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0221547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7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8A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8A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8A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8A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3课,这是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 指,1,四十年前北京的火车站,诗人食指,当时还是个学生,作为上山下乡知青队伍中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心灵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凡是经历过那种场面的人,都会永世不忘。远离父母、远离亲人、远离家乡,对刚刚步入人生的十几岁的青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惶恐、希求与别离的痛苦之中,告别的泪雨与声浪如海潮般有卷走车站的力量。这不是一般的分离,也许就是永别。同学朋友各奔东西,父母儿女远隔千里,到底何时能相见?到底明天会发生什么?“文革”的那些岁月里谁也无法预测,也许这就是他们

2、“最后的北京”,只有把诸多情绪融入诗中,成为定格,永远不会消失在我们心灵的视线中,这就使全诗丰满而完整。,导入新课,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句的含意及其主旨;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 3、理解诗人独特地内心感受,培养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4、善于通过主观感受表达内心的强烈震动;善于把握特定瞬间的景物感受进行描写。,学习目标,3,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2001年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

3、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作者简介,4,【剧 烈】猛烈。 【骤 然】突然、忽然。 【窗 棂】窗格子。 【告 别】离别、分手。 【声 浪】指许多人呼喊的声音。,解释词语,5,本诗写于 1968 年12月20日,诗中描述的是诗人1968 年12月20日4:08分,告别家乡北京到山西插队的情形。“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成了诗人个人命运的记号。,写作背景,6,在那个狂热而扭曲的时代有一批和大家差不多大的青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知青”。 那是一个社会物质贫乏,然而,人民在精神上却无限狂热的年代。仿佛所有的人都看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就在眼前,再加一把劲就能得到,而它的缔造者毛主

4、席就在人们心中就如同神明一般。1968年人民日报刊发了毛泽东的一条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接着又连续几天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全国各地青年上山下乡的消息,毛主席以他巨大的影响力改变了整整一代城市青年和数千万城市家庭的命运。几乎所有的青年在各式各样的号召下,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与忠诚投入到这场运动中。那个时候,满街都有这样振奋人心的标语口号,人们每时每刻都沉浸在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的高度兴奋中。诗歌是时代的镜子,这首诗就表现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妈妈放开我吧放开我,妈妈!/不要为我担惊受怕。/我们的战友遍天下,/敌人的长矛算得了啥!/我绝不做绕梁呢喃的乳燕,/ 终日徘徊

5、在屋檐下;/我要做搏击长空的海燕,/去迎接暴风雨的冲刷! 在追逐理想的冲动中,在城市的动员之后,那些并不比大家大多少的孩子们接到了一张张上山下乡通知书。时代的热情感染着他们,他们开始整理行装。于是知识青年们,以万、数十万计为单位的数量,先后挤上了一列列北往西去的列车。他们都还没来得及作一点必要的准备,甚至不知道如何准备,怀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和幻想,带着共同的青春和热血,带着共和国的年龄,这些定格在胶片中的青春面庞怀着最美好的理想踏上了最艰辛的道路,随着一声长长气笛,告别了欢送的锣鼓、告别了喧闹的城市、告别了读书声,告别了流泪的同学、年迈的父母。而这一去,他们并不知道是否还有明日的相见。在那场运动

6、中,广阔天地把城市的孩子们分送给一个个贫穷的村庄。直到很多年之后,当一部分的知青发现十年一梦自己依然两手空空无房无家、发现自己本该光明的前程即将永远留给田地、战天斗地的热情在时间的冲刷下还原成最朴素的愿望,回家。1980年这场轰轰烈烈的影响了一代人的运动终于落下大幕,但是,有的知青回来了,而有的却永远留在了异乡的农村,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7,写作背景,牛棚 干校 知青下乡,文化大革命,8,10,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

7、,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朗读诗歌,-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zhu,lng,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11,1第1 -2节:开门见山,写离别 时的情景。 2第3

8、- 5节: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依不舍和离开时撕心裂肺的感受。 3第6-7节:直抒自己对北京的依恋之情。,段落层次,12,诗歌的内容,1、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告别北京,2、火车开动离京 迷惘失落,3、幻觉叠合 眷恋母爱,4、告别亲人 回归现实,5、物我颠倒 漂泊无依,6、7、依恋北京 惶惑无助,13,诗人的情感思路,迷惘、恐惧(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震惊、绝望(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全诗把诗人对故乡家人的留恋,对自己现状和未来的惶惑和无助表现得深刻彻底。,14,火车即将离开车站,许多送行的人在和即将远去的亲人告别,在诗人看来,是告别的声浪如同要卷走车站,表明送行的人很多;这两句本应是火车缓

9、缓地移动,但诗人用一种物我颠倒的错觉“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传达出心声:脚下的大地仿佛被掏空,自己要被北京、被故乡抛弃,此后将到异地漂泊谋生。写出诗人的失落伤感。,1.“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这里有什么含义?,研读理解,15,1.“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诗人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研读理解,16,一方面是因为火车启动时的抖动使作者产生了错觉;另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作者的心灵突然受到了强烈的触动。,2.“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我”的心为什么会如此疼痛?,研读理解,17,诗人化用了唐代诗人

10、孟郊的游子吟。诗人由离别的“痛”联想到母亲和为自己缝扣子的针线,并将二者叠合在一起,让诗人感觉的是眼前的“离别”,但是诗人更愿意相信这疼痛是母亲的针线“穿透了心胸”,因为如果是那样,“我”和母亲就会因为这针线和这疼痛而血肉相连了。这两句诗表现的正是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亲的眷恋。,3.“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合在一起写,有何深意?,研读理解,18,这样写的目的是既表达对母亲的依恋,也表达了对家乡北京的艰以割舍的感情。同时更深刻地传达出内心对党、对国家、对政府的殷切期望,希望党和国家关注知青的命运,

11、不要忘记知青,不要抛弃知青。在这里“妈妈”和“北京”已不是表层意义了,而是代指党和政府了。,4、“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最后”有什么含义?,研读理解,19,反复呼喊表达绝望与不舍 这是最后的诀别,透射浓烈的悲壮色彩。 北京是故乡,是文明的家园 茫然而绝望地抓住同样迷惘的青年人的手,仿佛落水者去抓住一根稻草,这样的迷惑不安,绝望与痛楚怎能不牵动读者的心呢?动乱时期青年一代的生存状况不能不说透射着浓烈的悲壮色彩。这是一种“歇斯底里的绝望。”。 “最后”即最后一面的意思,离开后,知青们不能确定何时回到故乡,因而称之为“最后的北京”,特别是对那些在那次离别后失去亲属的或者再不能

12、回到北京的知青来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那确实是“最后的北京”。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北京恋恋不舍的心理感受。,主题思想,本诗通过描写了诗人告别北京时的悲凉场面,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到“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一瞬间,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通过对火车开动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之情。,20,词语运用:语言朴实,亲切自然。如“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淳朴的语句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中心表达:文章通过对火车开动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之情。 表达方式:诗人通过对火车在四点零八分

13、开动这一历史瞬间的放大,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个人遭际的速写式的记录,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写作借鉴: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来表达对故土的留恋。如“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这样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这是同学们需学习借鉴的。,写作特点,21,延伸阅读,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14、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思考辨析:鲁迅在狂人日记的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而食指也在诗中写到“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为什么两位作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们在思想上有什么共通之处?结合时代文化背景说一下。,每每读此诗,那荡气回肠的感觉伴随着油然而生的勇气,令我不顾一切的吼出来,用声嘶力竭的咆哮宣泄一往无前的悲愤。每每读完此诗,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在翻腾激扬彭湃的心绪后,又带给我无畏的缄默。,1、反复朗诵此诗,加深理解。 2、预习外国诗两首。,谢谢大家!,布置作业,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