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负压吸引技术)的概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220866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vsd(负压吸引技术)的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vsd(负压吸引技术)的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vsd(负压吸引技术)的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vsd(负压吸引技术)的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vsd(负压吸引技术)的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vsd(负压吸引技术)的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sd(负压吸引技术)的概述(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 -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 -开放性创面为透气性闭合性创面,是一种革命性的进展 -已成为处理骨科和外科多种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作用机制,多侧孔的引流管外包裹一层海绵多孔材料贴敷于创面,将创面用特殊的半透膜材料封闭,其外加持续的负压吸引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持续负压引流系统。其对于创面微坏境的作用是:在额定负压作用下可减轻组织间水肿,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毛细血管再生,减少细菌积聚,从而促进肉芽组织、上皮组织的生长。,VSD材料,VSD敷料特点,遇到酒精会溶解 粘上含碘酒药剂时敷料会变成蓝黑色

2、 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会变硬浸入生理盐水会变软,和现有敷料相比,1.Vsd敷料不含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和韧性,抗拉力强、无固性脱落物,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普通敷料的纤维脱落现象。 2.多孔而富有弹性的vsd敷料能够尽可能远地有效传导负压,并且造成创面全方位上任何一点都具有负压刺激性,这是其它任何敷料、纱布、引流片、引流管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3.Vsd敷料的广泛吸收性可用做药物载体。 4.Vsd敷料是目前已知的与创面组织和皮肤具有最优相容性的材料。 5.Vsd敷料是绿色环保材料,可在自然界中1-2年内降解成水和CO2等无害物。,VSD治疗优点,高效、全方位、封闭、零积聚引流 减少抗生素的应用,防止

3、院内交叉感染 护理方便 操作简便易行 病人免除频繁换药之苦 医疗费用降低,缺点,1、骨科创伤多发于四肢,创口四周、深浅不规则,置入材料时不易充分接触创面;部分使用了外固定装置的病例,严密封闭创面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使用吸引器,产生持续负压来代偿封闭不严密的不足。 2、对于骨外露的感染创面,vsd只是一个过渡手段,待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生长后还需应用其它方法覆盖创面;,禁忌症,癌性溃疡伤口 活动性出血伤口,护理,1、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及陪护vsd引流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注意保护引流系统,不要牵拉管道、随意调节参数,以保证治疗持续有效。 2、保持引流有效 -负压源压力合适 -Vsd敷料塌陷 -引流

4、管管型存在 -无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3、观察引流情况 注意观察引流液性状、颜色及量,应根据情况及时调节负压参数。 4、遵循操作规程,防止创面继发性损伤 观察局部皮肤、vsd敷料及引流情况,保护创面,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瓶每日更换并清洁消毒,更换时先用钳子夹紧引流管,再关闭负压源进行更换。 5、饮食指导 鼓励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防止负氮平衡的发生。,VSD引流常见问题的处理,创面填充敷料干结变硬 引流管堵塞 填充材料鼓起、看不见管型 其他(如活动性出血、感染),(一)创面填充敷料干结变硬,原因 1、密封不严,有漏气 2、创面渗液被吸净,处理措施 .注

5、入适量生理盐水使敷料重新变软,接通负压,封闭漏气 常见漏气部位:引流管后外固定架系膜处、皮肤皱褶处、三通连接处等 无需处理,(二)引流管堵塞,原因 1、术后未及时连接负压 2引流物粘稠、有凝血块,处理措施 充分物品准备 术后立即接通负压 生理盐水qing泡引流物 必要时更换vsd材料,(三)填充材料鼓起、看不见管型,原因 1、引流管压迫、折叠 2、负压源异常 3、引流管路密封不严,处理措施 加强健康宣教,注意保护引流装置,妥善固定 调整负压参数(16.6kpa-60kpa) 更换中心负压表 具体原因具体处理,(四)其他,出血 -使用适当负压引流 -术中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彻底充分止血 -术后避免使用抗凝药物,感染 -术中彻底清创 -严格无菌操作 -重新消毒,更换新的引流系统,临床意义,极大减少了机体对坏死组织及其毒性产物的重吸收; 避免交叉感染; 促进创面愈合,明显缩短愈合时间; 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医护工作量。,谢谢参与! Any ques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