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期末复习:阅读题中的作用处理方法优秀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259403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7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期末复习:阅读题中的作用处理方法优秀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期末复习:阅读题中的作用处理方法优秀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期末复习:阅读题中的作用处理方法优秀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期末复习:阅读题中的作用处理方法优秀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期末复习:阅读题中的作用处理方法优秀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期末复习:阅读题中的作用处理方法优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期末复习:阅读题中的作用处理方法优秀(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题中的“作用”题 解答方法,1.首段的作用, 2.末段的作用, 3.中间段的作用, 4.第二人称的作用, 5.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 6.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对比、 反复)的作用, 7.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 8.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9.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10.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蝉开头:“今年,蝉鸣得早。”起什么作用? 贝壳开头:“在海边。我捡起来一枚小小的贝壳。”起什么作用? 行道树开头:“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起什么作用? 春的开头还记得吗?请说说其作用。,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

2、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门的首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如徐志摩的散文名篇藏根草的首段:“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如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

3、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蝉的结尾:“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秋色,就宽恕了那烦人 的聒聒!”这个结尾作用怎样? 紫藤萝瀑布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中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结尾有何作用? 行道树的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结尾有什么作用?,二、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例如,“

4、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如 “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根据上述概括,其答案“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应当在意料之中。,济南的冬天第三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句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看云识天气第六段开头句:“我们还可以根据-推测天气情况。”这句

5、话有什么作用? 散步第三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生命”起什么作用?,三、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荷叶 母亲文中对母亲开始用第三人称写,结尾却用第二人称写,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金色花采用第二人称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用第二人称有何

6、好处?,四、第二人称的作用 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如 “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的参考答案即为:“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又如2 “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的参考答案即为: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羚羊木雕第36段的月色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走一步 再走一步第16段的暮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7、风筝一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有景物描写,你能说出作用是什么吗?,五、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 写人叙事类散文一般不写景物,如果整局甚至整段的描写景物,那么,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 1、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2、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卡盟平台 卡盟平台,卡盟平台 卡盟平台,六、修辞的作用 修辞种类虽多,但用来设题的往往是比喻、拟人、对比、排比与反复。 比喻使语言形象具体

8、,通俗易懂; 拟人使语言生动活泼,同时还便于直抒胸臆; 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层递进或语境的步步扩大; 反复可以突出语义或强调情感。 只要掌握了上述修辞的基本作用,准确答题应当不成问题。,如果是以题目作喻体,而这个喻体又蕴涵丰富的象征意义,且比喻句后面还有比较深刻的议论句,那么,这种比喻的作用至少有三点。其一,呼应题目;其二,揭示喻体的象征意义;其三,表达作者与之相关的感情。,七、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插入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如果在史实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么,插入的史实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八、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从论证的角度分析,

9、引用诗文格言属于引证法,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如报秋引用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正是要用西江月中“领取而今现在”一句来阐明作者“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最终论证文章的基本观点。又如面对试卷第3题(“第段引用了闲情记趣并加以分析阐发,目的是说明什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论证观点”四字。既然第段的基本观点是“假山大都种树木,盖亭子这就显得非常不相称”,那么,“说明”的就只能是这一句。不妨看看参考答案,果然是“假山与上面的亭、树不相称”。 此外,对引用史实和古诗文而言,它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金色花是以“金色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风筝是以“风筝”为题,有什么作

10、用? 诸如行道树贝壳紫藤萝瀑布荷叶母亲羚羊木雕等,你都能说出这些标题有什么好处吗?,九、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在写人的散文中,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题,一般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 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 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三是含蓄揭示文章主题。 四是形象生动激发兴趣。 例如在井绳一文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以“井绳”为题的用意。那么,其用意有二:其一,以“井绳”为题,可以串起父亲追求美的一生;其二,象征审美距离,表现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又如在向日葵一文中,以“向日葵”为题目,不外乎串起作者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人生感悟,同时借向日葵表达自己对生活

11、的热爱。,十、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由实而虚符合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也是散文写作的一般技法,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长城和门,更是具有典型的由实而虚的哲理意蕴,看来,在高考试卷中读解哲理散文有可能成为趋势,而从虚实角度命题也就顺理成章,试卷第24题即为明证:“作者笔下的门,有的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般而言,由实而虚的基本作用是: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只要掌握了这个基本作用,再结合具体语境,把“实体”和“象征体”变换成具体的写作对象(例如,在门中可分别换成“实在的门”和“具有象征意义的门”),答案便呼之欲出。以此对照第24题的答案“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门,是读者最熟悉的;赋予象征意义的门,蕴含深刻的哲理。从最熟悉的讲起,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深化”,表述虽不同,实质却一样,完全符合“意思对即可”的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