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在采供措施及效果(无偿献血交流会发言)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0235166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在采供措施及效果(无偿献血交流会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7A文】在采供措施及效果(无偿献血交流会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7A文】在采供措施及效果(无偿献血交流会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7A文】在采供措施及效果(无偿献血交流会发言)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7A文】在采供措施及效果(无偿献血交流会发言)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在采供措施及效果(无偿献血交流会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在采供措施及效果(无偿献血交流会发言)(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血液中心 2008.12,四川地震灾害 应急采供血措施及效果,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历史罕见的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川西北一线10万平方公里区域遭受重创。成都市都江堰、彭州、崇州三个市,阿 坝州汶川县,德阳市什邡市、 绵竹市,绵阳市北川县,广 元市青川县,雅安市汉源县 等地区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惨重, 被确定为建国以来最 大的自然灾害。,Cheng Du,Bei Chuan,Qing Chuan,Du Jiangyan,Wen Chuan,Earthquake belt,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一)紧急启动应急采血 地震发生后,成都市血液中心立即核查了血液库存,为4500

2、个单位,能保证当晚救治伤员用血需要。同时估计地震发生后有大量伤员,需要大量血液,决定当晚启动应急采血,并通过媒体号召市民积极参与。,512地震发生后,通信一度中断,广播电台是最快的宣传方式。其次,是电视台的节目播放。,播音员在广播车内发布夜间应急采血的信息,号召市民踊跃献血。,成都市血液中心在电视台发布夜间采血信息,呼吁市民踊跃献血,5月12日晚8点,成都血液中心通过电台、电视台呼吁市民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献血,中心开放了三个献血屋,并在旁边各摆放了一台献血车。,5月13日,天空不停的下着雨, 锦江献血屋前市民排成长龙等待献血,市民排长队捐血,石家庄市公安 特警支队献血,成都市5月12日晚8:30

3、 至13日零晨5点共有835人参加了应急献血,采集血液1162单位。5月13日又开放了5个献血屋和9辆采血车,2426人参加了献血,采集血液3463 单位。5月14限采,仍有1616人献血,采集了2422 单位。三天共采全血7047 单位,血小板66 单位。,四川省德阳市中心血站夜间采血,四川省广元市中心血站夜间采血,四川省阿坝州血站在小金县采血,通过新闻媒体号召市民踊跃献血,特别是抗震救灾中的夜间应急献血的报道,引起了全国爱心人士的关注,激发了他们极大的献血热情,捐血已成为此次赈灾活动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二)临危不惧,坚守岗位,我们每一个血站人没有片刻犹豫,用最快的速度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

4、表现了我们这个团队在灾难面前所具有的坚定顽强、勇于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成都市血液中心地震当晚紧急向重灾区调血,广元中心血站工作人员冒着余震危险,头顶安全帽,坚守工作岗位,德阳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头戴安全帽,冒着余震坚守工作岗位,广元、绵阳冒着生命危险为灾区运送急救血液,成都血液中心于2006年开始对业务大楼进行全面改造。在原过渡血库中容量血液约5400 袋(200-400毫升)血浆9000袋(100-200毫升)。新建血液冷库分为冷藏库和冷冻库两部份,容积90立方,可容纳血液6400袋,冰冻血浆12000袋。,(三)紧急启用新建血液冷藏库,5月12日晚决定紧急启用新血液冷藏库并连夜对

5、其进行了全面检测、校验、消毒。 测试正常后于5月13日正式启用。5月13日晚,卫生部统一调拨的,来自北京、河北、太原、广州的血液及随医疗队到的贵州、湖南等省的血液全部存放进新建血液冷藏库。有力的缓解了原血液库存容量少的压力。,(四)建立外调血数据库软件 成都血液中心针对外调血使用了不同的血液管理软件系统,为了保证血液尽快入库及时发往医院,新建了外调血数据库软件,使用该软件对每袋血液进行条码录入,这样既 可不与我中心数据库冲 突,又达到了血液的可 追溯性,保证了血袋的 完整性(不调换原血袋 标签)。,地震当晚卫生部血管处就指示成都血液中心启动血浆采集库存备用。中心紧急从四川南格尔公司调用18台血

6、浆采集机,补充采浆椅,金堂血浆站和简阳血浆站的几名护师及南格尔公司的工程师到中心支援。中心启用了新的血液采集室。,(五)紧急启动血浆采集库存备用,将采血浆与采血小板分开,有效分流了献血人群。采前注意选择可直接用于临床输注的专供部队使用的血浆采集耗材,它与原料血浆采集耗材的区别是血浆收集袋带有输血用插口,可以直接用于临床。从5月14日到6月4日共采集血浆7155袋、14342单位,有效的保证了血浆用量增加的需要。,(六)果断调整采血计划、实行预约献血登记,成都血液中心5月14日实行限量采集。14日晚在成都电视台直播间,向市民阐明献血应有计划,有序按需求献血的道理希望市民能分期分批预约献血。5月1

7、5日停止采集全血 。,一 现场疏导,于14日晚在每个献血点张贴告示,同时派出专业人员在各个献血点进行解释和疏导。 二 继续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公布有关库存充足的信息。 三 编制了专门的预约献血登记表,在每个献血点进行登记。 四 制作并发放了“成都市应急献血队员卡”。 五 通过中心网站致信感谢献血者, 增进了全国爱心人士对预约献血的理解和支持。缓解了公众极大的献血热情与血液储存和使用有限的矛盾。 六 将所有预约登记献血者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 并以电话、手机短信作回访致感谢。,采 取 的 措 施,献 血 预 约 登 记,电脑录入预约献血者信息,从5月14日到 6月15 日,成都市预约献血登记数就达

8、到6万多人,团体 400个。有 5000多预约献血者通过电话在登记后被招回献血。,(七)做好成都地区伤员救治的血液保障,截止6月15日成都共收治伤员373305人,累计住院伤员27836人。为做好成都地区伤员救治的血液保障,血液中心到收治伤员最多的一些医院了解救治伤员用血数量和品种的需求。 从5月12日到6月15日累计血液使用为全血4427单位,红细胞悬液25217单位,血浆32886单位。血小板用量 798袋 ,血浆用量31015 单位,冷沉淀1067 单位。,了解成都市医院救治地震伤员用血情况,华西医大附一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市六医院,市二医院,在卫生部对灾区血液调配的直接领导下,经卫生厅

9、授权,成都血液中心负责地震灾区血液供应的调剂工作,保证在灾区开展工作的所有医院、医疗队和部队野战医院血液的补充。 为保证抗震救灾血液的供应,中心领导及时带队前往受灾地区血站、医院和野战医院和战地血站了解情况。,(八)授权调剂四川灾区血液供给,多次调送血液到绵阳、德阳、成都军区陆军总医院以及昆明血液中心,广元、德阳、绵阳中心血站,彭州县医院储血库,小鱼洞卫生院,帮助重建储血库,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和中德红十字会野站医院,帮助重建储血库,截止6月15日,成都血液中心调剂到广元、德阳、绵阳、资阳、昆明的红细胞悬液为1452单位,血浆2607单位,血小板5袋。调剂到成都军区总医院红细胞悬液190单位,血浆

10、 805单位,血小板2单位,冷沉淀40单位。后期从库存较多的血站平衡调济出全血100单位,红细胞悬液859单位。,截止到6月15日,共调剂血液28批次,涉及到绵阳、德阳、广元等四川省15个血站和成都军区总医院、昆明血液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合计全血23单位、红细胞悬液4149单位、血浆8091、机采血小板14单位、冷沉淀40单位。,(九)加强抗震救灾血液质量控制,成都血液中心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科室之间相互支援的情况较多,为了加强抗震救灾血液质量控制,中心坚持按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规范操作、有序运作。对需要紧急放行的情况加强质量控制。对血浆采集等新业务,新建

11、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例如机采血浆操作规程。对血浆的贴签过程,交接环节都进行了及时合理调整、避免差错的发生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认真梳理12日晚至13日应急献血因工作量大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加强监控重点环节。 对紧急启用的新建血液冷藏库进行工艺卫生环境检测、温度监控,工程师到现场维护。 对调剂血液进行质量控制,血液到达后检查外包装、温度,随机抽检四袋离心观察外观。省内调送血液时,质控人员随车跟踪监控血液温度。,成都市血液中心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应急献血宣传、招募、服务、预约等工作,将志愿者分为献血现场服务、预约登记、资料录入、向导指引等专业队。 由两名中心工作人员具体负

12、责安排志愿者每天的工作。及时与各志愿者服务队交流、沟通。截止6月6日成都大约有2000人次参加了应急献血服务。,(十)志愿者参与应急献血服务,志愿者在录入预约登记献血者信息,志愿者在机场搬运 卫生部调剂的血液,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成都血液中心与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多个媒体互动,始终保持与新闻媒体联系,正确引导市民参与无偿献血。 成都血液中心还撰写“抗震救灾快讯” 60 余期,及时上报卫生部、卫生厅、市卫生局。还分别传至市血液中心网站、中国输血协会网站、中国献血网。 有关救灾献血的报到在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多次播放。在报纸上刊登。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及时准确的了解了血液动态。,(十一

13、)及时宣传报道,发挥媒体重要作用,二、 体会与思考,近年来,我国的血液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从采供血机构的硬件建设到质量控制软件的建设以及人员素质的提高为日常和灾害突发事故的血液保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次抗震救灾的血液保障有以下特点: (一)反应快速,保障有力 卫生部血管处在地震当晚就调集血液,以最快的速度,于13日下午2点,从北京、河北、广州、太原血液中心调剂的全血、成分血和血浆就起运四川灾区,及时补充了灾区血液库存。,5月12日晚灾区血站紧急启动了夜间采血。5月14日贵州、湖南、江苏、重庆等省、市的赈灾血液随医疗队送往灾区。3天时间血液库存就已充足。 紧急启动了献血预约登记。随后又为适应伤员救

14、治转移,次生灾害紧急避险的形势对血液进行了及时调剂。这一系列过程都体现了快速的反应。充分保证了伤员救治的血液供应及合理血液库存量。,(二)统一指挥 ,运行有序,从第一时间,灾区采供血就受到卫生部医政司血管处直接领导和指挥。有关血站按要求每天多次向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相关信息。各省血液中心随时待命。接受任务的血站都保质保量的将血液送往伤员救治的医院。四川省各血站服从成都血液中心的调配。整个血液采集、供应、调剂都有序运行。,在地震后第一时间通知媒体,通过媒体呼吁市民参加应急献血; 在整个抗震救灾期间,与媒体保持紧密联系,进行互动,引导市民有序的参加献血; 及时上报抗震救灾的各种信息,并撰写快讯传递

15、到各大网站。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及时准确的了解了血液动态。,(三)信息畅通,宣传及时,(四)控制数量,平衡调剂,此次血液调剂无论从数量还时频次都是最多 的。调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为补充血液的调剂,二是为避免血液过期报废的调剂。 补充血液的调剂是指卫生部紧急调往四川灾区的血液,成都血液中心调往省内其它血站,部队医院,随转出伤员调往外省的血浆。,避免血液过期报废的调剂是针对后期随着伤员的大量转到外省及紧急避险次生灾害,重灾区的血液使用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及时将重灾区血站的血液调剂到成都血液中心或其他血站。 通过两种不同目的调剂, 在整个救治伤员过程中既保证了临床用血供给,又保证了无过期血液报废。充分说

16、明血液库存数量的控制是有效的。,(五)无偿献血热情空前高涨,志愿者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地震应急献血是对我国近年来无偿献血工作的大检验。公民无偿献血热情空前高涨,捐血成为赈灾善举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媒体宣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赈灾献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入发展,预约献血为招募固定无偿献血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的模式和管理也将迈上新台阶。,成都市血液中心在抗震救灾中的血液保障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卫生部医管司张宗久司长在抗震救灾期间视察成都市血液中心,卫生部医管司周军副司长在抗震救灾期间视察成都市血液中心,卫生部医政司血液处衣梅处长在抗震救灾期间视察成都市血液中心,卫生部监督局徐处长在抗震救灾期间视察成都市血液中心,成都市血液中心王乃红主任在美国年会上 交流抗震救灾血液保障工作经验,成都市血液中心抗震救灾血液保障工作经验在澳门召开的第届国际输血大会上作为交流发言。,总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血液中心采取了紧急启动应急采血、启用血液新冷藏库、紧急启动血浆采集库存备用、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