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急性发作诊断及治疗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0383182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哮喘急性发作诊断及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哮喘急性发作诊断及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哮喘急性发作诊断及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哮喘急性发作诊断及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哮喘急性发作诊断及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哮喘急性发作诊断及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哮喘急性发作诊断及治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和治疗写在课前的话哮喘病是一种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疾病,每次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有较大差异,危重度发作可在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引起哮喘猝死。作为一名内科医生,应具备快速诊断和处置哮喘急性发作的能力,以尽快对哮喘病情做出正确判断,给予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本文就哮喘急性发作定义,诊断和治疗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一、哮喘急性发作定义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做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

2、有效的紧急治疗。二、哮喘急性发作分级及治疗 (一)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程度的分级临床特点轻度中度重度危重气短步行,上楼时稍事活动休息时体位可平卧喜坐位端坐呼吸讲话方式连续成句单词单字不能讲话精神状态可有焦虑,尚安静时有焦虑或烦躁常有焦虑、烦躁嗜睡或意识模糊出汗无有大汗淋漓呼吸频率轻度增加增加常30次min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常无可有常有胸腹矛盾运动哮鸣音散在,呼气相末期响亮,弥漫响亮,弥漫减弱,乃至无脉率100100120120脉率变慢或不规则奇脉无,10mmHg可有,1025mmHg常有,25mmHg无,提示呼吸肌疲劳使用2激动剂后PEF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80%60%80%60%或1

3、00 L/min或作用时间2 hPaO2(吸空气,mmHg)正常6060PaCO2mmHg454545SaO2(吸空气%)95919590pH降低 简要回答哮喘急性发作的分级,结合你所接触的病例谈谈这种分级的优劣。(二)高危因素对于具有哮喘相关死亡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给予高度重视,这些患者应当尽早到医疗机构就诊。高危患者包括:(1)曾经有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濒于致死性哮喘的病史;(2)在过去1年中因为哮喘而住院或急诊;(3)正在使用或最近刚刚停用口服激素;(4)目前未使用吸入激素;(5)过分依赖速效2受体激动剂,特别是每月使用沙丁胺醇(或等效药物)超过1支的患者;(6)有心理疾病或社会心理问题

4、,包括使用镇静剂;(7)有对哮喘治疗计划不依从的历史。(三)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取决于发作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同时还需要制定长期治疗方案以预防再次急性发作。1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治疗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的患者可以在家庭或社区中治疗。家庭或社区中的治疗措施主要为重复吸入速效2受体激动剂,在第l小时每20 min吸入24喷。随后根据治疗反应,轻度急性发作可调整为每34 h时24喷,中度急性发作每12 h时610喷。如果对吸入2受体激动剂反应良好(呼吸困难显著缓解,PEF占预计值80或个人最佳值,且疗效维持34 h),通常不需要使

5、用其他的药物。如果治疗反应不完全,尤其是在控制性治疗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发作,应口服激素(泼尼松龙0.51mg/k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必要时去医院就诊。2部分中度和所有重度急性发作的治疗部分中度和所有重度急性发作的患者均应去急诊室或医院治疗。除氧疗外,应重复使用速效2受体激动剂,可通过有压力定量气雾剂的储雾器给药,也可通过射流雾化装置给药。推荐在初始治疗时间断(每20 min)或连续雾化给药,随后根据需要间断给药(每4 h 1次)。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常规静脉使用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制剂(如异丙托溴铵)能够取得更好的支气管舒张作用。茶碱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弱于SABA,不良

6、反应较大应谨慎使用。对规则服用茶碱缓释制剂的患者,静脉使用茶碱应尽可能监测茶碱血药浓度。3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应尽早使用全身激素,特别是对速效2受体激动剂初始治疗反应不完全或疗效不能维持,以及在口服激素基础上仍然出现急性发作的患者。口服激素与静脉给药疗效相当,副作用小。推荐用法:泼尼松龙每日3050 mg或等效的其他激素。严重的急性发作患者或口服激素不能耐受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或滴注,如甲泼尼龙80160 mg,或氢化可的松4001000 mg分次给药。地塞米松因半衰期较长,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作用较强,一般不推荐使用。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的序贯疗法有可能减少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

7、,如静脉使用激素23 d,继之以口服激素35 d。不推荐常规使用镁制剂,可用于重度急性发作(FEV1 2530)或对初始治疗反应不良者。4重度和危重哮喘急性发作治疗重度和危重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经过上述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无改善甚至继续恶化,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其指征主要包括:意识改变、呼吸肌疲劳、PaC0245mmHg(1mmHg=0.133kPa)等。可先采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若无效应及早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机械通气时需要较高的吸气压,可使用适当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如果需要过高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才能维持正常通气容积,可试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

8、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初始治疗症状显著改善,PEF或FEV1占预计值恢复到或个人最佳值60以上者可回家继续治疗,PEF或FEV1为4060者应在监护下回到家庭或社区继续治疗,治疗前PEF或FEV125或治疗后120次/分者,不宜再使用;第三,大剂量使用2受体激动剂可能引起严重的低钾,应及时补充钾盐;第四,急性发作的医院内处理应采用以压缩空气或高流量氧为动力的雾化吸入装置;第五,中度以上发作应联合吸入短效2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2抗胆碱能药物(1)抗胆碱能药物: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20ug/吸、溶液剂0.5mg/2ml(2)作用机制:哮喘患者往往有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现象;应用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可

9、阻断病态的迷走神经反射弧3茶碱类药物(1)种类氨茶碱(Aminophylline),茶碱与乙二胺的复盐,含茶碱77%83%二羟丙茶碱(Diprophylline,喘定,甘油茶碱),胃刺激性小,心脏兴奋作用弱,支气管舒张作用较氨茶碱弱,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多索茶碱(Doxofylline),支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是氨茶碱的1015倍,镇咳作用较强,对胃肠道、中枢、心血管影响小。(2)氨茶碱负荷剂量:4-6mg/kg,缓慢静脉注射维持剂量:以每小时0.50.8mg/kg的速率静滴有效、安全的血药浓度范围:615mg/L注意事项:第一,老人、幼儿、心、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甲亢病人慎用。第二,甲氰咪呱、大

10、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对其清除率的影响。第三,茶碱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有协同作用,但茶碱与2受体激动剂联用时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和对心肌的损害。(3)影响茶碱清除率的因素增加清除率降低清除率肝硬化吸烟年龄1-16岁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饮食诱导酶的药物: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利福平异烟肼七烯抗霉菌药 甲亢心、肾功能不全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女性、肥胖老年人或新生儿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饮食急性发热、病毒感染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西米替丁(甲氰咪胍) 喹诺酮类抗菌药氯霉素口服避孕药 (4)血清茶碱浓度与疗效、毒性的关系茶碱浓度 疗效 毒性 Umol/hMg/L1728-5555-110110-14

11、0140-220220-33-33055-1010-2020-2525-4040-6060无效 部分病例有效 多数病例有效 疗效显著,但部分中毒 多数病例中毒 胃肠道不适、焦虑 恶心、呕吐、心率加快 期前收缩 心率120次分 呼吸急促、惊厥 中枢神经症状、 心律不齐、惊厥 昏迷乃至死亡 (5)多索茶碱适应症:适合于高龄、合并心血管疾患、心率增快的患者使用方法:静注200mg+25%GS 40ml,Bid;静滴300mg+5%GS 100ml,Qd;口服0.20.4Bid。(二)糖皮质激素1药理学作用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学作用为:抑制炎症反应过程;抑制过敏反应;提高2受体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M

12、受体功能。2应用原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掌握指征及合适剂量和疗程。应掌握六字原则:适时、足量、短程。3应用指征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为中重度哮喘发作;轻度发作,经初始吸入速效2激动剂疗效欠佳者长期口服GCS病情恶化者。选择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考虑抗炎作用、起效和达峰时间、药物半衰期和医疗费用。4急性哮喘发作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急性哮喘发作时可使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使用方法为:静脉给药琥珀酸氢化考的松(4001000mg/日)、甲基泼尼松龙(80160mg/日)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较强,在血浆和组织中半衰期长,对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时间长,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或短时间使用。指南推荐使用: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六、哮喘急性发作期处理的基本原则1严密观察病情和治疗后的反应2积极使用支气管舒张剂3有指征时:及时应用全身激素4吸氧(呼吸困难和气促时)5做好人工通气的准备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避免在短时间内恶化,减少住院,甚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避免哮喘患者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