效果的观察项目表:,一 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一 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二)呼吸机的监测,密切观察机械的正常运转和各项指标。注意呼吸机的报警,如有报警,应迅速查明原因,给予及时排除,否则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对无报警装置的呼吸机,在使用中更应该严密监测机械的工作状况,各部件的衔接情况,监听运转声音,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判断和排除故障。如故障不能立即排除,首先取下呼吸机,如病人无自主呼吸,应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维持通气和给氧,保证病人安全。,一 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二)呼吸机的监测,1、检查机械故障的一般规律: (1)按报警系统提示的问

4、题进行检查; (2)查电源有无故障; (3)查气源,注意中心供氧压力或氧气瓶压力,并注意空气压缩泵电源是否接紧; (4)观察各种参数有无变化,分析发生原因; (5)查看各连接部分是否衔接紧密,尤其是机械与插管、套管的连接处是否漏气。管道是否打折、扭曲; (6)及时排除积水,注意呼吸机管道的水平面应低于病人的呼吸道。,一 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二)呼吸机的监测,2、检查气囊是否有故障。 听:有无漏气声; 看:口、鼻有无气体漏出; 试:气囊放气量与充气量是否相等; 查:套管位置有无改变致漏气。 3、氧浓度的监测。吸入氧浓度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血气结果来调节,一般轻、中度低氧血症给予30%-40%的氧

5、。重度低氧血症给予50%-60%的氧。吸氧浓度50%时,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3天,以免发生氧中毒。在进行吸痰操作前后,可给予1-2分钟100%氧,以防止低氧血症。 4、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和处理方法。(见下表),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和处理方法:,一 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一 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二 人工气道的护理,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置管和气管内插管两种类型。气管插管又有经口气管内插管和经鼻气管内插管两种方法。,(五)防止气压伤,(一)人工气道的固定,(二)人工气道的湿化,(三)吸痰,(四)防止气道阻塞,(六)机械通气病人的特殊交班,(一)人工气道的固定,1、气管切开置管的固定:准备两根寸带

6、,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的两侧,将长的一根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系带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注意不要打活结,以免自行松开,套管固定不牢脱出。 2、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剪一条长35cm,宽2cm的胶布,从一端中间剪开32cm,未剪开的一端固定在一侧颊部,将气管插管靠向口腔的一侧,剪开的一端胶布以气管插管外露部分为中心,交叉固定在另一侧颊部,注意经口气管插管要放置牙垫,防止病人双齿咬合时,夹闭气管插管。(如下图),二 人工气道的护理,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如下图),图: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二 人工气道的护理,(二)人工气道的湿化,正常的上呼吸道黏膜有加湿、加温、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

7、物的功能。呼吸道只有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的适当黏度,才能保持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建立人工气道以后,呼吸道加湿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因此,进行呼吸道湿化非常重要。,二 人工气道的护理,一 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二)人工气道的湿化,1、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如果机体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进行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会进入到失水状态,所以,必须补充机体足够的液体入量。 2、加热湿化器 加热湿化器以物理加热的办法为干燥气体提供恰当的湿度和充分的湿度。加热湿化器能使湿化后的

8、气体达到100%的湿度。机械通气的病人,湿化器的温度控制在32-36摄氏度。 3、气道内持续滴注湿化液 给予0.45%的盐水,用输液器连接静脉用头皮针,在气管套管口覆盖一层纱布并固定,将滴注针头别在纱布上,以每分钟0.2ml的速度持续滴注。24小时可用250-300ml。此种方法应用于脱机的病人。,(二)人工气道的湿化,4、气道冲洗 应用生理盐水或遵医嘱在吸痰前抽取2-5ml液体,于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操作前,先给予100%氧气1分钟,以免造成低氧血症。注入冲洗液后,给予吸痰或配合胸部叩拍,使冲洗液和粘稠的痰液混合震动后再吸出。如果痰液粘稠,可以间断反复多次冲洗。但一次冲洗时间不要过长。 5、

9、雾化吸入 用于稀释分泌物,刺激痰液咳出及治疗某些肺部疾病。雾化液遵医嘱配置。雾化前和雾化的过程中要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 6、判断人工气道深化的标准 (见下表),二 人工气道的护理,判断人工气道深化的标准:,二 人工气道的护理,(三)吸痰,吸痰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1、解释、说明;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吸痰前予变换体位、拍背; 4、吸痰管选用12-14号硅胶管,调节负压为150-250mmHg; 5、吸痰的动作要轻、稳、快、准,将吸痰管迅速并轻轻地送入气道内,直到遇到阻力后退出0.5cm,打开负压进行吸引; 6、若要气囊放气,应先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放松气囊后,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以免

10、口咽部分泌物在放气囊时下行进入气管而发生感染;,二 人工气道的护理,(三)吸痰,7、如痰液粘稠,可先行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或遵医嘱加入药物,每次2-5ml,待几次通气后立即吸痰,并做到定时吸痰; 8、为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吸痰前后给予100%氧1-2分钟; 9、吸痰时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Bp、HR、SPO2等,若出现异常,应停止吸痰,接上呼吸机并加大吸氧浓度; 10、需留置痰标本时,可在吸管上接一标本采集瓶,吸出的痰标本应及时送检。,二 人工气道的护理,(四)防止气道阻塞,二 人工气道的护理,套囊脱落及异物堵塞,一次性套管扭转导致气道阻塞是机械通气护理不当的严重并发症,可使病人窒息死亡,要

11、引起高度重视。护理过程中应注意: 1、痰粘稠时,需反复湿化,反复彻底吸引直至痰液变稀薄。吸痰管要插到有效深度,以便将气管内导管口以下的痰液吸净; 2、吸引时,如导管下端有阻力不容易插入,则提示气道有阻塞,可能为痰痂。交接班时应检查气管内导管的通畅情况;,(四)防止气道阻塞,3、气管切开后,如改用金属套管,要注意内套管,定时清洗时要防止异物存留在套管内,最好采用流水清洗内套管; 4、翻身时,能脱离呼吸机的病人,尽量卸下呼吸机后翻身。不能脱离呼吸机的病人,要在移动病人头颈部与气管内导管的同时,将呼吸机连接管一起移动,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的牵拉扭曲; 5、气道阻塞的其他因素,如气道大出血、呕吐物误吸、针

12、头的坠入等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二 人工气道的护理,二 人工气道的护理,(五)防止气压伤,气管内导管和气囊压迫气管壁造成气管黏膜水肿、糜烂、溃疡以至狭窄,是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气囊充气时,最好能用测压装置测量其内压力,把压力控制在35mmHg以下为宜。没有条件测定气囊内压时,临床上通常以注入气体刚能封闭气道,听不到漏气声后再注入0.5ml为宜,一般注气7-10ml。在不使用呼吸机时,气囊不必充气,有利于呼吸。使用机械通气时必须充气,以保证潮气量。进食时,气囊要充气,以防吞咽食物或液体误入气管引起阻塞或吸入性肺炎。,(六)机械通气病人的特殊交班,每班应交清所用的呼吸机型号、选择的通气方式、设定的各

13、种参数值、插管深度(插管外露公分数)、气囊充气及气道通畅情况。,三 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机械通气治疗时,由于建立人工气道,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的防御机能,同时下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废弃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净化作用,并且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机械通气增加了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机械通气时发生院内感染是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许多环节上应注意。,(八)房间消毒,三 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二)保持呼吸道持续通畅,(三)管饲饮食的护理,(四)口腔护理,(五)套管的护理和消毒,(六)湿化器和湿化液,(七)机械及附件的更换与消毒,

14、(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操作者在进行任何操作前要洗手、戴口罩。 2、每一个病人准备一套吸痰盘,所有物品24小时更换消毒一次。 3、吸痰管一根只应用一次,不可反复使用。 4、口腔内吸引和气管内吸引要分开用吸痰管,不可将吸引口腔的吸痰管用于吸引气管。,(二)保持呼吸道持续通畅,1、加强湿化,保持呼吸道湿润。 2、定时吸引呼吸道分泌物。 3、翻身、叩背。机械通气的病人,长期卧床,活动 量减少,痰液沉积不容易排出,应给予定时翻身、叩背。,三 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三 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三)管饲饮食的护理,在病情允许时,插管前应下胃管,抽出胃内容物,以免插管过程中发生呕吐物误吸。插管后不能经口

15、进食,需经胃管给予管饲饮食。进行管饲饮食前,应先吸净痰液,抽吸胃液观察消化情况。如未消化,应暂不喂食。管饲速度要缓慢、均匀。进食半小时内,尽量不要吸痰,以免造成胃内容物返流而吸入气管和肺内,造成吸入性肺炎。,(四)口腔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往往忽视口腔和鼻腔的清洁,而口鼻腔积留的分泌物常成为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 插管后应用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3%双氧水进行口腔护理,每日3-4次,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口腔霉菌感染、黏膜溃疡等,给予相应的处理。 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选用双管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可以避免常规口腔护理的不便。方法如下:选用漱口液用注射器注入口腔,再用吸痰管从口腔另一侧吸出

16、,反复多次冲洗,每日至少两次。,三 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五)套管的护理和消毒,1、气管切开应用金属套管者,每4小时清洗内套管一次,煮沸消毒; 2、停用机械通气时,导管口应盖单层湿盐水纱布,防止空气中的细菌、灰尘及异物吸入气道开口内; 3、气管切开伤口周围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切口纱布要及时更换,2-3次/日。伤口有分泌物增多或感染时,可局部应用抗生素溶液滴切口处或纱布浸上抗生素; 4、长期应用机械通气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应定期更换气管套管。,(六)湿化器和湿化液,1、用于湿化气道的液体,必须保持无菌; 2、加湿化液和雾化液时要倒掉残留液体; 3、不要让呼吸机螺旋管的冷凝水流回到湿化器中。管道积水及时倒掉,防止流入气道。,三 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七)机械及附件的更换与消毒,1、呼吸机停止使用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方可用于其他病人; 2、持续机械通气时应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湿化器内的过滤纸; 3、按要求定期更换或消毒呼吸机中的空气细菌过滤器、传感器和气体滤过管道等。,(八)房间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通风,地面用1:100 84消毒液擦地,每日2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