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阶段性检测

上传人:luoxia****01803 文档编号:70237470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阶段性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阶段性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阶段性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阶段性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阶段性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阶段性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阶段性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阶段性检测语 文 试 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怒不可遏( )阿谀之辞 ( )好高w远( )rui智(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没有 保障,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很难做到的。 不应该仅仅追求漂亮、时髦,更应该追求健康。山东东阿阿胶精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采用独特工艺 而成。A法制 化妆 精制 B 法治 化装 精致 C法治 声明 斥责 D法制 化妆 精制 3、下面语句都有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过来。(2分)(1)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

2、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投,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2)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想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故乡中的“我”是指鲁迅先生。 B宋词根据其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李清照应该属于婉约派。C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D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题,论证;论证方式可以分为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5、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3分)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文化部日前要求各地文化部门查处臭作等四款存在非法内容的电脑游戏。 记者了解

3、到,文化部门在市场上发现的这几款违法游戏产品,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内容,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文化部办公厅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门立即会同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传播这些违法游戏的网站、场所进行检查。一经发现上述电脑游戏,立即查禁、收缴,并根据线索,追根溯源,严查彻究,依法予以处罚。新闻标题:仿写句子。(3分) 浪花,只有投入到与狂风的搏斗中才会绽放; 彩虹,只有经过与雷电的激战后才可出现; , 。7、填空。(5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蒹葭)士不可以不弘毅, 。平时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会灵活自如,朱熹观书有感有两句作证:“

4、 , 。”沁园春 雪中运用比喻、对偶手法,将眼前景物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 ”弃官离职之时,龚自珍借落花吟报国之志:“ , ” 8、阅读塞下曲做题。(共4分)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塞下曲:唐代乐府曲名。天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折柳:即折杨柳,古乐府横吹曲的曲调名。这两句意思说,只是听到了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就使人想到杨柳轻扬的春天;但在寒冷的天山脚下,却看不到春天的景色。金鼓:以金为饰的战鼓。直:径自,一往直前的意思。楼兰:汉西域部族名,所居故地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一带。(1). 前四句运用 手法,极言边地

5、的 。(2). 抒写战斗生活的紧张的句子是 ,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戍边将士 的壮志豪情。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共5分) , 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字数不限)(2分) 示例: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 答: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6、你推举谁?写出理由。(3分)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答: 二、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09丽水) 不责僮婢(节选)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向取白衫且止(2)潜觉其故(3)奴以米

7、易酒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终不扬其过也。12.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二)阅读两段课内现代文,做题。(14分)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年轻的先生!”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 十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

8、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13选文抓住哪些特征描写于勒的外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4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15在给于勒小费这件事上,“我”和父母的态度迥异,这表现了什么?(3分) 16.段中运用了 描写手法,表现了父亲 的心理。(3分)17.文中“我”的性格特点是 , 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是 (2分)(三)母亲的三句话(09湖北孝感)(18分)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

9、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

10、,不冷。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

11、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

12、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有删改)18阅读文题,联系全文,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什么?(回答两点即可,2分)19通观全文,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4分)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第二件事写的是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第三件事写的是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20语言品味(4分)(1)“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2分)(2)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2分)21说说文章在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