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文】《周礼》导读教学课件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0330565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文】《周礼》导读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8A文】《周礼》导读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8A文】《周礼》导读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8A文】《周礼》导读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8A文】《周礼》导读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文】《周礼》导读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文】《周礼》导读教学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礼导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8年11月,一、周礼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二、周礼的结构,三、周礼的基本内容及思想,四、 历代周礼研究概况,五、经典章节,周礼导读,六、参考书目,一、周礼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其一,周礼为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所献。汉书景十三王传云:“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汉书第8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2410页。唐代陆德明、杜佑等赞同此说。,(一)周礼的发现经过,其二,周礼为汉武帝时民间所献,出于山岩屋壁,其后便“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到东汉孝成帝时,刘向父

2、子奉诏进入秘府校理群书,发现了周礼,列入所编的书目七略,并用考工记替补周礼所缺的一章冬官。汉代马融周官传序首倡其说。贾公彦持此说。,刘向,以上两说基本可信。现代研究者认为:周礼在史皇焚书后便不知所踪,汉文帝时出现了周礼的残篇。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好古,在民间访得周礼,将其奉献朝廷,被收入汉朝的皇家藏书馆秘府。自此,很长一段时间,周礼未在社会上流传,时人多不知周礼。至孝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进入秘府校理群书,意外发现了周礼,才将其著于七略,公诸于世。,(一)周礼的发现经过,一、周礼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二)周礼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周礼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是学术界争论不休,迄今未有定论的一桩历史悬案。

3、归纳历史上诸家关于周礼作者及成书年代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1.周礼为周公作,成书于西周 2.周礼作于西周 3.周礼作于春秋 4.周礼作于周室东迁之后,战国之前 5.周礼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作者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 6.周礼成书于战国 7.周礼成书于汉初,由专人完成 8.周礼成书于西汉末年,系刘歆伪造之作,以上诸说前后相差一千余年,到底孰是孰非至今难下定论。在我们看来,无论周礼是何人何时所定,我们都应该承认以下两点客观事实:其一,周礼是一部以官吏制度体系与政治思想体系相结合的有机的理想政治典章。在其官制体系里,汇集了周秦以来实存和虚拟的官名与职掌;在其思想体系里,融合了儒、法、阴阳等思想。

4、 其二,自刘歆大力推举周礼以来,周礼不仅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且作为传世的政治经典、一种理想官制,在此后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周礼的作者及成书年代,二、周礼的结构,周礼全书约45000字。原为六篇,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因第六篇冬官亡佚,后补入考工记以代之。周礼结构的特点是体例完整、结构严密。 周礼全书除考工记外,其余五篇都有着整齐的布局和统一的体例。,每篇开头都有一段序官: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在五句相同的文词之后,分别是四个格式相同、对称整齐、 文字略异的句子: “ 乃立官,使帅其属而掌邦,以佐王邦国。官

5、之属” 其中“”是其文字相异之处。所异之字,见下列各句: 天官冢宰,邦治,均邦国。治官之属 地官司徒,邦教,安扰邦国。教官之属 春官宗伯,邦礼,和邦国。礼官之属,二、周礼的结构,二、周礼的结构,夏官司马,邦政,平邦国。政官之属 秋官司寇,邦禁,刑邦国。刑官之属 简明扼要地介绍五大官的职掌及其职责。 在“官之属”后,分述各官的编制,即五大官其下官员的名称、爵等、人数。如天官属治官,其下官员有大宰、小宰、宰夫、宫正、宫伯、膳夫、庖人等63种;地官属教官,其下官员有大司徒、小司徒、乡师、乡大夫、州长、党正等79种 等等。,考工记,体例与上述五官不相同。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手工艺技术的汇编。其作者佚名,

6、文字简古,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考工记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总论,论述百工的重要。后一部分记载了轮人、舆人等当时官营手工业的30种工匠之职,并且详细记载了各种器物名称的尺寸大小及制作过程。,二、周礼的结构,从总的外在形式来看周礼以天地四时命名六官,把天、地、春、夏、秋、冬与六大官相联系,构筑国家行政机构体系,蕴含有囊括一切,无所不包的意思。 彭林则认为“周礼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其外在形式象征阴阳五行,由此确定了全书谋篇的总格局,构筑起一个宏大而完备的理论框架。” (彭林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9月版230页),三、周礼的基本内容及思想,1.六官的基

7、本职能 周礼的作者在书中构置了一个庞大的官制体系,六官是整个官制体系的中枢。 (1)天官冢宰:治典 冢宰,即太宰,为六官之首,尊为百官 之长。天官为治官,其主要职掌治典,所谓 “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周 礼天官冢宰)。 (2)地官司徒:教典 地官司徒为教官,其主要职掌教典,所谓“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周礼地官司徒)。还主管土地和户口,负责分配土地,收取赋税。,(一)周礼六官的基本职能及治官思想,1.六官的基本职能 (3)春官宗伯:礼典 春官宗伯为礼官,其主要职掌礼典,所谓“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周礼春官宗伯)。具体掌管吉、凶、宾

8、、军、嘉五礼。吉礼为祭祀之礼,凶礼为丧、忧之礼,宾礼为礼宾之礼,军礼为师旅与征役之礼,嘉礼为喜庆之礼。教育、历史文献也是春官的职责所在。 (4)夏官司马:政典 夏官司马为政官,其主要职掌政典。所谓“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夏官司马)。夏官司马所主持的政典,实际是军政,包括:编制军队、出师征伐、训练民兵、校阅部队、征收军赋、管理军需军械,以及掌理国王戎事和田猎等事务。,(一)周礼六官的基本职能及治官思想,1.六官的基本职能 (5)秋官司寇:刑典 秋官司寇为刑官,其主要职掌刑典。所谓“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刑官之属”(周礼秋官司寇)。具体掌管刑法

9、、司法、治安等。不过司寇属官中的“大行人”以下数职则主要从事外交与礼宾工作。 (6)冬官司空:相当于后世的工部 由于周礼冬官原文早已亡佚,所以冬官的具体职掌不甚清楚。相传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因周官六官缺冬官篇,遂以考工记补入。考工记的内容是叙述百工及土木建筑之事的,因此以考工记替补的冬官相当于后世的工部。,(一)周礼六官的基本职能及治官思想,2.治官思想 周礼在六官职能的设计中,有其明确的治官思想及治官措施,提出了用“八法”、“八柄”治官的方针。其中,“八法”尤为集中完整地反映出周礼的治官思想及模式。所谓“八法”,周礼大宰云:“一曰官属,以举邦治;二曰官职,以辨邦治;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四曰官常,

10、以听官治;五曰官成,以经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纠邦治;八曰官计,以弊邦治。” (1)定分 定分,即明确规定各类官员的领属关系及职责权限。“八法”中的“官属”、“官职”、“官常”就体现出了周礼以定分治官的思想。,(一)周礼六官的基本职能及治官思想,(2)官联 “官联”即会同众官联合处理。郑注:“谓国有大事,一官不能独共,则六官共举之。”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645页。 (3)百官依“法”行事 周礼很重视“法”,除了与大宰、大司徒、大司马、大司寇有关的治象之法、教象之法、政象之法、刑象之法之外,还有宰夫的治朝之法、大司马的战法、司刑的五刑之法、司盟的盟载之法、典妇之功

11、所掌之妇式之法等,举不胜举。凡邦之大事皆有专法,法出自王。 (4)上计与刑赏 上计,即对官员政绩的考核。刑赏,即根据对官员考核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奖赏、惩处。周礼制定了极其严密的考核官员的制度,官员必须在旬末、月末和岁末的法定时间呈报治绩。 宰夫:“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此外每隔三年还有一次大计,大宰云:“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2.治官思想,(二)周礼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在周礼中,经济制度是其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作为一部全面阐述官制的政治经典,没有专章论述其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但是在其设官分职的构划中,处处流露出了作者关于经济制度的设

12、想及其经济思想。周礼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非常丰富,择其要者,有关于人口及劳动力的管理、土地的划分、赋税的收纳、市场的管理等方面。,1.人口及劳动力的管理,周礼非常重视人口的管理,设计了一套统计户口和核准户籍的方法,称为“比法”,由小司徒掌管。小司徒职云:“乃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辨其物,以岁时入其数,以施政教,行征令。”,周礼规定了户口统计的具体细目,据秋官司民载:“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 生齿,男孩八月生齿

13、,女孩七月生齿。也就是说,凡是长出牙齿的婴儿以上的人口都必须统计在册,并注明其性别、居住地,每年还要统计出生、死亡的人数,并将其名单呈报主管部门,这样,官府就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人口变化的情况。户籍每隔三年,要进行总考核和复查。在三年总考核时,小司寇把百姓的总数上报大司寇,大司寇在冬季祭祀司民之神时,把百姓的总数隆重呈献给王,王藏进天府。 周礼制定如此严格、频繁的核定户籍的措施和制度,一方面是便于分田授土,同时也是出于征兵、征役、征赋的需要,而更主要的是将天下百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己所用,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土地的分配与管理,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周礼设计了非常详

14、细的土地分配方案。首先,周礼明确地强调王是土地的所有者,土地分配、授予的决定权在于王。王将土地授予公卿、士大夫,授予天下普通百姓。周礼中的土地可分为王田、采地、封国、农田、场圃、宅田、士田、贾田、牛田、赏田、牧田等等。,a.王田,依据周礼的设计,将天下划分为畿内与畿外两大部分。畿内的中心为王畿,面积方千里。千里王畿之内,王直接占有的土地称为王田。王田分为乡地、遂地、公邑三类。 王城百里之内为乡,三百步为一里。百里之外为遂。乡、遂内的土地按照家庭人口和劳动力的人数进行分配。根据周礼的规划,每乡有一万二千五百家,每遂也有一万二千五百家,每夫受田一百亩,每家平均以二夫计,则每家平均受田二百亩,那么一

15、乡的土地就为二百五十万亩,遂的土地同样也为二百五十万亩。遂内未分的土地称为公邑,由王直接指派大夫经营管理。,b.采地,采地指分封给公卿士大夫的土地,可以世袭。直属于王的公卿士大夫在王畿内受封,诸侯的卿大夫则在诸侯国内受封。直属于王的公卿士大夫在王畿内的封地的位置和面积因其爵秩高低而不同,其排列顺序是:以方九里的王城为中心,然后由近至远,依次为大夫的采地、卿的采地、公的采地。其中,大夫的采地,方二十五里,封地距离王城三百里;大夫的采地之外为卿的采地,方五十里,位于距离王城三百里至四百里之处;卿的采地之外为公的采地,方一百里,位于距离王城四百里至五百里之处。公卿士大夫只是采地的享用者,而非所有者,如果犯罪或绝嗣无人承袭时,那么他们的封地将被收回作为公邑。,王 城,大夫采地,卿 采 地,公 采 地,c.封国,封国指分封给诸侯国的土地。周礼规定,诸侯国的封地都在千里王畿之外。各诸侯国面积的大小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高低来决定,具有严格的等级。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