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联体实施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0355238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域医联体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县域医联体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县域医联体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县域医联体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县域医联体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域医联体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医联体实施(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域医联体实施方案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资源的效率,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不断提升全县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的XX县域医联体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县域医联体实施方案1】为进一步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根据福建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医疗联合体是指不同等级、类别、区域、隶属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医疗业务协同发展需要,自愿协商组合而成的纵向协作组织。“政和县区域医联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按照基层首

2、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以政和县总医院(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院)为牵头单位,联合8所乡镇卫生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县域医联体。医联体按照成员单位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单位法人不变、产权归属不变、法律责任不变、基本职能不变、职工身份不变、监管机制不变的原则,充分发挥县级医院诊疗技术优势,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技术支持为支撑,以医疗业务统筹管理为重点,以现有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为中心,逐步实现更加紧密的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形式,最大程度的发挥县、乡医疗资源效益。二、目标任务XX年先行开展试点,县医院与铁山卫生院探索建立以技术、人才、管理、利益为纽带的松散型医疗

3、联合体,县中医院与岭腰卫生院建立以人员、资产、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一体化的紧密型(托管)医疗联合体。到XX年,逐步形成权责明确、功能清晰、运行有效、群众受益的医联体运行体系,促进县、乡两级联动发展,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率,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减少住院病人外流,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及时总结医联体经验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三、组织架构和治理形式医疗联合体实行理事会的领导管理体制,由牵头医院主要负责人任理事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理事长,理事会办公室设在牵头医院。理事会应制定医疗联合体章程,明确医联体组织性质、宗旨、任务、机构成员、管理体系、职责范

4、围、权利义务、工作规则等规定。紧密型医联体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制定章程,规定理事会、管理层、医疗机构等相关各方权利义务,统筹医联体内资源配置与整合,促进优质资源的纵向流动。(一)理事会办公室职责:1.具体负责各项工作落实,做好医联体分院指导、督促、考核、评价等工作。双方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大力支持,全力抓好医联体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2.医联办每月召开一次医联体工作会议,汇总本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布置下个月工作任务。(二)授牌:医联体成员单位中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有的机构设置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单位第一名称不变,加挂“政和县总医院医联

5、体分院”牌子。四、运行管理(一)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1.医联体成员单位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探索推出各项便民惠民就医措施,引导群众在医联体分院首诊。对需上转、下转的病人,双方建立联系人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2.建立医联体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细则,在双向转诊的前提下,方可享受医保倾斜政策。3.本着对病人负责,逐步提高下级医院医师诊治水平的原则,对医联体内下转的病人,上级医师有义务进行跟踪指导;对医联体内上转的病人,下级医院医师有权利参与查房。4.

6、具体转诊要求按照双向转诊制度和流程规定执行。(二)资源共享1.实现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床位资源统一调配和使用。2.免费为分院配送抢救药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洛贝林、尼可刹米、西地兰等)。3.实行药品耗材带量采购,解决基层卫生院因用量少配送困难问题。4.提供设备维修技术支持。5.负责医联体分院的检验、影像、病理等质控工作,并对成员单位检验、影像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管。6.承担医联体分院中心消毒供应工作,医联体分院根据各医院具体情况商定由总医院商消毒供应中心统一配送。7.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在医联体内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查检验,检查互认必须在符合医疗安

7、全规范的前提下开展,可按项目逐步互认,分步实施。8.充分利用总医院院继续教育资源,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每月继续教育培训时通知医联体分院相关人员参加。9.积极开展急诊急救联动机制。依托政和卫生信息云平台在医联体内建设急救医学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急诊急救协调联动机制,实现急救信息的及时互享与沟通,急救资源的集中调拨和使用。(三)人员交流1.为医联体分院医护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学习,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明确诊断慢性病的医护人员。2.积极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交流轮岗的工作机制,实行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培养的人员管理体制。

8、(四)技术指导1.帮助医联体分院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等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医联体分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2.医联体内探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等服务手段。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逐步实现单病种的规范化治疗。3.根据各医院需求随时安排相应专科医师到医联体分院开展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适宜技术指导等协作服务。4.在医联体成员单位间搭建远程诊疗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病理、检验、影像等),双向转诊,应急指挥等功能。5.建立医联体微信群和QQ群,为学习交流搭建信息平台。(五)完善医联体成员单

9、位绩效分配机制根据成员单位双向转诊情况、服务数量、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实行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县、乡两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成员单位内部绩效分配机制。具体实施细则由医联体成员单位另行制定。(六)开展健康服务管理加快推进医联体成员单位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的有效衔接,实现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医疗服务信息安全互联互通。注重全科和专科结合,二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和医联体分院的全科医生,可联合对相关疾病进行诊疗,以提高居民的健康管理水平。(七)相关政策支持1.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病人,逐步按院内转科政策简化新农合(医保)转诊、报销手续,取消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新农合(医保)二次起付线。放宽基

10、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药使用范围,将医保(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作为基层用药目录,以适应双向转诊需要。2.不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或急、危、疑难、重大疾病患者,由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转县内上级医院治疗的,新农合报销比例按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执行。3.为促进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联体内上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的视同晋升前下乡,并作为评聘职称的主要依据。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工作视同进修。鼓励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担任院长、学科带头人、管理部门负责人,对双向转诊工作予以把关和指导,提高基

11、层管理水平,表现突出的予以优先提拔重用。4.为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步伐,在不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经费开支的前提下,同时兼顾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能安心服务,上级医院下派的医务人员人事关系保持不变,工资薪酬由原单位发放(不低于原单位同级水平)。对已建立医联体的牵头试点单位,完成既定考核指标的,县医管委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予以补助,对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的单位每年补助20万元,建立松散型的医联体每年补助1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下派医务人员的交通、食宿补贴和奖励。(八)建立健全考核机制1.建立健全医联体内部考核机制。医联体理事会要建立医联体运行考核机制,将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履行功能

12、定位职责、分工协作、能力提升、遵守章程等情况作为考核指标。考核中发现违背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的成员,牵头医院可要求其整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终止其成员身份。2.强化行业监督管理职能。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医联体建设的指导,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医联体运行情况,及时纠正医联体内成员单位违背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行为。存在严重违背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医联体,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牵头医院解散医联体,并追究牵头医院主要负责人和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3.完善医联体绩效考核机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和任务落实情况、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双向转诊落实情况、基层首诊和分级诊

13、疗制度落实情况等作为绩效考核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绩效工资总额核定、财政拨款、院长任免、医保支付等挂钩。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是医改综合试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医疗联合体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及序时进度,积极稳妥推进落实。(二)强化督导指导。要开展经常性督导,了解医联体建设情况,及时总结不同模式医联体建设经验,了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三)积极宣传引导。要切实加强舆论宣传,争取社会各届对医

14、联体建设理解和支持,形成推动改革的社会氛围。引导患者逐渐转变就医习惯,形成基础首诊、逐级转诊、双向转诊就医行为,为形成分级诊疗格局奠定基础。【XX县域医联体实施方案2】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充分发挥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益,加快推进县、乡、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根据中共西宁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组建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的指导意见(宁办发XX13号)精神,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整合优化县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组建以县级医院为核心,由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

15、生服中心,以下同)及所属村卫生室组成的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医联体内发挥县级核心医院的“龙头”作用,落实管理权、经营权、人事分配权,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力争使90%以上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二、组建方式依据行政区划和群众方便就医的原则,以县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为核心医院,组建3个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具体组建方式如下:(一)湟中县第一医疗联合体。由县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上新庄、田家寨、西堡、土门关、甘河滩、群加、大源7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及所属152个村卫生室组成。(二)湟中县第二医疗联合体。由县第二人民医院为核心,拦隆口、共和、李家山、上五庄、海子沟、汉东、大才7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多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224个村卫生室组成。(三)湟中县第三医疗联合体。由县中医医院为核心,县藏医医院、鲁沙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20个村卫生室组成。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湟中县中医院分别增挂“湟中县第一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湟中县第二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湟中县第三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的牌子,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挂各医疗联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