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古代政治制度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164643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8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古代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单元古代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单元古代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单元古代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单元古代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古代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古代政治制度(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配到各地,广建子国,叫诸侯国。 2、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3、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4、内容:授土授民授职,诸侯继续分封,较大的独立性。诸侯尽义务:守、战、贡、述。层层分封。,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概念),5、作用 通过分封,在新占领地建立新兴国家,周王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造成春秋战国时割据混战。,重难点突破,(1)受

2、封者包括:功臣,如师尚父;先代贵族的后裔,如神农、黄帝、尧、舜、禹之后裔;王族,如武王之弟管叔、蔡叔、周公等。 (2)目的:巩固周天子的统治。 影响:一方面: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另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在领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诸侯强大,王权衰弱,诸侯国战乱不断。,注意,西周的“封建”与封建制度的区别 (1)西周的“封建”: 即“封国土,建诸侯”,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封制度,指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给亲 戚、功臣或先代贵族,使他们在分封的区域内建立邦国。 (2)封建制度: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二、以

3、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概念),1、宗法制含义:它由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过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和子孙传承和财产政权继承制度。它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初年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以长”的传统。(都是嫡子立长,都是儿子立嫡),2、原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3、大宗小宗的关系: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大宗。 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4、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数千年来保障了统治者享受世

4、卿世禄的特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推行工具:周朝规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它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小宗示意图,6、宗法制 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主要),大、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7、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8、破坏与瓦解: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四、礼乐制度,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度的工具,五、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有严格的等级制度,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高考扫描,1

5、(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B C D 【答案】C,2(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解析】C 本题考查商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商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故选C项。,商朝内外服制度 : (1)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6、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2)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商王对参加联盟的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知识链接,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 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两个概念 2、实行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 中央集

7、权制度的建立,3、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皇位独尊 皇位世袭,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彻底否定。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帝大权独揽; 国与家同治。,郡县制:,郡县 乡里,郡守县令皇帝任命,作用:,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秦朝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的影响 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这套金字塔般统治结构的建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严苛的法律保证,特征

8、:,中央和地方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一人手里,作用及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点 (1)不同点: 分封制是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 分封的诸候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

9、禄,没有封地。 诸候国拥有很强的地主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是地主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的权力的大小。 (2)共同点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都曾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在中央管理地方制度方面,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重难点突破,(1)始皇帝为什么要严防自己的行踪泄密? (2)从材料“始皇帝幸梁山宫”这件事里,你还能解读出什么历史信息? (1)让皇帝更加神秘化,以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 (2)秦始皇见丞相从骑众,感到不高兴,也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一面。,

10、高考扫描,1(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答案】C 从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乱可以排除A。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排除B。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2(2011福建文综3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11、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

12、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答案】(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第三课:汉到元演变事实,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特点,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点梳理:,一、中央权力体系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汉朝:,中外朝制度,1.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 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知识点梳理:,一、中央权力体系的演变,2.

13、汉朝:,中外朝制度,3.隋唐:,三省六部制,1.秦朝:,三公九卿制,(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政事堂,草拟,审议,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723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知识点梳理:,一、中央权力体系的演变,2.汉朝:,中外朝制度,3.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作用:,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1.秦朝:,三公九卿制,(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中央权力体系的演变,4.宋朝:,二府三司制,(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皇帝,

14、枢密院,(宰相办公机构),度支,盐铁,户部,(计相),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最高军政机构,(副相),分 行政权,分 财权,(枢密使),分军权,一、中央权力体系的演变,4.宋朝:,二府三司制,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作用:,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5.元朝:,中书一省制,相权反弹,设枢密院管理军政; 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高考扫描,1(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

15、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考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演进三省六部制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结合题干可知唐高宗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分割了相权,从而达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故选B项,2(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 图6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考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演进中枢机构的设置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图片解读能力。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中书省”这一中枢权力机构,在元代只保留中书省,置于都城之内,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唐代实行三省制,宋代设置中书门下,明代

16、废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受命于皇帝,故选C项。,二、地方管理制度,1.秦朝:,郡县制,2.汉朝:,汉初:郡国并行制度,汉武帝时:,3.唐朝:,道、州、县三级制,安史之乱后设置节度使,“七国之乱”,“推恩令”,、设刺史,藩镇割据,(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二、地方管理制度,4.宋朝:,路、州、县三级制,中央集权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文臣任知州,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设三衙统领禁军,统兵、调兵权分离,影响:,结束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宋代以后,基本上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矛盾,导致了宋朝“三冗两积”的局面,(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四、地方管理制度,5.元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