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总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luoxia****01805 文档编号:70085645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总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历史总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历史总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三历史总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总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总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课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课教学设计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 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 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2、 【教材分析】 两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占重要的地位, 它上承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世 界形势(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下启世界格局的演变(形成了 苏美争霸两极格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题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战 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关系的变化,以及民族运动蓬勃发展。 通过自学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主要事件、大战的性质和影响等基础知识, 获得感性认识,这是本课的重点;在感性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弄清两战对中国、对世界 格局的影响,从而获得理性认识,这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通过先前的学习,了解了两战爆发的原因、主要事件、

3、大战的性质和影响等基 础知识,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不能从历史的横向纵向联 系中把握事件的内涵外延, 也不能有效的使感情得以升华。 在这里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 把积累的材料去粗取精,使认识产生飞跃,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策略】 两战的历史时间空间跨度大,内容繁杂,深度问题理解较为抽象,建议用多媒体 教学,增强直观效果。 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一战同二战作全面比较,从而了解两战的进程。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两战对中国及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循序渐进,从感性到理性,在潜移默化中使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主要

4、事件、性质及影响。 .讨论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从不同角 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构建两战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 观看影片,搜集资料,加深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空前灾难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两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忧患意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反思二战历程,树立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堂 45 分钟的分配:情景导入,呈现目标(3 分钟)自主合 作,梳理知识(12 分钟)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5 分钟)目标检测,反馈矫正(15 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呈现目标。

5、师:20 世纪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损耗,也给 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段历史作进一步对比、 综合学习, 从而深刻地认识战争的本质。让我们来共同观看一段视频,感悟两战带给人类 沉重灾难。(播放视频) 生:观看视频。 (看到战争的残酷,在他们的内心掀起阵阵波澜) (教师点,学生感, 达到情感共鸣。) 师:(借机而发,为出示目标作准备。)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思考,人类应热爱 和平,反对战争。(出示目标) 生:自我感知,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以便在自学中有针对性。 (二)自主合作,梳理知识。 师:提出要求,自主学习,利用表格,全面了解两战的进

6、程。 生:快速自学,全面了解两战的进程。在学习过程中遇见问题,可自行解决,也可小 组讨论。(此环节充分体现“自主合作”这一特性,是对学过的历史知识重新构建知识框架 的过程,也是存疑的过程。 生:交流梳理的知识。 附表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根本原因 导火线 过程开始:开始: 战役: 结束: 扩大: 进一步扩大: 转折: 结束: 发动国、 军事集团 性质 危害 (三)展开交流,精讲点拨。 师: 我们通过自学,了解了两战的时间、原因、过程及危害,但仅仅知道这些是不 够的,我们必须对两战有更深刻的认识。(出示课件:我来思考,两次世界大战对世 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 学生积极讨

7、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长将讨论结果汇总,准备全班交流。(此 环节是在构建课本知识框架基础上对知识有效地延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 附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 义国家在西亚、欧洲、非洲的统治秩序及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确立了苏美争霸为特点的两极格局。 师: 两战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那么它对中国也肯定产生了不少影响? (出 示课件:两次世界大战中国政府都参加了,结果怎样?) 生:分组讨论,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这个问题进行归纳与思考,小组成员要畅所欲 言,各抒己见,组长要将小组内研究成果加以完善

8、,并尽量形成书面材料。(交流时教师 应及时点评。) 附答案:第一次参与的结果:中国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却在一战后召开 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宰割的对象,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成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次参与的结果: 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收回台湾。 (四)反馈矫正,巩固练习。 师: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对两战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特别在两战历史的横向联 系做了较大的拓展,交流感悟,效果良好。(出示课件:我要检测,请从原因、性质、影 响等方面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合作探究。小组内部可以分工协作,两个人承担一个或两 个问题的

9、探讨任务,然后在自我回答的基础上通过交流、汇总,最终确立正确答案。(此 环节不仅仅是简单的巩固练习,也是对第一环节的反馈总结。) 附答案:相同点:.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性质有相同的一面,都有非正义的侵略的一方面。.影响相同,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 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一定程度上也削弱帝国主义的力量。 对社会主义也产生影 响 不同点:.背景不同,一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二战 是由于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引发的, 德意日为了转嫁危机, 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性质不同,一战至始至终都是侵略的非正义的,二战一开始是侵略战争,可后来演化成 为

10、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影响也不同,二战的影响能更深远一些,严重削弱了帝国 主义国家的力量,使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一个变成一系列,第三世 界国家不断崛起。 师:通过学习本专题,我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出示课件:盘点收获)好,让我 们一块交流感悟,盘点收获吧! 生:学生畅所欲言。小组长汇总整理,成为书面材料,班上交流发言。交流时可对他 组的成果提出质疑或补充,展开激烈的讨论,把课堂推向高潮。(此环节不仅是知识、能 力的感悟,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树立忧患意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树 立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信念。教师应不断巡视,点拨,但教师切记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 以便可

11、以让他们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附参考答案.和平来之不易, 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 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团结就是力量。 .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 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 界和平与发展, 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师:盘点历史,收获知识。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建设一个和平、

12、稳定、持续发展的 人类家园吧! 【板书设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盘点收获 构建框架提高能力情感升华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所谓“和谐”,是指师生之间是一种真情平等 信任的相互关系,教师能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 研究者,而学生才是知识的构建者,是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求主动的 进行知识的构建。只有通过自主知识的构建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才能得以 发挥,情操才能得到陶冶,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安排本课时,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畅所欲言,都体现了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在其中起到了个“点引结”的作用,从而创造了一种 良好的和谐的氛围,有效地开展了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