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164895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8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深化改革,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 Http:/ 2003年10月,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 深化改革,第一讲.网络时代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创新探索 第二讲.创新探索实践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提 出的质疑 第三讲.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第四讲.实现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五维创新教学 方案 第五讲.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网络时代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一引言 二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 创新试验,一引言,在网络时代许多传统观念都必须变革,对许多传统理论,尤其是教育理论都必须重新审视。这是因为,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

2、不是一种普通的技术,它是当代最伟大、最活跃的生产力的具体体现,而计算机与网络这两大技术的完美结合就是Internet(互联网络)。 按照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思想理论等等。可见,在网络时代,“理论上应推陈出新,观念上应与时俱进”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在理论上因循守旧,我们必将成为落伍者,甚至被时代所抛弃;反之,如果能在思想观念上不断破旧立新,我们就能勇立潮头,走在时代的前列,实现各种工作,包括教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一引言,2002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师大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指

3、出: “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 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江泽民同志还强调,进行教育创新应从五个方面去努力,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要十分注意研究和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而要想把握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教育理论问题。可见,为了推进教育创新,江泽民同志首先强调的是教育理论创新。 下面就结合近年来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实践,谈谈我们对教育创新,尤其是对教育理论创新的一些认识与体会。,二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 创新试验

4、,1 试验的名称与目标 2 试验的概况及效果 3 试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二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 创新试验,1试验的名称与目标 名称: “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 展创新探索试验” 目标: 力图通过两年左右时间,使中国儿 童“能读会写”即能掌握 2500-3000 以上常用汉字,并能通顺、流畅地写出 800-1000 字左右的文章。,二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 创新试验,2 试验的概况及效果 从2000年9月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在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小学一年级的两个班(80位小学生)中,进行了一项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该试验主要在网络环境下

5、进行(学生经常在与Internet相联的网络教室中上课,每位学生都有一台终端机可随时上网,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家里也能上网),其目标就是力图通过两年左右时间,使中国儿童“能读会写”掌握 2500-3000 以上常用汉字,并能写出800-1000 字左右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2 试验的概况及效果,从第一学年结束(即学完两个学期)时,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看, 试验班中的较优秀学生(约占15%)已经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即掌握了 2500 以上的汉字,并能流畅地写出 800-1000 字的文章),其余学生也能掌握 1500-2000 字左右,能流畅地写出 200-500 字的短文,即也能接近预定目标。经

6、过两轮试验的结果表明,只用两年甚至3个学期的时间使绝大部分学生(95%以上)掌握 2500 以上的汉字(包括能认、能读,手写汉字则仍按课标要求,不提前)是没有问题的,要能流畅地写出上千字的文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也不会有困难。总之,从语文教学的识字、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要求上看,上述跨越式发展目标完全可以达到。 经过两个学期这样的识字、阅读训练,试验班的学生现在均可顺利阅读一般的文字材料(包括青少年读物,报刊文章,甚至三国演义的简化版)。,2 试验的概况及效果,在进行识字教学和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电脑进行写作表达。起初,老师们让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用电脑打出字数不限的读后感(一两句话也可

7、以)。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此种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远远超出老师们的预料。学生由最初只写出一句话、两句话的读后感,到后来人均每天完成100-300字的写作练习,中间只经过短短的半年左右时间。而且所有的写作活动都是学生主动、自觉地完成的,并非是在老师硬性安排下被迫上交的作业。学生的写作语句通顺,能将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真实感人,并且能较正确地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令人欣喜的是,试验班的某些优秀学生已能完成近千字的日常习作,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要特别提到的是,其中有一位六岁的小男孩自己还能改编三国演义(利用原有的人物和故事,改用现代的武器和战场,让诸葛亮指挥导弹、飞机、火

8、箭兵,并补充若干情节),在一年级结束时已改写了七回,共计17000多字。,二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 创新试验,2 试验的概况及效果(第一学年结束时) 识字量:20002500字(第三学期结束时可识字2500个以上) 阅读能力:可顺利阅读报刊及青少年读物 写作能力:能流畅地写出 300500字记叙文 (第三学期结束时能流畅地写出 8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事实上,原定两年的目标,只用三个学期就达到了。,二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 创新试验,3 试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1)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大量 扩展阅读 提供了可能性; (2)试验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将识字、阅读、作文三 个环节

9、孤立、割裂的做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语文教学的重 大改革;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 创新试验,3 试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1)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大量扩展阅读 提供了可能性,本试验是借助网络环境进行的,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学校的PC机上直接上网,扩展了学生阅读的环境和空间。目前在我国面向少年儿童的中文网站中,已拥有相当多图文并茂甚至配有声音、动画的多媒体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成语故事(如著名的“童趣”网站,就有这类故事不下几百个)。少年儿童的本性就是好奇,就是爱听故事、爱看小人书。多媒体的童话、寓言或成语故事是一种“动态

10、小人书”,对于少年儿童尤其具有吸引力,无需老师提出要求,孩子们自己就会如饥似渴地从网上的相关网站上找来看。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老师每次上课都不占用过多时间去讲解课文内容,在完成本课的重点教学任务突破了教学难点之余,腾出大部分时间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与本课内容相关文字材料,同时教师也引导学生上网去阅读那些经老师挑选并推荐的多媒体材料。这样,每位学生在一节课中可以兴趣盎然地多看好几篇课外阅读材料(多的5-6篇,少的1-2篇)。,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老师还可以让邻座的学生俩俩交流,或是组织小组讨论、全班探究以加深理解;而传统教学中每节课仅仅依靠老师提供的一篇课外读物,不仅数量太少,还加重教

11、师负担,而且文字材料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效果往往不佳,和网上由孩子们自主扩展阅读相比,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可同日而语。正是由于网上大量的自主扩展阅读,使学生每节课的识字量大大超出传统教学成为可能(传统教学的识字量每节课在12-13个以内,而在我们的试验中则在25个字以上);又因为这种扩展阅读是完全自觉自愿、充满兴趣的,所以尽管识字量有大幅度的增加,而学生并不感觉有压力、有负担。,(1)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大量扩展 阅读提供了可能性,二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 创新试验,3 试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2)试验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将识字、阅读、作文三个环节孤立、割裂的做

12、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语文教学的重大改革;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们会念会读会朗诵,强调对内容的理解。对所有生字不要求马上都能用手书写(将手写汉字的要求分散到整个小学阶段去完成),但要求学生能将生字用电脑打出来(电脑打字比用手写容易得多)。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能做到会认、会读、会用电脑组词、造句、写短文,并能顺利朗读课文。以这种方式进行的识字、阅读与作文教学,可使学生在一节课中,学会25-30个,通过以字带字甚至学会更多(50-60个)的生字(会读、会认,知道其字义并可正确组词),这些生字又通过在阅读中的复现得以巩固。由于是在网络环境下兴趣盎然地在阅读故事或寓言的过程中

13、学习,所以尽管每节课的生字超出传统教学的2-3倍,孩子们却并不觉得有负担。,应当特别强调的是,本试验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在于: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将汉字、阅读、作文三个教学环节孤立和割裂,而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试验中的识字教学是与阅读过程密切相关的,大量扩展阅读为高效率识字教学效果的巩固与迁移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老师为学生介绍一批内容丰富生动、且适合一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儿童网站,使学生无论在课堂或课后,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读网上的儿歌、童话及各种小故事。小朋友们在阅读了网上的材料以后,或是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可以随时在校园网的班级留言板里向老师谈自己的感想。对于谈论的内容

14、及字数的多少,老师都没有硬性的要求,只希望学生每天都能以打字的方式跟老师说几句话即可。老师对学生在留言板上的文字表达及时给予肯定或修改,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在班里当堂表扬。于是,学生由原先只能打一两句话,不到半年就发展到能流畅地打出几百字的小短文,并且能在文中较正确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部分优秀学生的一次习作,可以达千字以上,并且言之有物,个性鲜明。,(2)试验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将识字、阅读、作文三个环节孤 立、割裂的做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语文教学的重大改革;,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就是由于本试验把识字、阅读和作文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识字教学以后,立即大量

15、阅读,接着就鼓励每位学生在留言板上“写”(用电脑打出来),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完全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中心,而不是以语法分析为中心;是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环境中来学习语文,而不是主要通过词语分析、句型分析来学语文。显然,要实现这样一种创新的语文教学方式“规范易学的电脑打字”功不可没,不用电脑打字,要让一年级小学生用手写出几百甚至上千字的文章是不太可能的。而缺少“写作文”这一环节,识字、阅读与作文三结合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中心进行教学”也就成为泡影。,(2)试验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将识字、阅读、作文三个环节孤立、割裂的做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语文教学的重大改革;

16、,二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 创新试验,3 试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试验班老师除了认真抓紧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等教学环节以外,还非常注重通过鼓励发散思维、启发联想、想象、逻辑分析等多种方式结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试验班的老师关于“公鸡和狐狸”一课是怎样教的。 公鸡和狐狸一课说的是公鸡利用智慧,吓跑了想要吃她的狐狸并保卫了果园的故事。在学习了课文的生字以后,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能帮助公鸡想出更有智慧的办法吗?”、“你能想出帮助狐狸达到目的的方法么?”、“你能帮助狐狸改邪归正,让公鸡和狐狸成为好朋友吗?”、要求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出一个公鸡和狐狸的童话故事。学生从这些问题出发,在留言板上踊跃参与,仅仅一天时间就写出了98篇习作有的一人写两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