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思想家及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205684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著名思想家及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著名思想家及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著名思想家及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著名思想家及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著名思想家及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著名思想家及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著名思想家及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复习: 历史上重要事件和人物,考点17: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a,考点18:说明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的主要活动及影响 b,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游说,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1.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又有怎样的 教育主张?,“仁”的思想,爱人,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可借鉴的意义吗?,孔子广开私学,“

2、有教无类”符合教育平等的思想;而“因材施教”显然比不顾学生心智和个体差异,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划一和平等更具合理性。,韩非子,出生韩国贵族,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韩非子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之策,却未被采纳。而秦王赢政非常欣赏韩非子,不惜发动战争,将韩非子弄到了秦国?,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想一想,为什么法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以“法治”来维护。这种理论被秦王赢政所采用,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想一想,

3、假如当时秦王不是采纳法家的思想,而是其他学派的思想,中国的历史发展会怎样?,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道家的无为“淡泊名利”,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

4、来”,课堂拓展 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其优秀部分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发扬光大。,“仁爱、礼、因材施教”等是_的主张。他是_学说的创始人,该学说从_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仁政、民贵、君轻 ”是_的主张。 “无为” 和辨证思想是_学说_的主张。 “兼爱、非攻”是_学说_的主张。 法家代表人物是_,其主张是_。,秦朝一统,-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原因:,小组合作:,秦朝为什么能够扫灭六国,完成统一?,说一说,秦王嬴政采用什么称号,自称什么,为什么?,看书讨论: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政治,经济,统

5、 一 度 量 衡,统 一 货 币,思想 文化,焚 书 坑 儒,统 一 文 字,其他,北 筑 长 城,南 修 灵 渠,修 驰 道,实行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中 央 政 府,地 方 政 府,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度,量,衡,统一度 量衡,“焚书”灰堆遗迹,统一文字,小篆,南 海,东 海,陇西,长城,灵渠,临洮,辽东,齐,楚,秦,燕,赵,魏,韩,大修驰道,排除路障,统一车轨,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经济 文化,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思想焚书坑儒,其它方面,修筑长城,修灵渠,修驰道,活动探究 秦一统有什么影响?,秦始皇顺应历史的潮流、人民

6、的愿望,完成了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极其深远。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但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极其粗暴野蛮地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又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最后却是草莽之夫推翻了他的统治,恰说明了一点正是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练习题 一、选择 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230年 B.

7、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二、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三、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 A.长江和黄河 B.长江和珠江 C.珠江和闽江 D.珠江和黄河,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颁布“推恩令”,后又剥夺大批王侯爵位,进一步削弱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为了发展社会经济,他小奖章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大量移民到西北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并实行盐铁官营,打击大工商业者操纵经济的活动。他先后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增设

8、郡县,加强了同西域和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建立了幅员广大的封建国家。他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思想意识领域里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他统治期间,西汉出现强盛的局面。但他连年用兵,徭役兵役不断增加,国力耗损,农民不断破产流亡。,汉武帝:,刘邦封王,七国之乱,景帝平乱,加强控制,武帝推恩,解除威胁,中央,诸侯,诸侯,中央,诸侯,诸侯,推恩令,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以后,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继续打击地方势力。 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从此,“

9、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推恩令,后来,汉武帝又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附益法”严禁封国的官吏与诸侯王串通一气,结党营私,以达到孤立诸侯王的目的。 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夺爵、削地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至此,王、侯二等封爵制度虽然还存在,但所封王、侯只能“衣食租税”,不得过问封国的政事,封土而不治民。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此后,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加

10、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 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 在地方上设立官学,儒家思想,观点,举措,董仲舒,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政治大一统的需要,原因,讨 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

11、、再战争及再和亲的复杂过程。,“滇王之印”金印,公元前1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益州郡,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并赐“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用纯金铸成,金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蛇纽,蛇首昂起,蛇身盘血,背有鳞纹。汉武帝赐滇王之印后,对云南实行羁縻统治。 1956年11月,云南省博物馆从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中发掘出这一“滇王之印“。这是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滇王金印的印章形制,根据汉旧仪当属列侯的规格,但却是王印,这表明滇王国同西汉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内臣。,小结,巩 固 了 “ 大 一 统 ”,汉武帝时西汉达到

12、鼎盛,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颁布“推恩令”,后又剥夺大批王侯爵位,进一步削弱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为了发展社会经济,他下令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大量移民到西北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并实行盐铁官营,打击大工商业者操纵经济的活动。他先后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增设郡县,加强了同西域和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建立了幅员广大的封建国家。他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思想意识领域里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他统治期间,西汉出现强盛的局面。但他连年用兵,徭役兵役不断增加,国力耗损,农民不断破产流亡。,汉武帝:,唐初的繁荣-

13、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济世安民,师:我认为,唐太宗会照镜子!,君臣关系处理得当,帝国新政,经济:,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妥善处理君民关系),促使经济恢复、发展 有利于社会安定,政治:,善于用人,善于纳谏,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政治比较清明,扩大科举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度,选拔治国人才,提高行政效率 加强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完善,民族关系:,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进民族关系融洽,边疆稳定,国力增强,(贞观之治),唐初的繁荣贞观之治,因为唐太宗能用三面镜子做比喻, 吸取古人的经验和教训理清了君、臣、 民三者的关系,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并知人善用不断告诫自己。使唐初贞观年 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

14、济发展、民族融洽、 社会安定、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贞观 之治,谈古论今,不误农时,减免租赋,减少力役,“抚民以静”,处理好了君与民的关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唐太宗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请大家思考: 1.唐太宗把“水”和“舟”分别比喻谁? 2.隋朝属于“水”“载舟”还是“覆舟”? 3.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事实中总结了什么教训? 4.从这一教训出发,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措施? 5.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什么作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隋唐以前的政治制度

15、示意图: 皇帝 宰相 百官,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内史省),(民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草),(审核),(执行),三省六部制的进步性: 1、各部之间共商国事,提高行政效率; 2、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有牵制,改善 并加强秦以来的中央集权。,“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今日放牛娃,明朝状元郎”,察举,科举,帝国新政 贞观之治,李世民能够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任能、虚怀若谷,任用魏征等一些有才能的人,完善和改革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提高了老百姓生产的积极性;法律上修订法律,宽省刑法,唐律疏议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律著作,法律保证了社会稳定;民族关系上他能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他被少数民族形象的称为“天可汗”;国际关系上,唐朝是开放的,吸引各国使者和学者前来考察和学习,对世界文明起到了贡献。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政治家。,评价唐太宗:,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