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语文中考之我见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354655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1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语文中考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年语文中考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年语文中考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年语文中考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年语文中考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语文中考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语文中考之我见(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语文中考之我见,命题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苏教版 教材;中考说明 命题题型及内容:四大块(全国通用) 块一:积累运用。要关注十个方面 块二;现代文阅读。可能有两种情况,全是课外,一个课内两个课外 块三:古诗文阅读:取材课内外未知。 块 四:作文(二选一),对今年中考命题的评价,个人认为:采取高考做法可取 . 同一个起跑线,丹江仍然是第一! 无论考多少,还是划线招生,水涨船高,水落船低,对大家都公平! 考前不透漏任何消息,人人都握有信息的公平拳,对投机取巧者是一种打击! 押题.猜题将成为无效劳动!,克服三种倾向,不可捉摸论:教师消极等待,埋怨牢骚. 多多益善论:题海战术.打

2、乱仗,盲目搞题. 猜题押宝论:过分缩小复习范围,盲目确定复习重点.,今年中考复习难度加大,大在什么地方?,复习范围加大,由限定范围到取消范围的限定. 题型变为未知. 取材范围变为未知. 有无破解的办法?,万变不离其宗,宗一:课标 教材 中考说明 宗二: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能力 宗三:近三年中考经验,关于课标,(1)今年命题三种可能:联合命题;教育局命题 ;买题(风险大); 前两种命题会沿袭前面的做法,从题型、内容到分值都有固定性,复习时在往年的基础上朝课标扩展 买题的角度看,训练时先训练2009年省内的中考题,后省外的中考题。,复习重点的确定,从复习的重点确定上看,先课标要求的, 比如,语文课标

3、要求的文言文只有16篇,古诗34篇,再向教材延伸。 古文)(16首) 论鱼生曹州,出逃三马路,小岳最爱记送. 古诗(34首) 官(关)家送观音(饮),下塞望标行;春茅盼(判)早赠,白麦赤雁行;夜无见鱼阵,飞沙游水城. 已过天山营.,课标以外的古诗文,古文:正刻虫木谱,黄园人驴捕;涉水核活口,朱鱼墨池出(趣).( 两小儿辩日) 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过故人庄 一剪梅 西江月、秋词 迢迢牵牛星 登岳阳楼 蝉、孤雁、鹧鸪 黄鹤楼、归园田居 木兰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别云间、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论诗 龟虽寿 一过西秋院,牛登孤蝉楼;鸪归石栏间,云论龟虽寿.,积累运用与课标,1.识字写字-3000字

4、-初中课本中的易读错写错的字 建议办易误字小报 2.古诗文名句(建议编写名句200句默写) 3.文学名著 (建议恶补六大名著;人物情节内容主题 ) 汤刚哥问:”谁拾三罗西湖红草?” 4.词与语 词性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短语:并偏动补主(仿句;修改病句;编写用) 5.病句修改与语法 句子成分:主谓宾定壮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语前壮又后补 复句种类;承选姐因病转递假条 病句常见病:搭配不当;成份残缺;词序颠倒;用词不当,6.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劝说;发表观点;主持发言;开场白结束语.要求清楚连贯简明 7.综合性学习 办刊、演出、讨论.研究.日常活动 等活动中制定计划,写出程序

5、,作好宣传,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 等表述. 8.信息提取(写标题和找导语 9.仿句 10.其他(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现代文阅读与课标,课标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

6、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设题重点,1.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3.文章的思路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自然的社会的人生的启示) 6.五种表达方式的认定及作用 7.四种文学样式的特点,8.说出与作品类似的体验 9.评价作品的人物 10.评点作品的语言 11.体味思想方法 12.对道理、事实、数据、图表 作出判断和结论

7、 13.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对比对比反问反问,引人夸借 14.观点 15.论据,作文与课标,感情真挚;多角度观察;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一学期至少100篇 办法:落实”六个一” 从东汽来看;从生本教育来看;从这几年我市情况看;-采用超前诵读法(高空悬吊) 展示:我心中的天堂(徐x412) 展示:东汽七中的佳作,关于复习方法,方法一:自出试题 方法二:由课标要求的到教材有的延伸复习 方法三:在复习范围上,由全册到后三册,最后半个月可以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确定重点. 方法四:激发复习兴趣:比如竞赛;比如全年级讲座;比如办小报;比如诵读比赛;比如50道

8、作文题目抽签写;比如最新时文赛读;比如作题方法经验介绍;比如开展”我有经验大家分享”,一、要点概括类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二、感想启迪类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三、词句品味类 1. 词语品味: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

9、. 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四、 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 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 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

10、题、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等 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 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主义。 C.主张创新,六、语言准确类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1: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

11、意等 4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七、 文段结构类 (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环节并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类解题模式 1.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选择它在文中的作用类别 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点题、埋伏笔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画龙点睛等。 2.概括

12、段意 答题方式:段意+作用 (二)段落能否删掉或者段落能否调换类的解题模式 1.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不行) 2.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总分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八、 修改病句类 (1)用词不当 感情色彩不当。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如

13、: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主宾搭配不当。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3)成分残缺 缺主语。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 作用,所以,应删去。)

14、缺宾语。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 逻辑语序不当。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关联词语序不当。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5)前后矛盾 前后不统一。如

15、: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否定多余。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范围不清。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6)重复罗嗦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

16、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2.认识了病句的这些基本类型,我们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1)检查病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九、 修辞手法作用类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