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181300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 摘要:近代一批散文作家将散文艺术加以发展,形成了散文新的艺术特征,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散文作品以笔法细腻、情感丰富著称,美学特征明显。散文,是近代兴起的一种文体自由,适用于表情达意的文学样式。其实,散文的渊源应该在先秦,到唐、宋有了发展。近代一批散文作家将散文艺术加以发展,形成了散文新的艺术特征,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散文作品以笔法细腻、情感丰富著称,美学特征明显。下面我结合他的具体作品对其散文的美学特征进行剖解: 一、荷塘月色-唯美的描写 作品表现了深邃的意境美、朦胧的情感美以及充满人性的哲思美。 作品突出地表现在善于捕捉人对大自然所引起的感受。作者通过细致的

2、观察、精微的体验,细腻、逼真地描绘了在苍茫的月光这一特定环境下荷塘那有形有神、有光有色、有静有动、绮丽迷人的特有风貌,把大自然的美传导给读者,使读者读过这篇文章后犹如进入一个美好的境界 1、意境美 苍茫的月光下,作者一个人逍遥自在、从容不迫地走着、踱着。荷塘里的荷花也显得迷人了,硕大的叶子,亭亭玉立,体态轻盈柔美;洁白的荷花袅娜摇曳、欲开含羞。“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时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

3、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那灌木、那杨柳留下的参差、斑驳的黑影和那稀疏的像画在叶子上的倩影,那隐现在树梢上的远山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静谧、淡雅、朦胧,任何一个读过这篇作品的人都会被这美好的景色所陶醉。从这里我们似乎嗅到了淡淡的荷花的清香、薄薄的青雾的气息,感受到了微微晚风的轻抚,溶溶清辉的沐浴。觉得身心无比舒畅,似乎进入一种无比清新、充满情韵的境界之中,这真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美的享受。 特别是那流水般的月光,洁净、柔和、清淡、朦胧,让人可视可触,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情感得到满足。这时候,纵使有满怀的惆怅、一腔的愁思,也早已消融在这境界之中了。其实,

4、此时作者笔下的景物,是他深入领悟自然生命与自我性灵的默契和交融,是他生命体验和人格追求融为一体的外化。正是由于他的敏锐捕捉和留心体察,大自然的风姿神韵及万物之间的关联谐调,才汇聚到作者的笔下,才为我们营造出一种神与物游、物我同化的境界。一首美妙的乐曲,一个优美的舞蹈动作,都能直接唤起人们的美感。对语言艺术的欣赏却不同,它需要读者通过语言的描绘去感知作品所描绘的形象,进而产生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文学作品不光要表现出丰富的知识,告诉读者生活的真实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发读者的情思,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瑰丽的艺术王国。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作品的奇趣和魅力。 而荷塘月色就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它能使读

5、者调动自己以往有关的经验积累,和作者一起徜徉于艺术王国之中,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读者才会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会去领悟大自然化育生命、滋润心灵、升华人格的审美意义,作品也才会显出它较高的审美价值。一切景语皆情语。 2、朦胧的情感美 在荷塘月色中,尽管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如何苦闷,如何要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但却使人感到处处都是作者的愁思和迷惘的追求,只不过作者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感情不露痕迹地融化在那诗一样的语言之中。那淡淡的浮云、那苍茫的月光、那薄薄的青雾、那像笼着轻纱的梦既组成了意境朦胧的图画,又表现了作者内在情感的朦胧美。 其实,这何尝不是作者的追求?在现实中受

6、到的束缚,可以在想象中解脱。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愿望,可以在想像中去实现。读者就是透过这些去捕捉领略、想象补充、欣赏寻味这大自然的神秘之感,去感受这特殊情调的朦胧之美,这种朦胧之美还表现在对荷花的描写上。作者不仅写出了荷花的色、香、形等外部形象美,同时把荷花的气质、神态、风韵等内在美也表现了出来。 自古以来,荷花的品格,是中国知识分子向往和追求的极高极美的做人的境界,为文的境界,美学的境界。作者多么希望像荷花那样不随流俗洁身自爱啊!可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又迫使他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这进退失据的困境中,他只能把自己的苦闷、追求都发泄在文中。所以,尽管文章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但整个情调

7、却抑郁伤感。而这种抑郁、伤感的情调,朦胧的思想感情,由于表现得曲折委婉、真挚细腻,就最能诱使人产生审美的复杂心理活动。这样,通过读者的悉心感受,并且经过理性的思考之后,才能深刻认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借景抒情的寓意,才能明白作品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内容和作者绝妙的艺术构思。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美感,从而得到再创造的美的享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荷塘月色的审美价值。 3、哲思美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中极富个性色彩的一篇。其魅力不但来自于前述诸因素,还在于他以清新淡雅的笔调于看似平静的描写中透着一股凄苦与不甘的气息,还在于他在困惑与挣扎中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和追问。 毫无疑问,荷塘月色

8、最具审美特质的地方就在于这种哲思的表达,当我们把这种哲思和作者的个性及所生活的时代联系起来进行剖析时就会发现,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追求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实际上他将自己分裂为两个不同的自我,一个是现实中为五斗米折腰的我,一个是高傲、孤芳自赏、追求真善美的我,在这种情况下荷塘月色实际上是作者为自己营造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把这种生命两难境地的艰难抉择撇开当时的背景去考察的话,其实,迷惘也好,困惑也好,挣扎也好,本来就是人生的一种状态。对于常人来说,这种迷惘、困惑和挣扎往往只停留在现实的层面而不能自拔,而作者却能将其升华为艺术的形式并在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得到慰藉,

9、让自己暂时逃离现实的困苦; 不仅如此,作者用生命的灵性和人格的光彩所营造的无比清新、充满情韵的精神世界,也会激发出每一位读者向往崇高和纯真的审美体验,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和审美品格,使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滋养,这也是这篇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 二、绿-诗意的传递 朱自清先生在语言上颇有造诣。其散文语言多用口语,简洁朴素,平易自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他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加工,注重创辞炼字,努力以生动而传神的语言创造出诗的意境,于朴素之中见风华,达到一个“不易达到的境界”。绿的语言就很有代表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美感特征:绘画美、动态美、音乐美、绘画美,是一种诗意的传递。 作者描

10、写山间瀑布,只用了一句话“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以一个“镶”字描绘瀑布处在山涧中的状态,既准确恰切,又形象逼真,使瀑布富于立体感。动态美,作者写梅雨亭的形象是“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一个“踞”字,气势尽出,一个“浮”字,神态毕现,一“踞”一“浮”,化静为动,把凌空而立、翼然石上的梅雨亭写得神采飞扬,惟妙惟肖。音乐美,绿的语言有着鲜明的节奏感和明朗、和谐的旋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能使读者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产生“既能悦耳,又可赏心,兼耳底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绿是一首诗,这不是从现代的文体分类而言

11、,而是说它表现的是一个诗意的世界。从它的前景、显景来看,它的确写的是梅雨潭周围的自然美,而它的“背景”、潜景却滚动着热烈的情,那情是一种激情。 “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连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点。作者像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调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和的神光了。”“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默契得多么好啊!把梅雨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融为一体,至此,情与景真象水乳那样难分解了。作者

12、通过比喻不仅描绘了潭水静态的美,“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托着的裙幅,”随着作者的笔触,随着作者感情的波澜,不仅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而且我们的指肤间仿佛还能感触到那闪着光亮的绿波的跳动,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 作者甚至把她想象为“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想拍她、抚她、亲她,别致地把她叫做“女儿绿”,感情柔美到了极点。那明艳多姿的画面,那逸趣横生的情怀,多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了。在这饱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中,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 三

13、、背影-父爱的升华 背影描述的是作者追忆八年前在南京浦口火车站与父亲惜别的动人情景。文章的语境是作者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后,面对日渐凄惨、颓落的家境,失去工作,事业处于低谷,心情十分忧重的父亲到南京找差事,作者回北京读书,而此时父亲却执意要赶到火车站为儿子送行。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看到父亲“背影”时数度流泪的复杂深刻的心境,把父子之间深沉厚重的爱和作者复杂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对于父爱,人们有许多不同的解读。而人到中年的我却感到,父爱是当子女真正读懂父亲坚强背后的脆弱时而自发生成的一种深刻的感悟。也许你最初无法细诉这种情感,然而,随着岁月的积累,这种情

14、感会不断沉淀在你的记忆中,并形成一种人生思考,让你体会到它的味道和厚重、理性的深刻内涵。 父亲在儿子眼中往往是坚强、严肃、沉稳的,然而随着岁月的积淀,当儿子真正读懂父亲坚强、严肃、沉稳背后的那份脆弱和柔情时,才能体会父亲的不容易,也往往只有这个时刻才能更深刻地感悟出那份深沉的父爱。而坚强的父亲往往要在儿子面前刻意隐瞒自己脆弱的一面,以为儿子做出表率,这正是父爱伟大深沉的精华,也正是这一点让人尤为动容。 背景一文给我触动最深的就是这种情感。在家境惨淡,失去工作尚要外出找差事的父亲执意赶到火车站为儿子送行的悲凉情境中,作者看到和读懂了父亲的背影。作者在身负沉重的家庭重任却必须坚强着的父亲的背后,感

15、悟到了父亲脆弱和柔情的另一面。在那样一种悲凉、伤感的情绪中,这种强烈的反差唤起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情感,加深了作者对深沉父爱的深层理解,父子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背影中,作者的父亲始终给儿子传递着一种坚强和坚持。他虽正处于人生低谷,心中非常忧烦,但在儿子面前,却从未有半点流露。父亲明明知道自己年岁已高,翻来爬去会很困难,但仍然要为儿子去买桔子。父亲苍老蹒跚、笨拙吃力又故作轻松的身影只是要给儿子传递一种精神:父亲还很能干,不必为家里操心,只管念好自己的书。然而父亲坚强和良苦用心背后的脆弱与柔情,却被细心的作者感悟到了。到动情处时,作者几次忍不住流下了伤感的泪水。眼泪折射出儿子对父爱的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是父子心灵深处的珍贵情感的流露。 朱自清散文真挚、自然,深秀,在抒情上善于创造情景交融、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追求情致美;在诗意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体现出浓浓的诗意美;在构思上,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注重“文眼”的安设;在语言上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清新,雅俗共赏的作风。读朱自清的散文,给人一种美感、一种启迪、一种善意、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它能为读者创造一种极为动人,极为和谐的氛围和情调,使我们深受感染,引发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