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180952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吴莉娅,2,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3,生态系统循环示意图,4,5,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从更本质的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的对象包括:行政级别意义上的城市;行政管理设置、在市级以上的地区、区域;够不上城市行政设置的镇、乡和村等人居空间环境。,6,一、城市规划的作

2、用和任务,地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引导和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城市规划是通过对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划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来实现的。,7,1、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城市规划,提供城市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 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持土地和房地产市场 保证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 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利益,8,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实现国家的发展

3、政策 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官员提供有关发展控制的导引 协调各类开发,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 考虑财产所有者估价规划政策对他们的利益影响 告知公众规划政策,9,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空间系统 城市未来发展空间构架的实现意味着在预设的价值判断下,为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等做形态化的体现,10,(二)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1、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从城市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 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机制,确保各项建设活动

4、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11,2、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 完善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12,二、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13,(一)城市规划法规体系,1、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组成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国家和地方的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 法规体系有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 纵向分为中央和地方

5、两个层面 横向分为基本法和配套法两个方面,14,2、法律法规 国家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基本法的包括与之相配套行政法规组成的国家城市规划法规体系。,15,地方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实施条例或办法为基础,其他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组成的地方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有立法权的城市也可制定相应的规划法规。,16,3、行政法规 国家和地方所制定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基础的关于城市规划的一系列行政法规 4、技术法规 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专业性标准和规范,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7,18,19,20,21,22,(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6、1、中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组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镇体系规划 包括全国、省(自治区)及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则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统一安排,23,城市总体规划 首先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总体规划纲要,经批准后,作为指导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2、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资格要求 由各级具有相应资格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负责编制,24,(三)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形制 可分为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两种基本形制 大多数国家在这两者之间寻求适合自己国情的规划行政体制 中国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组成

7、由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成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各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关系 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对各自行政辖区的城市规划工作进行依法管理 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25,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区域规划 基本概念 工作特性 任务 由来与发展 类型,26,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 区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

8、作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各部门和各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型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能够有序地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简言之,区域规划是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27,区域规划的工作特性 区域规划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综合性规划 区域规划工作具有突出的战略性 区域规划还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28,区域规划的任务 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确定规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拟定区域人口和城镇

9、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 统一规划区域性公用基础设施 重视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最优的社会经济效果,29,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 最先始于原苏联1920-1921年制订的俄罗斯电气化计划和俄罗斯经济区划 二战后至19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在一些大城市地区和重要的工矿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区域规划工作,30,区域规划的类型 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的区域规划 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 工矿地区的区域规划 农业地区的区域规划 风景旅游及休疗养地区的区域规划 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区域规划 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的区域规划 省域

10、规划 市域规划 县域规划,31,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2006),明确长三角区域发展指导思想原则。长三角地区将逐步在壮大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推动长江流域快速崛起、带动中西部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我国全面参加全球竞争中,发挥核心作用。规划强调,长三角地区应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32,二是将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三是确定区域发展总

11、体布局框架为“一核六带”,即强化上海这个发展核心,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杭州)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 四是提出城镇体系发展整体思路,重点优化沪宁、沪杭沿线城镇功能,加快沿江、沿(杭州)湾城镇发展,做大沿海和宁湖(湖州)杭沿线的城镇规模,逐步建成以上海一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副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城镇体系。,33,五是明确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石化、钢铁、电子信息产业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纺织轻工和旅游业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同时加快

12、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型产业。 六是重大基础设施协调与建设方面,规划将综合交通和能源作为两大重点,提出加快沪宁、沪杭、杭甬、沿长江、沿海和宁湖(湖州)杭6大重点交通通道建设,以及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同时提出了煤炭、油气、液化天然气、电力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34,七是提出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对沪宁杭沿线,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优质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对沿江(长江)、沿湾(杭州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对沿海和宁湖(湖州)杭线及其他沿路发展带,适度安排建设用地;对沿湖(太湖)地区则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八是确定促进区

13、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一类是引导性政策措施,如在区域内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另一类是协调性政策,主要是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35,(二)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只是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 城市与区域是“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城市总是和它对应的一定区域范围相联系,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必然有其相应的地域中心。,36,从普遍意义上说,区域的经济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会促进地区的发展。

14、 区域规划可为城市规划提供有关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协同进行 区域规划要把分布于区域中的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点,并制定出布点方案,以便在城市规划中具体落实。 城市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可能需对区域规划的原方案作某些必要的修订和补充。,37,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期限一般为5年、10年和10年以上的长远计划,一般分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部分内容。 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发展包括从生产、流通、消费到积累,从发展指标到基本建设投资,从部门发展到地区发展,从资源开发利用到生产力布局等等。 社会发展方面包括人口、就业、

15、住宅、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等。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般由部门规划体系和地区的综合规划体系交织而成。,3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包括: 经济发展方面 科技进步与效益方面 人民生活质量方面 社会发展方面,39,苏州“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市和构建“和谐苏州”为目标,以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更高层次上构建产业、体制、人

16、才三大平台,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使苏州经济更加繁荣、科教更加发达、生活更加富裕、环境更加优美、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文明。,表1 苏州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40,主要任务: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立足于快、服从于好、着眼于新、致力于本,增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动速度质量并举的高效发展,进一步做强经济综合实力。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发自主核心技术,大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构筑人才高地。,41,3.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