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减排形势进展及任务要求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181792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染减排形势进展及任务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污染减排形势进展及任务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污染减排形势进展及任务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污染减排形势进展及任务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污染减排形势进展及任务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染减排形势进展及任务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减排形势进展及任务要求(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污染减排长效机制 推动污染减排目标实现,环境保护部总量司 黄小赠 2009年10月18日,一、污染减排的历史使命 二、污染减排工作的形势 三、污染减排的方略 四、综合性工作方案解读 五、污染减工作进展及今后工作考虑 六、污水处理厂减排核查核算 七、燃煤电厂减排核查核算,主 要 内 容,一、污染减排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进过程,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发展观方面经历了由简单追求经济增长到强调可持续发展,再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转变和演进过程。,总量司,1.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效应,污染减排主要的、深层次的原因 1

2、.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效应 2.环境资源的“短板效应”,总量司,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总量司,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GDP增长呈现三个阶段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期和“十五”及“十一五初期,均以两位数的数度快速增长,目前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位,GDP超过25万亿。 对外贸易位居世界第三,2.17 万亿美元。 跃居世界第一位的外汇储备 ,1.8万亿美元(2008年8月)。,总量司,基础原材料及部分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4.9亿吨),超过第二、第三、第四的总合。 中国水泥产量世界第一(13.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一半。 中国煤产量世界第一(25.

3、36亿吨),占世界一半。 中国纺织品产量世界第一,每年供世界人民每人 4 件衣物。 中国鞋产量世界第一,每年世界人民每人 3 双。 中国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空调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摩托车产量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消费国 。 世界第一铜消费国。,鼓舞、振奋同时的反思,总量司,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与此同时,200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然而却消耗了世界54%的水泥、30%的钢铁和15%的能源。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使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资源环境不堪重负。,总量司

4、,高能耗高、污染主要产品产量具世界第一或前列。 2007年的一组数字:,2. 资源环境的“短板效应”,水泥产量13.6亿吨(增长13.48%) 平板玻璃产量4.4亿重量箱是全球产量的一半。 钢铁产量4.9亿吨,同比增长18。 占全球产量的35(1996年为8与美国相当)消费量3.6亿吨。 铝产量占全球的13。 煤炭消费量26亿吨,全球65亿吨。已超过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总和。 石油消费3.4亿吨,一半依靠进口。 汽车和卡车的产量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总量司,COD排放量位于世界第一 2005年为1414万吨,2007年1383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量位于世界第一 2005年为254

5、9万吨,2007年2468万吨 温室气体 2001年为28亿吨,2006年为62亿吨,大于全球排放总量的1/5,2006年全球排放量为300亿吨。,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总量司,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环境事故进入高发期 2005年11月松花江事件以来,大约每两天就有一起环境事故发生 。 城市和区域环境污染状况还将持续下去 2005年,七大水系中近30%水体失去使用功能,太湖、滇池和巢湖严重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90%以上受到污染,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40%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三分之一国土面积遭受酸雨污染,阴霾天数增加,能见度降低。 自然灾害、生态灾害将频繁出现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

6、来,我国年均受灾人口达3.7亿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4亿亩,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比1980年代高出40%。 环境问题的国际化 CO2、沙尘暴、酸雨,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威胁论。,总量司,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能源、资源的巨大需求,使得我国在较长时期内,严重污染的趋势仍将难以改变; 地方保护主义、资金投入不足、治污工程建设滞后、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等多种原因,使得污染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环境破坏的速度。,总量司,总量司,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温家宝 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讲话,我

7、国用了30年时间,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总体加入了小康水平。但经济发展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曾培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八大问题之首。 胡锦涛,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温家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提出22项量化指标,其中: “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是“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之一。,总量司,约束性指标定义,规划中提出的指标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 预期性指标是指国家期望的发

8、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指在预期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的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通俗地讲: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总量司,节能减排的历史使命,污染物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改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途径。 “十一五”将污染物减排确定为约束性指标之一,充分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的政治意志,赋予了污染减排艰巨的历史使命,也使

9、得我国的污染减排工作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短板”,经济基础遭遇污染冲击的关键时刻,污染减排的实践,将带领我们跨越“环境高峰”,进入一条通往生态文明的和谐之路。,总量司,国家宏观战略层次污染减排的意义,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是中国政府和国家环境意志的体现; 污染减排是中国“十一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污染减排本质上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污染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污染减排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总量司,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同步、并重、综合)的具体措施。 环境优化经济的具体体现。 环境保护在宏观和战略层面参与

10、国家决策的具体渠道。 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环境保护领域内污染减排的意义,总量司,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是否动摇 关系到考验执政党的能力 关系到政府是否兑现与民的承诺 关系到我国政府的国际形象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污染减排是一项政治任务,总量司,二、污染减排工作的形势,社会各界对污染减排工作空前重视 污染减排任务空前繁重 环保部门面临的污染减排形势空前严峻,三个空前,总量司,200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自2006年5月始,有关部门与31个省级政府陆续签定了“十一五

11、”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COD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节能目标责任书、关闭小火电目标责任书和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目标责任书。 4月27日,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进行全国动员部署。 国家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每季度在研究经济工作时都要研究节能减排工作。,(一)社会各界对污染减排工作空前重视,2007年5月23日 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总量司,(二)污染减排任务空前繁重,根据专家测算,如果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新建项目环保措施都落实和GDP年均增加10%情况下,要实现减排目标,分别要从原有老污染源中 实现减排二氧化硫670万吨,相当于20

12、05年排放量的26.3% 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570万吨,相当于2005年排放量的40.3%,总量司,我们任务是不但要把可能新增的污染物全部抵消掉,还要再进一步削减10% 。,总量司,十七大报告把节能减排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经济工作会议对节能减排进行了重要的部署。 每年都要向人大报告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总量司,2006年两项指标不降反升,二氧化硫增长1.5%,化学 需氧量增长1。 2007年相比2006年,两项指标分别下降4.66和3.14%。 但是,与基准年2005年相比仅下降3.18%和2.18%。 未来不到三年时间需要下降约78。2008年是完成节能减排十一五约束性指标的关键一年

13、,是攻坚年。,(三)污染减排形势空前严峻,总量司,Guo,1、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 两高一资行业仍呈较快速度增长。 2007年,钢铁、有色、 电力、石油石化、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增 长18.9,增幅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 全国煤炭消耗总量约26亿吨,火电装机容量达5.54亿千瓦。 占工业COD排放量35的造纸行业产能达7600万吨。 以上均提前三年超过“十一五”预期增长规模。,(四)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总量司,2、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减排工程建设滞后。目前全国还有186个城市没有建成污水 处理厂,其中地级市35个,县级市151个。 减排工程运行不稳定。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费征收标

14、准低, 人为干预脱硫电价政策落实,无法维护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多元化社会投融资机制不健全。 减排资金投入不足,规划项目难以启动。,总量司,3、各地减排工作进展不平衡 截至2008年上半年,全国COD“十一五”减排任务完成35,其中: 东部地区完成42。 中部地区完成25。 西部地区完成20。 全国SO2“十一五”减排任务完成45,其中: 东部地区完成55。 中部地区完成35。 西部地区完成28。,与2010年减排任务目标相比,北京、天津、江苏两项指标已完成50以上。 安徽、江西、海南、云南、贵州、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两项指标较2005年有所增长。,总量司,4、企业稳定达标率低 2008年上

15、半年: 2824家废水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63。 3075家废气污染源排放达标率58。 939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达标率57。 电力行业投运脱硫机组中,综合脱硫效率75。 企业达标排放是污染减排的前提和基础。,5、三大体系建设速度难以适应减排实际需要 尽管2007年中央对地方投入能力建设资金32亿元,但是: 近50的省级环保部门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没有建成。 3000多家电厂脱硫设施安装了在线监测,但与环保部门实现 联网的还不到30。 导致2007年终总量核算中,各省平均自报数据为: COD下降9,SO2下降13,与终核结果差距大,还有相当大的水分。,总量司,三、污染减排方略,Guo,(一)污染减

16、排管理路线图,污染减排管理路线图定义: 污染物减排管理的技术路线、保障措施和管理制度的总和。 污染减排管理路线图概括为“纵横两条线”: 中心:坚持三大原则 纵向: 横向: 落实四条检验标准 推进三大措施 实施九项制度 建立三大体系 构建完善的减排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把握三大环节,总量司,Guo,坚持三大原则,(二)污染减排管理方略,总量司,四条减排成效的检验标准 (简称“四个是否”),1、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机制是否建立。 2、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改善。 3、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得到转变。 4、环境监管能力是否得到加强。,总量司,Guo,污染物减排考核制度 污染物减排统计制度 污染物减排监测制度 污染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