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13针推医技重点整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04879 上传时间:2017-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中医13针推医技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中医13针推医技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中医13针推医技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中医13针推医技重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中医13针推医技重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中医13针推医技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中医13针推医技重点整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临床医技重点整理版颅脑外伤-CT 先天性心脏病-超声 肺炎-X 光 泌尿系统结石-腹部平片中枢神经系统-CT 胆结石(右上腹)B 超超声0、超声:目前应用于医学诊断超声波频率在 1-20 兆赫(MHz),其中又以 2-14MHz 最为常用。传播速度为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例如:头颅骨 3360m/s人体软组织(体液、血液)1540m/s 空气 332m/s。与一般声波的区别: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 20000 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1、声速与频率及波长有一定关系:c = f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差,但分辨力越高,适合于浅表器官的探查。频率越低,波长越长,分辨力越低,但

2、穿透力越好, 适合于心脏等深部脏器的探查。 3、超声波的物理特性:1.方向性(束射性) 2.反射、折射 3.衍射、散射 4.吸收衰减特性 5.多普勒 ( Doppler ) 效应(医学上利用这种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测定人体器官的运动状态,如心脏、血管和胎心等的活动。 )4、超声诊断仪组成:1.主机 2.换能器(探头)发出超声和接收超声回波。5、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1.无回声型:均匀液体。正常状态下呈现无回声表现的有胆汁、尿液等。病理情况下,现无回声表现的有鞘膜、胸腔、腹腔积液及各个脏器的囊性病变、液化性病变等。 2.低回声型:均匀物体。正常肾实质、肝脏、脾脏及透明细胞癌及玻璃样变性的病理组织等。

3、3.强回声型:组织器官纤维化、脂肪变性等可表现为弥漫性点状回声,脏器内部有新生物形成时可表现为高回声结节或团块。4.含气型6、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优点): (1) 检查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径线值) ,形态特征,边界、边缘的光滑、清晰程度,脏器内部回声 内部支持结构和管道结构(如:血管等)内部光点密度、粗细、亮度、分布等。(2) 检测某些囊性器官(如胆囊、膀胱等)的形态、走向及功能状态。 (3) 检查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血液动力学状态,包括对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血管畸形及闭塞性血管病等的诊断。 (4) 检测脏器内各种局灶性病变的物理特性。鉴别局灶病变是实性、囊性、还是混合性,部

4、分还可鉴别良、恶性。5) 检测积液的存在与否,以及对积液量的多少作出估计,如胸腔、腹腔、心包、胆囊、肾盂积液或脓肿等。 (6) 对各种病变治疗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如:急性胰腺炎、甲状腺肿块等。 (7)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如引导穿刺、活检、导管插入等(肝、肾穿刺活检) 。7、超声检查的缺点:超声怕气,怕骨骼,怕结石,怕肺,怕肠。个论 肝脏疾病 肝癌 肝癌结节声像图普遍表现:1 包膜 2 内部回声:低回声型、高回声型、混合型 3 周围暗环:4 肿瘤结节推开周围小血管而形成周围血管围绕征 5 后方回声:肿瘤结节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有少数后方回声轻度增强(1)原发性肝癌 分型:结节型 巨块型 弥漫型(二

5、)转移性肝癌:牛眼征或声晕肝硬化:1 、肝边缘变钝,表面不平,回声增强,不均 2 、门脉1.3cm,增宽 3 、脾肿大 4 、腹水均匀性脂肪肝:1 、肝脏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 2 、肝内回声普遍增强, 肝的后方逐渐衰减3 、肝内血管显示不清或变细肝内囊性病变共同声像特点:1 呈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2 内为无回声区 3 后壁回声增强4 单发或多发肝囊肿:囊壁薄,边界清晰。急性胆囊炎:1. 胆囊肿大 2. 胆囊壁增厚 3. 胆汁透声差 4. 常伴有胆结石 5. 急性胆囊炎穿孔 6. 胆囊收缩功能差 7. 超声莫非氏征阳性慢性胆囊炎:1、胆囊大小多为缩小,亦可正常。2、胆囊壁增厚且毛糙。3、胆囊内

6、胆汁透声差。4、慢性胆囊炎常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胆结石:1.腔内强回声团;2.后方伴声影;3.强光团随体位而变动;4.泥沙样结石胰腺癌:直接征象 1 胰腺局限性肿大 2 病灶形态不规则 3 肿块边界不清晰 4 内部回声不均质5 肿块多呈低回声.四个扩张”征象:胰管、胆总管、胆囊、肝内胆管扩张。、脾脏超声探测:1 .正常脾脏:略呈半月形,边界光滑完整,实质呈均匀点状、中低回声。2 .脾脏正常值:长度 811cm,厚度不超过 4cm,宽度 57cm。脾脏肿大:脾厚度4cm,长度12cm,肋下可探及脾脏。循环系统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MS) 风湿性瓣膜病多累及二尖瓣病理生理: 超声表现:瓣膜增厚、纤维

7、化、增生钙化 MV 反射增粗增强见多层回声前后叶交界处粘连 M 型:二尖瓣开放幅度减小,前后叶呈同向运动瓣口变小引起左室充盈变少 M 型:EF 斜率减慢呈城墙样改变瓣膜粘连使瓣膜开放受限 瓣口面积缩小左房排血受阻引起肺循环淤血 左房增大,右房、右室增大,肺高压主动脉瓣狭窄(AS)老年性退行性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瓣 二维超声:显示 AV(主动脉瓣)瓣叶增厚,回声增粗、增强,AV 开放受限 ,可导致 IVS 及 LVPW 增厚, 频谱多普勒:AV 瓣口见收缩期“湍流” 2m/s(米/秒) 。 CDFI:AV 口收缩期见窄细多色光亮彩流。 房间隔缺损(ASD) (1)房间隔局部出现回声失落(连续性中断

8、) (2)右心容量负荷过重右房、右室增大;(3)PPW 于缺口 RA 侧可测得湍流(LA RA) ;(4)CDFI 见彩流从 LA 通过缺损口 RA。 室间隔缺损(VSD)(1) IVS 局部回声失落;(2) 左、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3) PW 于缺口 RV 侧可测得湍流(LV RA) ;(4)CDFI 见彩流从 LV 通过缺口 RV。 法乐氏四联征 是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和右心室肥厚四个心脏畸形。X 线及 MR总论:1 伦琴发明了 X 射线,CT 是利用 X 线成像。 2X 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3 X 线的物理特征及效应 穿透作用荧光作用

9、感光作用电离作用生物效应。4 临床应用:利用人体组织和器官本身密度的差异形成影像者称为自然对比。骨骼 软组织和液体 脂肪气体及含气组织。胃肠道,肾脏,血管这些要加造影剂。肺部和骨骼的话,直接拍 X 线就好了。CT 的话,对肺部、颅脑、五官、骨骼外伤、血管有优势。MRI 比 CT 具有更高的组织分辨力。如果要诊断脑中风、脑肿瘤、鼻咽癌、颈椎病、骨肿瘤、盆腔疾病等,就适宜做 MRI 检查。具有生理如心梗、慢阻肺、肺梗塞、肺癌、肝癌、动脉粥样硬化、下肢静脉血栓等,医生会更倾向于用 CT 检查。 消化系统钡餐造影检查前禁食 6 小时以上。食管的生理性压迹有 3 个,首先是主动脉弓,然后是左主支气管,最

10、后是左心房。胃肠道基本病变 X 线表现 1.轮廓改变:龛影(良、恶溃疡) ,充盈缺损(良、恶肿块) ,憩室。龛影:龛影的形成,胃肠道壁局限性缺损或溃烂达到一定深度,见于胃肠道溃疡及癌肿溃疡。龛影的影像,胃肠局部突出的含钡影像。充盈缺损是肿物从胃肠道壁向腔内生长,占据一定的空间,充钡时胃肠轮廓内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憩室,肠轮廓上向外膨出的囊袋状影像,其病理基础是胃肠壁粘膜经管壁薄弱区向外突出。粘膜多正常且与胃肠道相连。2.黏膜皱襞改变:破坏,平坦,增宽迂曲,纠集破坏:黏膜皱襞影象消失,代以杂乱钡影,周围正常黏膜皱襞中断纠集:放射状条纹3.管腔大小改变:狭窄(炎性、肿瘤性、外压性、先天性、粘连、痉

11、挛性) ,扩张(梗阻、紧张力降低)4.位置及移动度改变5.功能性的改变:张力,蠕动,运动力,分泌。激惹。排空延迟: 服钡 4 小时胃尚未排空,超过 9 小时小肠尚未排空。胃潴留。贲门失弛缓症,鸟嘴状狭窄。食管癌:病理形态分为三型,浸润型,增生型,溃疡型。食管癌的 X 线表现:1 腔内充盈缺损 2 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 3 管腔狭窄、管壁僵硬,狭窄上段扩张 4 不规则龛影 5 瘘管形成.胃溃疡:直接征象:龛 影腔外,光滑,均匀;项圈征510MM,为较粗的水肿带;狭颈征溃疡口部的狭窄。间接征象:粘膜纠集;切迹(痉挛) ;潴留(分泌增加);蠕动增强或减弱;4 胃腔变形十二指肠溃疡 :直接征象:龛

12、影,较小,位于后壁或前壁,圆形,边缘光滑整齐;溃疡口部水肿带较细,为环状透明带。间接征象:放射样粘膜纠集;球部变形(山字形、三叶草形、葫形) ;激惹;幽门痉挛,幽门梗阻;4 胃分泌增多、张力增高、蠕动增强、球部压痛.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胃窦、胃小弯和贲门部多发。病理学上按大体形态分为三型: 1蕈伞型 2 浸润型 3 溃疡型 。X 线表现:1 充盈缺损 2 胃腔狭窄,胃壁僵硬 3 半月综合征-不规则龛影,位于胃轮廓内(腔内) ;环堤;指压征 4 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5 癌区蠕动消失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龛影形状 圆或橢圆、光滑整齐 不规则、扁平、尖角龛影位置

13、 胃腔外 胃腔内 龛影周围 粘膜线、项圈征、狭 指压充盈缺损,不规则颈征、粘膜纠集 环堤,粘膜中断、破坏附近胃壁 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僵直、蠕动消失结肠癌 X 线表现:1 肠腔内充盈缺损增生型 2 肠管狭窄浸润型 3 肠管腔内大而不规则龛影潰疡型 4 肠粘膜破坏 5 肠壁僵硬 6 肠梗阻。急腹症:异物,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胃肠道穿孔检查方法-X 线透视与平片。膈下游离气体-线状、新月状,需与间位结肠、胃泡鉴别。看不到膈下游离气体,不能排除穿孔 (约占 20%) 。有膈下游离气体,不一定是胃肠道穿孔,其他包括腹部手术后几天内、输卵管通气术后、人工气腹、产气菌感染等。肠梗阻:检查用 X 线透视与

14、平片。梗阻上段肠管扩张(小肠大于 3cm,大肠大于 6cm) 、积液积气,立位见液气平面,卧位膨胀充气。机械性肠梗阻透视可见蠕动亢进。肝癌 CT 表现:1 肝内结节或肿块 2 平扫:低或混杂密度,边缘欠清 3 增强:动脉期:强化明显 4 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快进快出)5 延迟期:强化减退.与肝海绵状血管瘤对比:CT 表现:1 平 扫:类圆形低密度,边界清楚 2 动脉期:强化自边缘开始,棉花团样 3 门脉期:强化自边缘向中心充填 4 延迟期: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快进慢出) 。肝硬化 1 肝表面凹凸不平,形态缩小,肝裂增宽。2 脾脏增大 3 腹水 4 食管静脉曲张.中枢神经系统总论:CT 检查的目

15、的:CT 对颅脑外伤、梗死、出血、脑积水等平扫即可明确诊断,颅内肿瘤及炎症等需做增强扫描。CTA 用于诊断脑血管狭窄或闭塞;CT 灌注成像用于诊断超早期脑梗塞。脑梗死(图超多,记得结合 PPT) 缺血性脑梗死:病理特征: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狭窄、闭塞,缺血,脑组织坏死。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CT 检查:24h 内可无阳性发现;脑梗死早期 CT 征像:动脉高密度征、豆状核模糊征局部密度减低。24h 后三角形或扇形低密度区,与供血动脉一致;2-15 天脑水肿高峰期,占位; 后期囊腔形成。增强呈脑回状或斑片状强化。脑 CT 灌注可检测超急性期脑梗死和缺血半暗带。 出血性脑梗死。病理特征:脑梗死后缺血区血管再通,血液溢出,出现在梗死后 1-数周,多见于大面积脑梗死。CT:低密度梗死灶中出现高密度影 腔隙性脑梗死。病理特征:穿支动脉闭塞,小面积缺血性坏死,基底节、丘脑、脑干及半卵园中心,直径3cm 为肿块。(四)空洞与空腔 1. 空洞: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