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一级学科介绍-(ppt精品)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233389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6.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技一级学科介绍-(ppt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电子科技一级学科介绍-(ppt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电子科技一级学科介绍-(ppt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电子科技一级学科介绍-(ppt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电子科技一级学科介绍-(ppt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科技一级学科介绍-(ppt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技一级学科介绍-(ppt精品)(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介绍(II),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方国家 教授,加速器-电镜联机装置,离子能量: 30 keV - 1.5 MeV 束流密度: 0.2 - 1 A/cm2 束斑直径: 1 - 2 mm 扫描均匀性: 优于5%,电镜分辨率: 0.5 nm 电子束斑: 1 - 5 m CCD相机像素: 10001000 离子束/样品夹角: 45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半导体器件物理 (Semiconductor Device Physics) Electronic Device(电子器件),0.1 电子器件的发展史 1906年,De. Frest发明真空三极管,放

2、大电话的声音电流,人们期待,固体器件(长寿命、轻量、廉价)的放大器、电子开关。 1947年,点接触型晶体管诞生,划时代意义。缺点:接触点不稳定。 结型晶体管理论:超高纯度单晶,控制晶体的导电类型。 合金型晶体管。 1954年结型硅晶体管,利用晶体表面的反型层制作场效应晶体管构想。,Timeline,1930,1940,1960,1950,1970,1928: Lilienfield MOSFET patent,1948: Shockley, Bardeen, Brattain BJT,1960: Kahng, Atalla Si MOSFET,1962: Wanlass, Sah, Moore

3、 CMOS,1964: Fairchild / RCA 1st commercial MOSFETs,1968: Noyce & Moore found Intel,1971: 1st microprocessor, intel4004,Timeline,1930,1940,1960,1950,1970,2000,1928: Lilienfield MOSET patent,1948: Shockley, Bardeen, Brattain BJT,1960: Kahng, Atalla Si MOSFET,1962: Wanlass, Sah, Moore CMOS,1964: Fairch

4、ild / RCA 1st commercial MOSFETs,1968: Noyce & Moore found Intel,1971: 1st microprocessor, intel4004,2000: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Jack S. Kilby integrated circuit Z. I. Alferov, H. Kroemer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s,本门课程的基础,半导体物理基础,电子状态 杂质和缺陷能级 载流子统计分布 非平衡载流子,微电子器件原理,PN结 BJT MOSFET,器件结构、特性、 工作原

5、理,IC设计,工作原理 制造工艺 版图设计,物理, 材料, 器件, 工艺,绪 论,微电子器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1947年:点接触晶体管问世; 50年代:可控制导电类型的超高纯度单晶问世,结型晶体管出现(取代真空管,收音机); 1960年:第一代集成电路(IC)出现,电视时代; 70年代:集成电路(IC) ,微波时代; 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卫星通信时代; 9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光通信时代,1. 晶体管的发明 1946年1月,Bell实验室正式成立半导体研究小组, 人员:W. Schokley肖克莱,J. Bardeen巴丁、W. H. Brattain布拉顿。

6、 Schokley给出了实现放大器的基本设想; Bardeen提出了表面态理论; Brattain设计了实验。 1947年12月23日,第一次观测到了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管 次年1月肖克莱提出结型晶体管理论,并于1952年制备出结型锗晶体管。,世界上第一只Ge点接触型PNP晶体管,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肖克莱(William Shockley,1910-1989) 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 布拉顿(Walter Brattain,19021987), 以表彰他们发现PNP点接触式Ge晶体管效应。,点接触Ge管发明不久,1950年代,结型晶体管出现,取代真空管,在收

7、音机中使用,2. 集成电路的发明 1952年5月,英国科学家G. W. A. Dummer达默 第一次提出集成电路的设想。,1958年,J. Kilby完成了集成电路的创新思维过程,提出全半导体化思想: 将电阻、电容等无源元件和有源元件同时“在位”制备在一起,并用互连形成电路。 他很快就画出了关于触发器(flip-flop)的构思,用硅的体电阻做电阻器,用P-N结形成电容器(1959年7月24日的实验室笔记)。,集成电路的发明,1958年9月12日,Jack S.Kilby在德州仪器半导体实验室展示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包括十二个元件(两个晶体管、两个电容和八个电阻),并在1959年公布结果。,第

8、一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草图,青年基尔比,Ge 衬底上的混合集成电路,美国专利号3138743,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TI公司的Kilby,12个器件,Ge晶片,2000年Nobel物理奖: Jack S.Kilby 杰克基尔比、赫伯特克勒默和泽罗斯阿尔费罗夫 以表彰他们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所作出的基础性贡献,特别是他们发明的IC、激光二极管和异质(快速)晶体管 。,赫伯特克勒默 杰克基尔比 泽罗斯阿尔费罗夫,1959年 美国仙童/飞兆公司( Fairchilds )的R.Noicy诺依斯开发出用于IC的Si平面工艺技术,1959年仙童公司制造的IC,年轻时代的诺伊斯,60年代 TTL、ECL出

9、现并得到广泛应用。1966年 MOS LSIC发明(集成度高,功耗低) 70年代 MOS LSIC得到大发展,出现集成化微处理器,存储器 ,典型产品64K DRAM ,16位 MPU 80年代 VLSIC出现,使IC进入了崭新的阶段(特征尺寸小于2m,集成度105 个元件/片) 典型产品4M DRAM(集成度 8106,芯片面积91mm2,特征尺寸0.8m,晶片直径150mm ),集成电路发展历史,90年代 ASIC、ULSI和GSI等代表更高技术水平的IC不断涌现: 1 G DRAM (集成度2.2109,芯片面积700 mm2,特征尺寸0.18m,晶片直径200 mm) ,2000年开始商

10、业化生产,2004年达到生产顶峰。 IC规模不断提高,CPU(P4)己超过4000万晶体管,DRAM已达Gb规模。 IC速度不断提高,0.13m CMOS工艺的CPU主时钟已超过2GHz,超高速数字电路速率已超过10Gb/s,射频电路的最高工作频率已超过6GHz。,IC制造能力:两番/3年,提升速度58 电路设计能力提升速度仅21,明显落后 于器件制造能力 工艺线建设投资费用越来越高: 一条8英寸0.35m工艺线的投资约20亿美元 一条12英寸009m工艺线的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21世纪 第二代应变硅技术,可以将晶体管的性能提升10%15% 系统芯片或称芯片系统SoC (System-on

11、-Chip)成为开发目标, 纳米器件与电路等领域的研究已展开。 2003年11月底,Intel展示了首个能工作的65纳米制程的硅片 2004 年8月,Intel采用65纳米技术,生产出了70Mbit的SRAM。并于2005年正式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与90纳米工艺制造的晶体管相比,65纳米制程晶体管可以在同样的性能下减少4倍的漏电电流 2004年底Intel宣布首次基于CMOS工艺成功开发出15纳米的晶体管:工作电压为0.8伏,每秒可进行2.63万亿次开关转换。 Intel计划在2009年开发出基于15纳米晶体管的芯片,其处理器的频率将达到20GHz甚至更高,摩尔定律 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

12、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动力,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所谓Moore定律是在1965年 由INTEL公司的Gordon.Moore提出的,其内容是硅集成电路 按照4年(后来发展到34年)为一代、每代的芯片集成度要翻两番、工艺线宽约缩小30%、IC工作速度提高1.5倍等发展规律发展。,Gordon E.Moore 博士-1965年,1. 微细加工技术的提高 通常用特征尺寸CD(Critical Dimension)表征: 对于MOS工艺,CD指工艺所能达到的最小沟道长度或栅宽; 对于双极工艺,CD指发射区条的最小宽度。 影响微细加工技术极限的因素,主要是光刻精度。对于纳米 级IC,将采用EUV(特短紫外光

13、)和电子束投影曝光技术。 发展轨迹: 10m 亚微米0.9 0.5 m 深亚微米( 0.5 m) 0.18 0.12m 纳米( 0.1 m)。 每代产品的特征尺寸约缩小0.7倍。,IC技术发展趋势,2、芯片面积扩大 单片面积已由10mm2 扩大到100mm2甚至几百mm2。大约每代产品的芯片面积增大1倍。,3、大圆片Wafer,大直径化 圆片大直径化的发展: 4 5 6 8 10 12 16 (1=1英寸 =2.54cm=25.4mm) 4、简化电路结构 从设计的角度,开发新型的电路结构,以尽可能少的元件,实现预期的设计指标和性能。,表1.2将来硅基集成电路的要求(ITRS2005),工艺特征

14、尺寸,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芯片面积,电源电压,金属布线层数,时钟频率, 技术 : 特征尺寸研究水平,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Roadmap,21世纪微电子芯片技术展望 将沿着以下四个方向发展: 1、继续沿着Moore定律前进; 2、片上系统(SOC); 3、灵巧芯片,或赋予芯片更多的灵气; 4、硅基的量子器件和纳米器件。,特征尺寸继续等比例缩小,沿着Moore定律继续高速发展 加工技术极限光刻精度,采用EUV(特短紫外光)和电子束投影曝光技术。 另一方面,来自(MOS)晶体管某些物理本质上的限制,如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和统计力学热涨落等,可能会使MOSFET缩小到一定程度后不能再正常工作。,为了突破

15、MOS器件的物理极限,研究各种可能的新一代微电子器件: 单电子晶体管 量子隧道器件 分子器件(或统称纳电子学) 厚膜器件和功能器件,课程基本内容,第一部分:半导体基础,包括半导体概要、载流子模型、载流子输运、器件制备基础 第二部分:结与器件基础 Ap-n结二极管:静电特性、I-V特性、小信号导纳、瞬态响应、光电二极管 BBJT(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和其他结型器件 BJT:基础知识、静态特性、动态响应模型 PNPN器件(晶闸管)、可控硅整流器(SCR)、其它异质结双极 型晶体管(HBT)(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

16、stor) MS接触和肖特基二极管,第三部分:场效应器件 J-FET(结场效应晶体管) MESFET(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OS 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HEMT(高迁移率晶体管、调制掺杂场效应晶体管 MODFET),How do we make a MOSFET ?,Take a p-type Si wafer,Grow a thermal oxide,Define ohmic contacts Implantation Metal deposition,Define control contact,Click here for clip on MOSFET f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