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知识管理与》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181312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的知识管理与》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组织的知识管理与》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组织的知识管理与》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组织的知识管理与》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组织的知识管理与》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的知识管理与》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的知识管理与》ppt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組織的知識管理與IT,本章大綱,第一節 知識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組織知識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 組織知識管理的主要架構模式 第四節 組織知識管理的價值與策略 第五節 組織知識管理的流程觀點 第六節 組織知識管理的科技觀點 第七節 組織知識管理的評估觀點 第八節 組織知識管理的行為觀點,知識的基本概念,知識的主要定義 知識的主要特色 知識的主要分類架構 知識的階層性,知識的主要定義,知識是儲存在人類的心智模式,或稱參考架構內的一些事實、法則、理論、因果關係架構、Know-how、經驗、價值觀的動態混合體;人類經由認知與學習而獲得,並以此來指導其決策與行為。,表13-1 知識的主要特色,表13-2

2、 知識的分類架構,知識的主要分類架構,以抽象程度來分:理論知識 vs.實務知識 理論知識 指的是利用科學、客觀的方法蒐集資料證據,並加以歸納、分析及驗證後,所得到的一種概念性的知識,例如經濟學的供需理論。 實務知識 指的是個人經由對某一特定事件、工作的實際上經歷,由實做中學習到的一些工作上的Know-how、經驗法則、直覺與判斷等,其是一種抽象化程度低(亦即沒有歸納成幾個簡單少數的概念)、詳細、複雜、內隱的知識,較難移轉與學習。 以上這兩種知識具互補性;理論知識可演繹及指導實務知識,實務知識可歸納、驗證理論知識。,知識的主要分類架構(續),以可呈現的程度來分:內隱知識 vs.外顯知識 Pola

3、ni的分類 外顯知識:其定義是指:可用文字、數字、圖形或其他象徵物來清楚表達(如手冊、書本、程式)的知識,是可定義、可擷取的知識,而且容易溝通。 內隱知識:其定義是指:高度個人化、難以正式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且深植在個人的經驗、判斷、聯想、創意、潛意識的。,知識的主要分類架構 (續1),Alavi & Leidner的分類 認知的內隱:如前所述,指的是:儲存在人類的心智模式內,難以外化表達的一些抽象的觀念、判斷、直覺。例如:音樂作曲。 技巧型內隱:指的是:要透過體能性的身體力行,不斷地練習與訓練,才能獲得的技能。 內隱與外顯兩者的特性區別,表13-3 內隱與外顯知識 主要的特性差異,知識的

4、主要分類架構 (續2),以儲存的單位來分:個人知識vs.集體知識 員工個人知識:指的是員工自己的知識,包含技能、經驗、習慣、直覺、價值觀等,屬於員工可以帶走的東西。 集體知識(或稱組織的知識):例如:組織內優秀的作業流程、資訊系統、組織文化與團隊協調合作,此為員工帶不走的知識。,知識的主要分類架構 (續3),以對現象的瞭解及利用的目的的角度來區分 描述性的知識(Know-what):瞭解事件的概念、組成與結構的知識。 程序性的知識(Know-how):瞭解事件的執行程序、步驟、方法的知識。 因果性的知識(Know-why):瞭解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等關係的知識。 情境性的知識(Know-whe

5、n):瞭解事件與背景或不同事件間的互動關係的知識。 關係性的知識(Know-with):瞭解事件與其他重要因素間關係的知識。,知識的階層性,資料、資訊與知識的差別 資料:指的是對客觀的事實或人、事、時、地、物的記錄,例如:33764、林東清、基隆、$870,000。這些資料本身對使用者而言,並沒有意義。 資訊:指的是經過處理(例如:彙整、分類、計算、篩選等)過的資料,例如:企業內部的許多日報表、月報表、財務分析表、趨勢預測表等皆屬之。其資訊雖有潛力來改變使用者的決策與行為,但本身是客觀、被動、沒有行動力的一種素材;只有透過使用者的詮釋才會產生意義。,知識的階層性(續),知識:如前所述,其指的是

6、資訊透過使用者心智模式的詮釋、思考、歸納等處理過程後,所產生能直接行動的一種能力。 知識的階層性,表13-4 資訊與知識的 主要區別,圖13-1 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的階層性,組織知識管理的基本概念,組織知識管理的主要定義 組織知識管理的促進力量、背景與原因 組織知識管理推動的主要困難,組織知識管理的主要定義,KM指的是組織為了提升存活能力與競爭優勢,對於存在組織內外部的個人、群組或團體內有價值的知識,進行有系統地定義、獲取、儲存、分享與轉移、利用與評估等工作謂之。,組織知識管理的促進 力量、背景與原因,21世紀將是個知識經濟的體系時代,由知識掛帥。 知識影響企業重要的存活能力。 知識的潛力

7、無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企業應好好管理這些潛力無窮的資產。 知識是組織最重要、最難模仿的核心競爭優勢來源。,組織知識管理推動的 主要困難,知識的內隱性 員工沒有動機貢獻自己的知識來分享 知識的投資效益難衡量 知識複雜且生命週期短 IT難支援,圖13-2 KM的八個觀點及其 關係架構圖,組織知識管理的價值 與策略,企業的無形資產與智慧資本 組織的知識管理與智慧資本 組織KM的策略觀點,企業的無形資產與 智慧資本,企業的市場價值(MV) 智慧資本(IC) 帳面價值(BV) IBM的MV707億美元、BV166億美元 IC541億美元 (77%);Microsoft的MV855億美元,BV9.3億

8、美元 IC845.7億美元 (95%)。,企業的無形資產與 智慧資本(續),這些重要的智慧資本,主要包括下列三種(Bontis, 1999): 人力資本:主要指的是:優秀素質的員工,亦即員工具有良好的技能、經驗、知識、價值判斷及人際網路等五項員工的能力。 結構資本(組織資本):包括組織內部優秀的文化、組織結構、策略、管理制度、核心流程與資訊系統等,此為員工所帶不走的。 關係資本(顧客資本):包括公司優秀的品牌、形象,以及與顧客、供應商、策略夥伴及政府等良好的夥伴關係。,圖13-3 知識、智慧資本與企業價值,組織KM的策略觀點,核心能力理論:KM的方向應該將焦點放在支援組織的核心能力上。 資源基

9、礎理論:KM的方向應該將焦點放在支援組織有價值、有差異化、難以模仿的優勢資源上,以形成競爭優勢。 價值命題理論:KM的方向應該將焦點放在下列三個對組織最重要的一個(兩個)主要的價值命題上: (1)作業的卓越性;(2)顧客的親密性;(3)產品的領導性,並視組織的競爭定位而定。 五力分析理論:KM的方向應該將焦點放在能夠有效地打擊對手;提高進入、替代障礙;提高議價能力,以及可鎖住顧客等的。,組織知識管理的流程觀點,組織KM流程的基本觀念 組織知識的定義(盤點) 組織知識的外部獲取 組織知識的創造 組織知識的分享與轉移 組織知識的利用 組織知識的儲存,表13-5 知識管理流程的 不同架構,組織知識的

10、定義(盤點),組織KM定義的基本概念 組織知識的定義,或稱知識盤點,指的是:組織為了獲得其所需要的重要知識,以及有效利用其已擁有的知識,必須先清楚瞭解其內部、外部存在著哪些重要的知識。 組織KM定義的主要作法 專家黃頁 知識地圖 智慧財產權的盤點,組織知識的外部獲取,組織知識外部獲取的基本概念 所謂知識的外部獲取,指的是:組織透過外部市場的採購、策略聯盟的合作或與相關團體間非正式的交流,而獲得外部有價值的知識謂之。 組織外部知識獲取的背景及主要來源與方式 在公開市場上採購:亦即透過自由市場的價格機制來採購,例如尋找顧問公司、招募專家、購買專利權。 非正式的合作互惠交流:亦即透過彼此非正式的關係

11、,而與上下游的顧客、供應商、合作夥伴的互惠交流、互相分享。,組織知識的外部獲取(續),正式的策略聯盟:組織可透過正式、長期合約的關係,或入股、合資等方式,與其他組織來進行正式且長期的知識分享、交流與合作關係。 組織外部知識獲取的優點 速度快 品質好、成本低 象牙塔閉門造車的問題 組織外部知識獲取的缺點 組織失去創新的能力 打擊內部員工的士氣及產生衝突 適用性與整合問題 核心能力與差異化的問題 組織吸收能力的問題,組織知識的創造,組織知識創造的定義 所謂的組織知識創造,簡單的說,指的是:除了由外部獲取所需的知識外,組織內部的個人、群組及組織整體,透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包括創意、實驗、教育訓練、討論

12、、互動等)來增進、強化原有的知識,或創新、開發原來不存在而對組織有價值的新知識。 組織知識創造的分類,圖13-5 內隱與外顯知識的轉換,組織知識的創造(續),組織知識創造的SECI模式 社會化:內隱內隱 將內隱知識,例如經驗、價值、行為模式,經由內隱學習與同化的過程,由一族群移轉至另一族群(個人、團體、或組織)而產生知識轉移的過程。例如透過新進員工被組織文化社會化的過程。 組合化:外顯外顯 由現有不同的外顯知識,經由分析、分類、分享及重組產生新的外顯知識的過程,亦即有綜效(112)的效果。,組織知識的創造(續1),外化:內隱外顯 將內隱知識,例如經驗、技能、心智模式等外顯化,轉換為可定義、可訴

13、諸文字的外顯知識的過程。例如程式設計師程式、建築師藍圖。 內化:外顯內隱 將外顯知識轉換為內隱知識的過程。員工可經由將理論的知識透過實做來學習。 螺旋式的組織知識創造模式,圖13-6 知識的螺旋成長圖,組織知識的分享與轉移,組織知識分享的基本定義 所謂的知識分享,指的是:透過各種管道(例如討論、會議、網路、知識庫),組織的員工或內外部團隊在組織內或跨組織間來彼此交換、討論彼此的知識,其目的在透過知識的交流,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並產生知識的綜效。 組織知識分享的主要問題與困難,圖13-7 影響員工知識分享的主要因素,組織知識的利用,所謂的知識利用,指的是員工或團隊將所採納、吸收的外來新知識,實際運

14、用到工作流程、問題解決或決策的程度。這是組織的知識能否產生價值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臨門一腳,因為沒有用出來、沒有行動力的知識是沒價值的。 要鼓勵創新冒險、利用新知的文化 創新失敗及錯誤的處罰問題 要提倡不恥下問的文化 要破除不是此處發明(N.I.H.)的文化 要提供好的學習與利用的方法與環境,組織知識的儲存,指的是:組織將有價值的知識經過選擇、過濾、加工提煉後,儲存在適當媒介內,提供有需要者方便、快速地擷取,並隨時更新與重整其內容與結構。 KM的意涵 知識保存最終的目的在於一定要讓使用者可方便、節省心力地擷取到正確、容易瞭解、清楚、簡潔的知識。根據TAM理論,不容易使用、不認為有用的IS是不會

15、有人使用的。,圖13-8 組織知識儲存包含的主要步驟,組織知識管理的科技觀點,支援KM的資訊科技架構與分類 整合性的知識管理的IT平台架構 企業入口網站(EIP) 主要的KMS開發工具與產品,表13-6 支援不同KM流程的主要IT工具,圖13-9 組織支援KM的 整合性IT的平台架構,企業入口網站(EIP),何謂EIP 所謂EIP是企業為了支援整體的運作,整合了企業內外部各種結構與非結構、靜態與動態的資訊資源與運用,利用單一介面,以個人化的需求呈現,並依據企業不同的目標策略與對象,而有不同的形式與支援重點。 根據這個定義,EIP有下列幾個重點: Web單一入口:利用網頁的單一入口擷取企業資源的

16、重要資訊。 整合結構與非結構靜態與動態的資訊與知識:強調企業結構化與非結構化,靜態與動態資源的整合。 內外部整合:重視企業內外部的分享與互動。 個人化設計:以個人化的需求為設計導向。,圖13-10 企業的資訊與 知識資源範疇,圖13-11 企業入口網站的 主要功能架構圖,企業入口網站(EIP)(續),EIP的主要功能與目的 EIP的主要目的 支援企業內部的知識管理 有效地輔助企業決策作成 支援企業外部的知識分享與協同商務 支援知識工作者建構一個量身訂製的虛擬工作環境 支援電子化虛擬社群的成立,主要的KMS開發工具 與產品,IBM/Lotus的Knowledge Discovery Microsoft的KMS架構,圖13-12 IBM的Knowledge Discovery 架構,圖13-13 Microsoft知識管理技術架構,組織知識管理的評估觀點,衡量是管理中重要的一環,沒有衡量就沒有管理。任何政策的執行,如果沒有對其績效進行衡量或沒有回饋的資訊,則組織將無從瞭解其做得好不好、對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