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都节调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166174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都节调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日本都节调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日本都节调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日本都节调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日本都节调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都节调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都节调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都市传统音乐我们在观看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时常常会听到一种具有独特东洋韵味的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谱例都节音阶它虽然也是一种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5 声音阶不同,包含了两个小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这里要谈的日本都市传统音乐大多都使用这种音阶或其变化形式。从17 世纪开始日本的城市经济逐渐繁荣,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级成为社会一支重要力量,主要供他们娱乐消遣的都市音乐也随之兴旺发展起来,曲种与流派不断繁衍,成为近代日

2、本音乐的主流。这种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伴奏的长歌、短歌,以三味线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多种说唱音乐(统称为净琉璃)和筝独奏、重奏和它与其他乐器(三味线、尺八或胡弓)的合奏曲。调式(mode),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通常在阐述调式这一概念时,常常把调式的中心音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其他各音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成音阶的形式,称调式音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形成各种不同的调式。各种调式因其音阶结构、调式音级间相互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

3、,而各具特色与表现力。调式和其他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可赋予音乐以一定的表情素质与不同的风格。日本民谣日本的民谣调式及律调式也是不带半音的五声调式。前者由两个相同的小三度加大二度的四度音列构成,核心音除主音外为四度音。后者由两个相同的大二度加小三度的四度音列构成,其核心音除主音外为五度音:带半音的五声调式五声调式的某相邻两音为半音者。这类调式音阶常见的是含有两个大三度音程、一个大二度音程及两个小二度音程,盛行于晚期古希腊和近代日本。例如由两个相同的小二度加大三度的四度音列构成的日本都节调式和由两个相同的大三度加小二度的四度音列构成的日本琉球调式,都是这一类型。前者的核心音除主音外还有五度音,所以

4、也常遇到停在五度音上的乐曲。后者的核心音除主音外还有四度音,所以也有停在四度音上的乐曲。角调式音阶 中音(3 5 6) 高音(1 2 ) 中音(3)都节调式音阶 中音(3 4 6 7) 高音(1) 中音(3)主音 3 樱花 采用都节调式。44拍 歌曲旋律柔美、流畅,表现出日本人民在观赏樱花时的悠闲自得的心情。PS:你在答题,回答音阶的时候,不要按照我这种方式,我这样写是为了你能够看清楚,如果是笔试题你就直接写 3 5 6 1 2 3 特别要在 1 2 头上分别打一个点,代表高音符号。如果是口试题,你则只需唱出即可。 dpikzeii 2014-09-14 都节调式是日本的一种调式都节调式音阶

5、中音(3 4 6 7) 高音(1) 中音(3) 主音 3 樱花就是采用都节调式。44拍 歌曲旋律柔美、流畅,表现出日本人民在观赏樱花时的悠闲自得的心情。快速注册 七声音阶,七声调式,日本调式,中国调式,西方调式,五声调式不食狗粮的杜宾 2011-07-05 22:00:20 根据理论计算,人类能够采用的七声音乐模式共有128种,其中7种基本通式可以包含中国,欧洲,日本所用的主流音乐,T1:全全半全全半全,T2:全半全全半全全,T3:全全半全全全半,T4:半全全半全全全,T5:半全全全半全全,T6:全半全全全半全,T7:全全全半全全半,这7种模式包含了西方大小调和中古调式,日本都节和琉球音阶,中

6、国调式中的燕乐,雅乐,清乐的各种组合。可以说,除了印度和伊斯兰音乐体系并没考虑进去,这7种模式基本涵盖东西方世界。西方体系:大小调大调12345671小调67123456和声大调12345b671旋律大调 自然大调下行时6,7级音降半音123456711b7b654321和声小调671234#56旋律小调67123#4#56中古调式LONIAN 12345671DORIAN 23456712PHRYGIAN 34567123LYDIAN 45671234MIXOLYDIAN 56712345AEOLIAN 67123456LOCRIAN 71234567在五线谱上识别西方大小调的方法当看到升降

7、号时,应该有这样的概念,“这可能是大调,也可能是小调。”因为,在西方大小调体系下,一个音列有可能是大调也可能是小调,为什么呢?因为小调音列与小调音列主音升上小三度的大调音列一样。如C大调和a小调音列是完全一样的。(注意,不是音阶,是音列,就是大家所用的元素是一样的,但结构不一样) 对于升号系,看最后一个升号加一个半音是什么音,就是什么大调,如一个升号,就是G大调,因为升4加一个半音就是G,找到大调了,则同音列的小调为大调主音的下行小三度,如G大调的小调就是E小调,大家共用一个升号的记谱方法。 对于降号系,找倒数第二个降号的音就是该大调,如3个降号,倒数第二个降号为降E,则为降E大调,找到大调,

8、同音列的小调就好办了,同样3个降号的小调就是C小调,因为C和降E差小三度,因为c小调和降E大调音列上是一样的。特别说明,F大调(d小调)就死记吧,因为只有一个降号!中国七声调式不少人的耳朵已经被西方大小调式荼毒了很久,甚至连听自己国家的音乐调式都已经觉得别扭和不自然。这不能怪他们,中国的音乐调式长期处于失声状态,长期处于被误解的状态,不只是普通的人民误解它,连学者也困惑不已。在 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国音乐就是用着所谓五声调式,五声调式几乎成为中国音乐的代名词,这无疑是一种肤浅和错误的理解,甚至这一理解写入很多的教科书中,其 中像李重光,童忠良教授的教科书在中国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将五声音调作为中

9、国音乐的代表作写入了众多现在音乐学校用的主流教科书。这给学习中国音乐的人 带来误导,认为中国的七声调式是中国五声调式的附庸,这是完全错误的。教科书的观点强调(主要代表如李重光先生等,60年代的理论),商调,羽调,角调等为商音,羽音,角音为主音的一系列音调体系。例如,雅乐的商调23#456712,燕乐的商调为23456b712,清商乐的商调为23456712.而现在最新观点认为,商调,羽调等并不是一个体系,而指一种特定的音阶,如商调,无论主音是什么,都是123456b71,而不是一组体系。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就已经有了使用七声调式的基础,因为能演奏7音的原始骨笛出土证明中国早就具有使用七声调式

10、的基础。因此甚至在夏商周时代,中国就有机会使用七声音乐的音乐,根据雅乐的记载,“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已失传,只有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根据现主流教科书,雅乐音阶为123#4567,为典型的七声音阶,因此,说五声音阶为中国音乐的主要形态站不住脚,至少来说,七声音阶并没有依附与五声音阶,其是一个独立的音阶体系。因此,商周之时,中国已有使用七声音阶的能力。达到隋唐后,基本主流的中国音乐为七声音阶,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完完全全抛弃了什么五

11、声为主的理念,各个音级可以自由的运用,这一时期,中国采用的是成为燕乐的音阶,教科书上是123456b7,秦王破阵乐就是用着典型的燕乐音阶。燕 乐是中原音乐与外来西域音乐的产物,其中出现了西域的音乐痕迹,特别是龟兹乐对中原产生很大影响,龟兹乐给中国带来了印度和西域的音乐音阶,导致唐曲听起 来有一种浓厚的西域味道,这使后世的宋人感到难以理解。秦王破阵乐和霓裳羽衣曲必须被提及,因为他们给我们提供研究唐代音乐调式的绝佳机会。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

12、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李世民登基后,亲自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再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在原有的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婉转而动听,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同时有大型的宫廷乐队伴奏,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这个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 现在在表演这个舞蹈的时候,连外国的宾客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中华民族鼎盛时期的象征,果然气势不凡。秦王破阵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甚至传到外国。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

13、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召见他时就曾问起有关此曲的事项。武则天时期日本遣唐使节粟田正人将其带回日本。龟兹对中原音乐的影响在唐代是一件大事,它将西方的音乐音阶带入了中原大陆,其中,印度音乐元素进入中国。所以说,唐朝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现代,甚至李世民这个皇帝亲自在曲中加入西域的音乐的调式,同时,在此之前,有个人必须提。据隋书. 音乐志记载:公元568年,周武帝聘突厥阿史那氏为皇后,阿史那氏带来了龟兹音乐及擅弹琵琶的龟兹乐工苏祗婆。苏祗婆其家世代为乐工,他不仅琵琶技艺超群,而且精通音律。苏祗婆曾从其父那里学了西域所用的“五旦”“七调”等七种调式的理论,他把这种理论带到中原,当时的音乐家郑译曾从苏祗婆学习龟兹琵

14、琶及龟兹乐调理论,创立了八十四调的理论。苏氏乐调体系奠定了唐代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汉民族乐律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琵琶也因此大盛,成为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关于霓裳羽衣曲,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宋人姜夔发现调式十分奇怪,因为透露出一种西域风,因此考虑为是盛唐之曲。因此,中国音乐的七声调式发展到了顶峰,现在用的所谓“五声调式”是宋代以后的后退。乐史有载,宋元之后,徵,角,羽三调音调失传

15、,只剩下现在的存12356为自然音阶的调式存世。教科书在误导着很多人,认为所谓宫调,商调,角调,羽调,徵调只不过是12356中的不同音为主音的调式,所用仍然是12356这样的音阶序列。例如,宫调,12356,商,23561,角,35612,羽,61235。照这样看,所谓乐史有载,宋元之后,徵,角,羽三调音调失传的记录几乎是胡说八道,乱来,但是,这并不是乱来。为什么会说教科书的七声音调体系会出现问题呢?我举例来说选 用燕乐音阶,C宫。则教科书提供的C宫的燕乐音阶组合为,123456b71,23456b712,3456b7123,456b71234(通常4和7 不做主音,这里是相对而言),56b712345,6b7123456,b7123456b7(通常4和7不做主音,这里是相对而言)好,我们一个个来看,第一个是成为标准燕乐组合的123456b71,是大唐李世民融合龟兹乐元素混搭起来的,最有特色的6b71这3个音,这种半音结构是中国音乐少有的,一般存在与西方和阿拉伯世界,参见曲目“秦王破阵乐”第二个,23456b712,熟悉西方音乐体系的一看就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