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216528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西周在开国分封的过程中,形成了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 是 ( ) A他们都是替周天子司牧一方的诸侯 B不同爵位反映出了他们功勋的大小 C两周分封与商朝分封有着本质不同 D西周为维护统治而进行了层层分封2郭沫若说:“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这说明 ( )A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B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国同构的特点C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 D-个宗族就是一个

2、独立的国家3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 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 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 )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在出现时可能拥有较高权力4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 (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5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

3、翻土农 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6右图印文为秦篆字体,右上起交叉读“小厩南田”四字。此印是 秦至汉初管理官田的印章。这表明当时 ( ) A秦朝以来建立了森严的官僚政治 B汉承秦制汉代一贯采用篆体书法 C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D秦至汉初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多样7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 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 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这就是说 ( ) 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

4、名 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8“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 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 ( ) 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9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 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10.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长安东 市也有私人住

5、宅。这反映出唐朝 ( ) 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 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 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 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11.唐代多有严禁各级官员从事工商业的规定,而宋代则多有皇室成员利用权力之便从事商业 的记载。这说明 ( ) A唐代工商业秩序管理规范 B宋代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C唐代注重保护民间工商业 D宋代的工商业政策较为宽松12.有学者认为:从政治体制演变看,宋代是从“皇权一吏员”体制向“皇权一士大夫”体制转型 的时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科举取士的发展完善 B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 C义理之学思想的浸染 D官僚体制的日益完备13.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岭北、

6、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 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 A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 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 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14.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写道:“黄氏(黄宗羲)之说,根 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 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 ) A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B堪称近代制度典范 C没有突破儒家理论 D有违儒家民本思想15.顾炎武以

7、一种历史自觉,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 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已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 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 ( ) A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16.清代学者吴定说:“道学之名,不见于经。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 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由此可见宋元之际 ( ) A道教形成众多流派 B道家与儒家思想交锋激烈 C理学成为儒学正统 D儒学经典开始成为科考内容17.“品”是我国古代

8、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 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8.下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A思想封闭,观念落后 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 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 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19.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 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 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_脚踢开”意味着( ) A

9、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20.“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 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 凭,日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 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记载 ( )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表达

10、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22.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 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 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 (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23.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 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材料现象 ( ) 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

11、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 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2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 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 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反映了 ( ) 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25.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 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 (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B迈出了向西

12、方学习的第一步 C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D民族共和思想兴盛26.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 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文中的“当时”是指 ( ) A清朝末年 B民国初年 C民国后期 D“文革”前后2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同治、光绪年间的政治领袖如曾、左、李及恭亲王、文 祥诸人原想一面避战,一面竭力以图自强。不幸,时人不许他们,对自强事业则多方掣肘,对 邦交则好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误国。”对上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 A政治领袖们的自强运动大大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B误国突出表现为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战败 C

13、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是政治领袖们避战的结果 D时人多方掣肘是导致自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28.清同治帝曾有谕令:“惟该院(同文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籍端影射,将天主 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查,毋令滋弊。”这表明 ( ) A朝廷坚守“中体西用”的原则 B朝廷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列强侵略的主要目的是传教 D同治皇帝反对洋务运动29.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说:“吾党做劝告开明工夫,未必不为彼党间接发生助力。彼党 做预备革命军工夫,亦未必不为吾党间接发生助力,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材料表明( ) A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形成 B两党分工明确并各司其职 C两党为共同利益实现联合 D实现民权是两者共同目标30. 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 ( ) A希望得到列强支持 B向国人介绍西学 C揭露列强瓜分阴谋 D为变法制造舆论31.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 逞,歼其公使,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 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 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