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及菌丝分化研究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352214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及菌丝分化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及菌丝分化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及菌丝分化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及菌丝分化研究1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及菌丝分化研究1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及菌丝分化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及菌丝分化研究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都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及菌丝分化研究 姓名:付晓燕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植物学 指导教师:范黎 20060520 摘要 羊肚菌是珍贵的食、药用真菌。本文对分离自羊肚菌子实体的组织分离菌株及单孢分 离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中筛选6 个菌株作为供试菌株,经菌株间杂交及 其继代培养发现,实验所用的两种羊肚菌之间不发生融合现象,分别为黑脉羊肚菌 r c h e n a8 n g U S t i c 印s 热糨簿辙警蒿硅c r a s s i p e s ; 年磺究1 本霉强n j c h o d e r m as p 及 黑腐皮壳属肠船s p 真菌对羊胜菌生理生

2、长的影响,发现木霉属及黑腐皮壳属的提取液 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探讨了羊肚菌的菌根营养,结果表明黑脉羊肚菌可与群 众杨( 角凇船p 掣z ? a r 汹组织培养苗形成前菌根,即缺乏菌套和哈蒂氏网,并目羊肚菌i 杨树 组离彤姨漭嘟协期嚆核明显增大初步建立了羊肚菌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技术。确定了粗 柄羊肚菌膨弧或船原生质体制备晦最隆和限即:采用培养3 天自g 菌丝,以o - 6 I I 。l 几 1 作为 稳渗荆配制的4 圈缸蜗牛酶,墨曲d 溶壁酶的混合酶液为细胸壁降解酶液,3 0 ,5 0 邓影缸n 酶解3 h 。 r e l sa r er 疆ew i l d i n gf u n 舀

3、j sa n df 姗l sf o r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v a l u eb o t hi np h 鼬碥c 0 1 0 9 y f I l e d i c a lu s e sa n de d i b l e n e sS I nt h i sp a p e r ,s t r a i n sw e r eo b t a i n e d b yt i s s u ei s o l a t i o na n ds i n g l e s p o r ei s 0 1 a t i o nB ym o r p h 0 1 0 9 ya n dr 【1 0 1 e c

4、 u l a rb i o l o g y ,s i xs t r a i n sw e r es e l e c t e dt os t u d y w e o b s e r v e dt h ec u l t u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a i l ds e c o n d a r yc u l t u r eo fr n a r e l 研c e l i a o f 膨a ,础尹s t j c I 印sa n d 膨c f 五5 :卯J o l 9 T h er e s u l ts h

5、 o w e dt h a tt h eh y p h a ef r o mt h ea b o v e t w os p e c i e so f 埘r D 础已J ac a nn o to c c u rh y p h a lf u s i o n s W er e s e a r c h e dt h ei n f l u e n c e s 0 nt h e 哪c e l i a l 口舭ho f 麒玑知,肠s p p r o d u c e db y 行动。幽册s p a n d 如船s p w h i c h f r o mt i s s u ei s o l a t i o no

6、 f 崩叠诅纠肠s p a n df b L 】n dt h a tt h ee x t r a c t i o n sf r 叼啦力1 j c 厅0 出抑7 8s 口 a n d昭船s p c a na c c e l e r a t em y c e l i a lg r o w t ho f 物阳方e 厶s p n ea S s o c i a t i o n b e t 霄e e nl I D I l e la n dp l a n tW a sd i s c u s s e d :t h e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d 彪 a ,毋疆芒j c 印sc

7、a nf o r m p H 町c o n 电i z a s w i t ht h et i s s u ec u l t u r es e e d l i n g so f R 删正似珥科如r 括,b u t t h i s 唧c 叽h i z i ct y p e sl a c k e do fH 锄t l ea n d b r t i gn e t :a n ds c l e r o t i ab yc n c u ! t i v a t i o no f 彪 锄秘 拓F a n d 只础抽打s e n l 口g e dd i s t i n c t l y T h et e c h n

8、 i q u eo fp r e p a r a t i o n8 n dr e g e n e r a t i o n o fp r o t 印1 a S t sf r 一施r 动以如S p w a Sb u i l t 肌dt h eo p t i f l n lc o n d i t i o n sf o rp r e p a r a t i o no f p r o t o p l a S t sf o I I l 膨黜西船w e l ee x a f I l i n e d :t h el a r g e s tn 岫e r so fp r o t o p l a S t sw e

9、r eo b t a i n e d W i t hI I l i x t es m i l a s e ( 4 1 1 1 9 m 1 ) a n dl y W a l l z y 糟( 白g m ) a f t e rh y p h ac u l t u r e df b r3d a y s ,3 0 , 5 0 r 向j na n d3h o u r se n z y l y s i si no 例N a c lo 辄D t i cs t a b i l i z e r s K e yw o r d s :胁憎斤P Ja ,7 H 幽D 幽黝,跆5 a ,删心册础妇咄p r 娜r c o

10、 l T h i z a S ,p r o t o p l a S t 2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俏J 场兹 目期咖制。月湘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

11、将学 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 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怍者签名:竹嘞磋 日期:必晦p 谰 前言 前言 羊肚菌( 肋r c 方“如D i l l e xP e r s ) ,俗称羊肚蘑、羊肚菜、羊肚子、编笠菌、羊 雀菌。因其菇盖表面凹凸不平,形态酷似羊肚( 胃) 而得名。真菌学分类隶属于子囊菌门 ( A s c o m y c o t a ) ,盘菌纲( D i s c o m y c e t e s ) ,盘菌目( P e z i z a l e s )

12、 ,羊肚菌科( M o r c h e l l a c e a e ) , 羊肚菌属( 肋础e 拈) ,是一类大型的食用兼药用真菌,最早收录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羊肚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在美国被称为“陆地鱼”,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它是人体 营养的高级补品。羊肚菌还具有较高的药效,其菌体内含有大量的多糖等成分,具有较强 的抗肿瘤作用,调节免疫功能,抗疲劳,并能减轻癌症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n 1 。 由此可见,羊肚菌是_ 种具有开发前景的珍稀食用菌,并可出口创汇,其在医药、食品、 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现将羊肚菌资源情况及国内、外对羊肚菌的 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1 羊肚菌属

13、的种类及分布 羊肚菌属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在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一些国家均有分布。国外主要 分布于法国、德国、美国、印度等地;国内分布较广,在辽宁、山东、云南、甘肃、湖南、 河南、内蒙、河北、山西、北京、西藏、安徽、台湾、宁夏等2 8 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所 分布。该菌常发生于各种杨树、栎树、柳树、苹果树、松树下,以及云冷杉林下和各种阔 叶树的采伐迹地。羊肚菌多生长于石灰岩或自垩质土壤中,在腐殖质土、黑黄色壤土、沙 泥混合土、砾壤土中均有出现,尤喜生于火烧迹地上,及旧苹果园。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者对羊肚菌属分类有着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该属有5 0 多个种, 但在1 9 8 4 年,E m 订eJ a

14、 c g u e t a n t 认为许多种名是无效的,而将羊肚菌属划分为2 8 个分 类单元,K i r kP M 等在真菌词典第9 版中也将羊肚菌划分为2 8 个种“1 。国内戴芳澜 ( 1 9 7 9 ) 中国真菌总汇记载有8 种,即小顶羊肚菌膨a 增s j c 印sP e c k ;尖顶羊肚菌 彪c 伽j P e r s :粗柄羊肚菌膨c ,a s s 助P s ( V e n t ) P e r s :小羊肚菌,托幽j c ,o s aF r : 开裂羊肚菌彪以s f 舢占F r :高羊肚菌彪P 拈招F r ;羊肚菌膨P s c “舯抬( L ) P e r s : 硬羊肚菌彪,j

15、耵幽K r o m b h “1 。据目前报道资料统计,我国现有羊肚菌1 5 种。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及菌丝分化研究 2 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 2 1 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肉质,稍脆。菌盖呈不规则圆形或长圆形,有的近球形,呈凹穴,淡黄褐色,干后 变为褐色或灰黑色,表面突起的棱纹纵横交叉,呈不规则或多角形的网格状,凹穴表面分 布子实层。菌柄与菌盖边缘紧相连,近柱形,白色,中空,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子实 层由子囊和侧丝组成,子囊呈长圆柱形,成熟子囊常( 2 0 0 3 2 0 ) 岫( 1 8 2 2 ) 帅,内 有8 个子囊孢子,无色,单行排列。子囊孢子椭圆形,常( 2 0

16、 2 4 ) 啪( 1 5 2 5 ) m , 侧丝顶端膨大”1 。应该指出的是不同种的羊肚茵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区别,即使是同一种 羊肚菌的不同个体在形态上也有差异1 1 。 据R 嘶e r 描述,子实体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n ”:( 1 ) 早期的原基由单一菌丝 产生,大小1 衄左右,为呈辐射状排列的菌丝团聚体,随后进一步发育,并在团聚体中央 产生致密交织的核心,不定菌丝自原基基点的较低表面伸出;( 2 ) 很快( 次日) 子囊盘基 即形成并突出于球形的原基表面,呈指状,基部肿大,伸长至3 哪时,基部出现沟纹,并 越来越明显;( 3 ) 予囊盘基继续生长,4 天内高达5 岫,其中部至顶部出现微细的垂直卷 曲,以致菌盖呈花纹状。 2 2 菌丝的形态特征 一般情况下,生长初期,羊肚菌菌丝为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尖端分泌有针尖大 的无色露珠,随后菌丝尖端呈多指状或树枝状分枝,开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