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城市的服务功能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078217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城市的服务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不城市的服务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不城市的服务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不城市的服务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不城市的服务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城市的服务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城市的服务功能(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的不同等级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小测试:请你列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的城市名称?,上 海,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大城市,20万50万人口: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小城市,1、划分标准:,2、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城市人口规模,1、什么是城市的服务范围?,2、城市为区域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3、城市的服务范围固定吗?,购物、就医、求学等,不固定,服务范围:是指某种企业或商店接受服务的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范围,也称服务地,阅读25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第25、26页“活动” 依据表2.1

2、,可以知道枣强镇人口有11万人,为小城镇,它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多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对于枣强镇附近的居民来说,距离近,前往该地的频率大;衡水市人口有29万人,为中等城市,它提 供的服务种类较多、级别提高,多 是人们生活所需的耐用品、 较高的服务,对于枣强镇 附近的居民来说,距离较 远,前往该地的频率较少;石家庄 市人口有231万人,为大城市,它提 供的服务种类丰富、级别较高,对于枣 强镇附近的居民来说,距离远,前往该 地的频率更少。 (1)枣强,(2)衡水,(3)石家庄。,二、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本身+附近的小城镇+广大农村地区,范围不固定,无明确界限,结论,小城市服务种

3、类少、级别低、范围小 大城市服务种类多、级别高、范围大 大城市具有中小城市的所有职能,同时拥有中小城市所没有的职能,县城一般服务本县;省会城市一般可覆盖全省; 北京、上海服务范围可扩展到全国,城市等级是一成不变的吗?,城市等级变化需要什么条件?,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同时也位于中国大陆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的扩大需 要的基本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丰富的资源条件,三、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先阅读课本27页的文字,再回答28页的思考题,读图思考,1、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

4、级?,2、不同等级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3、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4、你能解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吗?,三个等级,级别高、距离远;级别低、距离近,高等级包含多个低等级;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级别高、数目少;级别低、数目多,活动,1、请找出图中城市有几个等级。,2、尝试找出每一等级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线条颜色,并叙述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及其相互关系。,嵌套:就是低等级城市及其服务范围被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所包括,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又被更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所包括,整个系统都是如此。,阅读2829页阅读内容,思考,1 了解A、B、C三级各自的服务功能和人口规模。,2、请找出

5、A、B、C三级居民点数目,及各自的分布特点。,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读图2.16,回答问题 1、图中共有 级居民点,最高级的是 ,共有 个,最低级的是 ,共有 个。 2、图中数目最多的是 级居民点,服务范围最广的是 级居民点。 3、图中高一级居民点的位置与低一级居民点的位置关系如何?同级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如何?为什么这样设置?,3,A,1,C,19,C,A,高一级居民点尽量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同级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尽量相等;最大限度方便圩田上全体居民,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得出:,城市等级高的,相距较远,数目少,提供服务种类齐全,服务范围广;城市等级越低,城市之间相距较近,数目越多,提供服务种类较少,质量较低,服务范围小。,本课结论,小城市服务种类少、级别低、范围小、数目多、距离近 大城市服务种类多、级别高、范围大、数目少、距离远,在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