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223583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9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纪: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世纪: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世纪: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世纪: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世纪: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一、中共十六大的召开,(一)时间:2002.11.814 (二)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指导思想。 (四)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经济上:力争到年比年翻两番,在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社会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明显提高。,2、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更完善、法制更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文化

2、上: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建立起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4、生态环境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量化指标 1991年,提出小康社会的16项标准。最近,又提出十项新标准: 2020年预测值 可达到 A、人均GDP超3000美元, 3050美元 B、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1.88万元 C、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7210元 D、恩格尔系数低于40%, 约30% E、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0M2, 可超过 F

3、、城镇化率达50%, 56% G、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达20% 可达到 H、大学入学率达到20%, 可超过 I、每千人的医生人数2.8名, 可超过 J、城镇居民的生活最低保障率为95% 可超过,(五)制定和通过了新党章 (六)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二、全国抗击“非典”的斗争 (一)疫情爆发:2003年春天,广东、北京、山西、内蒙古、天津等地 (二)措施 1、口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 2、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如实公布疫情,不得瞒报、缓报 4、经验: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 什么是执政能力? 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

4、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二)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 完善。 2、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治 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 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 3、一些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 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问题比较突出,4、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 模范作用。 5、

5、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 (三)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1、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动力。 3、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4、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6、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四)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