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环境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323084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环境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环境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环境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环境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环境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环境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环境法(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环境规划管理法规的基本原则,谷晓坤 2010,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念,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典故:“网开三面”、“里革断罟”,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管仲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秦律田律 :“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与 天 地 相 参,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1802年)、 李嘉图(1817年)和穆勒(1900年)等,他们 也较早地在著作中提出过人类消费的物质限 制,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一服清醒剂增

2、长的极限,全球的觉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布伦特兰夫人提出的概念,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1989年UNEP第15届理事会通过并得到接受和认同,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公平性原则(Fairness),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1.代际公平,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应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机会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和环境问题,a.二者是谋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b.应将代际公平视为人类活动的约束

3、条件,2.代内公平,指当代人应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表现在:,a.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费的平等,b.公平的发展权,c.公平的资源使用权,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资源的占有和消费上差别极大;污染转移,强调代内公平就是在资源分配、消费、收入分配等方面协调国际关系和区际关系。,(二)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来满足,即:,a.必须考虑资源的临界性,b.必须适应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结论:人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需根据持续性原则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三)共同性原则(Common),实现

4、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总目标,因而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a.地球具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b.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大,强调在共同性原则前提下的差异性,第二节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一、什么是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定义: 指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或体现的,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基本指导方针。 它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环境保护法本质的集中表现。 理解: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不是随意确定的。 不能把它同一般的立法和司法原则混为一谈。 它也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规范。,我国环境保护法有那些基本原则?,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环境责任原则:开

5、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的原则 环境民主原则,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上曾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1、概念,二、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先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环境 “先污染, 后治理”。 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就是走了这条道路,我国也曾经历过一段“先污染后治理”和严重浪费资源的道路。,一种主张:,主张应强调环境保护,抑制经济发展。 认为环境污染和破坏既然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那么,要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就只有停止发展。 停止发展论 其著名代表是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有如下基本观点:,另一种主张,罗马俱乐部的基本观点,

6、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人口激增、加速发展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五种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 五种增长的启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要求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品,进而使耕地和工业生产量也以指数增长, 工业增长使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排入环境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它们是人口增长和工业增长的双重产物,因而其增长速度比人口增长和工业增长更快。,罗马俱乐部的基本观点,当时通过计算机模拟,五种增长趋势到本世纪初会达到极限。 由于人类与环境系统存在着发展的无限性和地球的有限性这一基本的矛盾,如果增长不停止而达到极性时,便会导致全球性危机和人类社会的突然瓦解。 因而,他们提出“必须把经济增长限制到零”

7、, 即所谓“零增长论”。,怎样评价上述两种观点呢?,两种观点显然都不妥当。 “先污染后治理”论,实际是只重视经济发展,而不顾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发展。 而增长的极限虽忽视了人类社会的能动性。 但它指出了五者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增长超过极限将导致全球危机的警告是具有科学意义的 虽然两者完全相反,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错误: 都把发展与环境看成是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定义:,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协调发展原则)是指: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协调发展 这一原则,正确地反映了

8、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指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比较,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基本指导原则 协调发展:着重从横向的关系上。即制约发展的基本因素的关系上,对发展提出要求; 可持续发展:则从纵向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即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的关系上,对发展提出要求; 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意义,是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自然生态规律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规律,必须遵循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障人体健康、发展社会生产

9、力的需要 以人为本,3、贯彻,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 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决策。 不仅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 正确处理 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效益的统一 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 产业结构调整与解决结构性污染 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 从源头就控制可能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六五”以前,我国没有把环境保护列入五年规

10、划。 “六五”计划中,开始列入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和措施; “七五”计划中,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 “八五”计划中,加强环境保护。 国家计委和国家环保局于1994年发布了环境保护计划管理办法,从而使编制环境保护计划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是为了解决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战略方针、实现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保障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力手段。它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诱导、约束和协调的功能 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有: 奖励综合利用政策, 经济优惠政策, 征收环境资源费政策等。,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

11、研究,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相当严竣,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科学技术落后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依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在我国,许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是由于监督管理不严和管理不善造成的。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可以解决许多环境问题。,实例评述,湖南省某市河西开发区是株州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一创建,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的开发区管委会,其环境意识就非常淡薄。国家明文规定的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竟然是在市环保局一再坚持、反复磋商两年,最后在市政府严厉批评下才拨出钱来上了马。开发区管委会由于地环保问题认识上存在偏差,致使该市河西的环境管理出现一片混乱,河西近几年新上

12、马的57个建设,项目中仅有9个按国家规定进行了“三同时”建设。耗资6000万元、生产色拉油的某厂,于1996年6月开始试生产,但未上环保设施,废水直排淞江,造成严重的农业损失。1995年11月上马的某橡胶厂,未办理任何环保手续,小锅炉造成工厂四周浓烟滚滚,附近居民苦不堪言。1995年5月试生产的某印染厂,虽投入60多万元上环保设施,但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工厂废水已造成了严重污染,下游湘潭市的农民纷纷投诉。,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的原则,1、概念:,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

13、展的限度之内。 明确了预防和治理的关系,确定了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途径和方式。 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要以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末然”; 应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为什么要实行预防为主原则?,是由环境问题的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消除危害时间长,有些甚至是无法补救的; “末端治理”模式的不足: 一是治理成本高,致使企业缺乏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治理难度大,同时存在污染转移的风险; 三是无助于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的减少; 四是造成政府行政监督管理和执法的成本过高。 ; 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2、意义,可以获得投资省、收效大的效果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国家

14、财力有限,不可能拿出很多资金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实行这一原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可以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由消极的应付转为积极的防治,3、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生产的不合理布局有重要的内在联系。其中 农业生产和资源的开发布局(直接以自然资源作为劳动对象,如农、牧、采掘业)同自然环境破坏有直接关系; 工业生产布局(不直接依赖环境,但生产中排放废弃物)同环境污染有直接的关系。 生产部门的分布,又影响居民点的分布,从而影响城镇分布、人口密度及交通、文化设施分布。,3、贯彻,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通过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把环境问题解决在建设之前

15、或建设过程之中。 积极治理老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对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理 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要限期治理 对逾期末完成治理任务的,应依责令其关闭、停产或转产,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 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加强环境监测 通过环境监测,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1月1日- 预防为主原则的新突破,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

16、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对生产过程而言 对产品来说 对服务来说,意义: 立法方向的重要转变 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清洁生产,才能彻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清洁生产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预防为主。 第二、集约型的增长方式。 第三、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贯彻-形成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政策和清洁生产促进法配套法规; 加大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 严格环境管理和监督; 继续推进示范试点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和信息引导,树立清洁生产理念,增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自觉性; 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