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教育改革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0372487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94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医学教育改革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关于医学教育改革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关于医学教育改革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关于医学教育改革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关于医学教育改革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医学教育改革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医学教育改革思考(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应形势顺应形势顺应形势顺应形势 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深化改革 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文历阳文历阳文历阳文历阳 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确定: 奋斗目标:奋斗目标:奋斗目标:奋斗目标:奋斗目标:奋斗目标:奋斗目标:奋斗目标: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教育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

2、色社会主义医学教育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教育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教育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 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主要任务: 规范管理规范管理规范管理规范管理 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提高质量 一、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一、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一、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一、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 1. 1. 1. 1. 1. 1. 1.

3、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 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务

4、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基本要求是:公平、效率、人文。基本要求是:公平、效率、人文。基本要求是:公平、效率、人文。基本要求是:公平、效率、人文。 2. 2. 2. 2. 2. 2. 2. 2. 医学整合医学整合医学整合医学整合 根据医学发展整体化趋势,对医学各方面的知识、根据医学发展整体化趋势,对医学各方面的知识、根据医学发展整体化趋势,对医学各方面的知识、根据医学发展整体化趋势,对医学各方面的知识、 学科、资源,按照发挥最佳效益的要求,重新进学科、资源,按照发挥最佳效益的要求,重新进学科、资源,按照发挥最佳效益的要求,重新进学科、资源,

5、按照发挥最佳效益的要求,重新进 行组合与协调行组合与协调行组合与协调行组合与协调 医疗保健服务与全民健康促进的整合医疗保健服务与全民健康促进的整合医疗保健服务与全民健康促进的整合医疗保健服务与全民健康促进的整合 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 医学内部学科的整合医学内部学科的整合医学内部学科的整合医学内部学科的整合 医学教育与保健服务的整合医学教育与保健服务的整合医学教育与保健服务的整合医学教育与保健服务的整合 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整合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整合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整合医学人

6、文与医学科学的整合 3. 3. 3. 3. 3. 3. 3. 3. 医学教育国际化医学教育国际化医学教育国际化医学教育国际化 引进学习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引进学习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引进学习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引进学习医学教育国际标准 制定中国医学教育标准制定中国医学教育标准制定中国医学教育标准制定中国医学教育标准 开展医学教育认证开展医学教育认证开展医学教育认证开展医学教育认证 开展国际交流,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国际交流,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国际交流,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国际交流,参与国际竞争 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7、1. 1. 1. 1. 1. 1. 1. 1. 促进全民健康促进全民健康促进全民健康促进全民健康 走出教育的学术金字塔,进入到以健康需求为目标走出教育的学术金字塔,进入到以健康需求为目标走出教育的学术金字塔,进入到以健康需求为目标走出教育的学术金字塔,进入到以健康需求为目标 的现实社会中的现实社会中的现实社会中的现实社会中 以促进全民健康为依据,重新设计培养目标以促进全民健康为依据,重新设计培养目标以促进全民健康为依据,重新设计培养目标以促进全民健康为依据,重新设计培养目标 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重点,创新

8、人才培养模式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社会卫生保健需求为基础,制定课程计划以社会卫生保健需求为基础,制定课程计划以社会卫生保健需求为基础,制定课程计划以社会卫生保健需求为基础,制定课程计划 从以生物医学为重点,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相从以生物医学为重点,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相从以生物医学为重点,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相从以生物医学为重点,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相 结合转变结合转变结合转变结合转变 2. 2. 2. 2. 2. 2. 2. 2. 顺应医学整合趋势顺应医学整合趋势顺应医学整合趋势顺应医学整合趋势 促进医学教育与卫生保健系统的紧密结合;促进医学教育与卫生保健系

9、统的紧密结合;促进医学教育与卫生保健系统的紧密结合;促进医学教育与卫生保健系统的紧密结合; 促进医学人文和医学科学的结合;促进医学人文和医学科学的结合;促进医学人文和医学科学的结合;促进医学人文和医学科学的结合; 形成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参与教育的机制,促进形成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参与教育的机制,促进形成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参与教育的机制,促进形成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参与教育的机制,促进 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 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促进基础医学与临

10、床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 的结合。的结合。的结合。的结合。 3. 3. 3. 3. 3. 3. 3. 3. 确立学生中心地位确立学生中心地位确立学生中心地位确立学生中心地位 教学目标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学目标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学目标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学目标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 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内容从考虑教师教什么转变为重点考虑学生教学内容从考虑教师教什么转变为重点考虑学生教学内容从考虑教师教什么转变为重点考虑学生教学内

11、容从考虑教师教什么转变为重点考虑学生 学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学什么 教学策略从重点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变为重点研究教学策略从重点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变为重点研究教学策略从重点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变为重点研究教学策略从重点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变为重点研究 学生如何学学生如何学学生如何学学生如何学 教学评价从重点评教师教得怎样转变为既评教师教学评价从重点评教师教得怎样转变为既评教师教学评价从重点评教师教得怎样转变为既评教师教学评价从重点评教师教得怎样转变为既评教师 教得怎样,又评学生学得如何。教得怎样,又评学生学得如何。教得怎样,又评学生学得如何。教得怎样,又评学生学得如何。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2、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核心要素:核心要素:核心要素:核心要素:核心要素:核心要素:核心要素:核心要素: 人文底蕴人文底蕴人文底蕴人文底蕴 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1. 1. 1. 1. 1. 1. 1. 1. 夯实医学生人文底蕴夯实医学生人文底蕴夯实医学生人文底蕴夯实医学生人文底蕴 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 确定医学人文社会学课程体系,纳入教学计划,确定医学人文社会学课程体系,纳入教学计划,确定医学人文社会学课程体系,纳入教学计划,确定医学人

13、文社会学课程体系,纳入教学计划, 增加学时比重,制定管理制度和政策,保证人文增加学时比重,制定管理制度和政策,保证人文增加学时比重,制定管理制度和政策,保证人文增加学时比重,制定管理制度和政策,保证人文 社会学课程教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社会学课程教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社会学课程教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社会学课程教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规范人文社会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规范人文社会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规范人文社会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规范人文社会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 知识、修养和能力三个层面上进行培养。知识、修养和能力三个层面上进行培养。知识、修养和能力三个层面

14、上进行培养。知识、修养和能力三个层面上进行培养。 知识层面:知识层面:知识层面:知识层面:知识层面:知识层面:知识层面:知识层面:使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使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使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使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学的关系有一个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学的关系有一个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学的关系有一个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学的关系有一个基 本的了解,掌握人文社会学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的了解,掌握人文社会学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的了解,掌握人文社会学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的了解,掌握人文社会学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基

15、本知识。本知识。本知识。本知识。 修养层面:修养层面:修养层面:修养层面:修养层面:修养层面:修养层面:修养层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道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道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道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道 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举止,培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举止,培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举止,培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举止,培 养学生对健康和生命的尊重,对疾病、患者的大养学生对健康和生命的尊重,对疾病、患者的大养学生对健康和生命的尊重,对疾病、患者的大养学生对健康和生命的尊重,对疾病、患者的大 爱之心,关爱之情

16、爱之心,关爱之情爱之心,关爱之情爱之心,关爱之情 。 能力层面:能力层面:能力层面:能力层面:能力层面:能力层面:能力层面: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和创造能 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和创造能 力,心理抚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力,心理抚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力,心理抚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力,心理抚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多用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加改进教学方法,多用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加改进教学方法,多用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加改进教学方法,多用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加 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利用现代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利用现代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利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