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对民主的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253552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对民主的(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刘红艳,人民版选修二专题一,学习目标,课标要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探索之艰难、民主思想由朦胧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教学难点:1、对黄宗羲民主思想的理解。 2、理解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西方民主与近代中国现实结合的产物。,探究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阅读教材P12-P13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哪些思想家?他们有哪些主要观点?影响如何?,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一)历史背景: 1、政治: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思想:清朝统治者采取文化专制的高压政策。 3、经济:商品经济发

2、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外来文化的影响,西学东渐局面出现。 (二)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黄宗羲 顾炎武,成果展示,读P12资料: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黄宗羲,请概括黄宗羲的观点?,黄宗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批判君主专制,、主要思想:,A、尖锐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B、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思想; 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为了限制专制君主滥用权力,、影响:,A、在当时的中国,黄宗羲难能可贵地表达了一种民主与法治思想。 B、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

3、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读P13材料: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2、顾炎武,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抨击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是有区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要思想:,请思考: 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什么区别?,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4、。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人,对君主专制的反思其原因和影响是什么?,材料1: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历朝的完善、加强,明清时期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内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 材料2: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统治者采取文化高压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发展。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了思想界里。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

5、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形成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材料3:明朝中后期,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西方进步的科技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经学转向科学,高举起“求实”、“明理”的旗帜,掀起了振兴科学的启蒙运动。,(三)、对君主专制的反思:原因和影响?,1、原因: 政治:明清强化君主专制,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思想:统治者采取文化高压政策。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外来文化的影响,西学东渐局面出现。 2、影响: 他们的反思对于促进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有着较大的影响,表达了中国人对民主朦胧的渴望。,

6、探究二、民权思想的启蒙,阅读教材P13-P14页,并结合下面的这幅画,思考: 民权思想启蒙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有何影响?,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二、民权思想的启蒙,(一)历史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2、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主张破产。 3、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西方个性解放的思想以及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等资产阶级学说传入中国。,成果展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二)代表人物,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 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陈旭麓, “变者天道

7、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天”是虚构的,“天子挟天以压天下”,是毫无道理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 认为专制君主是“收人人自主之权,而归诸一人,以一人而夺众人之权。” “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 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这些话分别是谁的主张?,认为人人有自主、自立之权。(人人指资产阶级) 主张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认为民权政治是近代历史发展的新事物,必须实行必然实现。 中国若再不开放民主,就要亡

8、国灭种。,认为君主专制是万恶之源,主张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为平等。,吸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提出实行君主立宪,指出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三)、民权思想(民权观):,严复,严复宣传“天赋人权”论时,只是提出实行君主立宪,而不像卢梭那样倡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这是由于当时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决定的。因为: 其一: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没有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勇敢,也没有欧洲资产阶级封建斗争的冲劲。因此,严复虽反对君主专制,却赞成君主立宪,希望“圣明君主”从上面来支持改革。 其二:他们认为老百姓不开化,现在实行“民之自由”

9、的自主,还不到时候。,合作探究,(四)历史评价:,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 但没有多少可行性,社会影响较为有限。,探究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895年5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0月,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一个向皇帝请愿上书,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正式出现了改良与革命两面鲜明的旗帜。 从1895年到1898年9月戊戌政变的几年间,改良派的变法活动以北京、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为枢纽,有风靡全国之势。而革命派还只活动于远离北京的海南地区,声势不著,显然居于次要地位。直到1900年,革命的声势日张,逐步成为时代的主流。 促成革命

10、与改良地位的变化,除了变法运动的失败对改良的打击外,就是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朝的腐败兜底暴露,人们对它已绝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孙中山民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戊戌变法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二)、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主要内容-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核心,前提,补充和发展,它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 提出原因?P15学习思考 它的

11、内涵?,(2)基本内容-五权宪法原则: 五权原则是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 提出原因? 有何作用? 有何特点?,(3)民权思想的新发展-新三民主义,“新”在明确反帝!,“新”在强调民权的普遍性!,“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新在哪里?,、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A、影响: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B、局限: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点评小结:,康、梁、孙观点的异同,同: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方式。 异: 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主张渐进

12、改革 梁启超认为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主张先制定宪法和培养新民再实行立宪 孙中山主张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五权分立。,【深化探究】,课后自我测评:与维新派相比,孙中山在民权思想方面有那些发展?,更彻底:用革命手段反专制; 更民主:用法律保障民权; 更丰富:五权分立、互相制约监督; 更创新,结合中国国情,参照西方政治的优点和不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50年代),中体西用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19世纪90年代19世纪末),民主共和辛亥革命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191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