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派学习理论》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075464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派学习理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认知派学习理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认知派学习理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认知派学习理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认知派学习理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派学习理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派学习理论》ppt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认知派学习理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冷英,复习: 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联结派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与华生的“替代-联结”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联结”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观察-联结”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 新经验的过程。 三个共同特点: 1、简化了学习过程内部操作过程,把它只看作S、R发生联系; 2、简化了学习结果,把学习结果看成若干兴奋点形成的通道; 3、注重了学习的外部条件(外部强化)而忽略内部条件(内部动机)。,预习: 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认知派学习理论 格式塔派的完形学习理论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2、布鲁纳的结构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 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 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三个共同特点: 1、把学习过程看成复杂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2、认为学习结果是形成反映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 3、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注重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注重学习的认知性条件(过去经验、背景知 识等)。,第一节 格式塔的认知完形学习理论 第二节 托尔曼的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第三节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第四节 奥苏贝尔

3、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第五节 建构主义的认知建构学习理论,课 程 大 纲,第一节 格式塔的认知-完形学习理论,一、人物简介,马克斯韦特海默 沃尔夫冈苛勒 库特考夫卡,(一)马克斯惠特海默 1880年4月15日出生于奥匈帝国时的布拉格。1904 年获得符茨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维也纳大学,柏林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就职,1910年夏季,当韦特海默在去度假地的列车上突然领悟到视觉运动的知觉时,便在法兰克福下车,购得一只玩具动景器,并在他的旅馆房间里开始了知觉实验。不久,他便把该项研究转入法兰克福学院舒曼心理学研究所,在那里W苛勒和K.考夫卡充当了这些实验的被试,并共同阐释了有影响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原

4、理。 1912 年发表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标志着格式塔学派的正式开始。,(二)沃尔夫冈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曾先后就读于杜平根大学、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1909 年获柏林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应聘于法兰克福大学。在著名的 M.普朗克指导下,他接受了物理学方面相当深入的训练。在这里,他和考夫卡成为同事,并在 1910 年和韦特海默相识,并承诺和考夫卡一起做他研究似动现象实验的助手和被试,从此三人合作继续研究,终于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派。,1913年,苛勒接受普鲁士科学院的邀请,到腾涅立夫岛(Tenerife)岛研究黑猩猩的学习。在

5、他到达6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致使他在那儿滞留 7 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根据对黑猩猩的实验研究结果,于1917年出版猿猴的智力。,五、主要代表人物,(三)库特考夫卡 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人,出生于德国柏林, 1903 1908 年间在爱丁堡大学、柏林大学修哲学和心理学, 1909 年在斯顿夫的指导下获得了博士学位, 1910 年,考夫卡到法兰克福,同韦特海默和苛勒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始了长期的和创造性的合作, 1911 1924 年,他受聘于基赞大学研究脑损伤和失语症病人的研究工作, 1922 年发表了知觉:格式塔心理学引论, 1924 年考夫卡为逃避德国纳粹去美国,先在康奈

6、尔大学后在威斯康辛大学任访问教授, 1927 年担任斯密斯学院教授,一直工作至其去世。主要著作有心智的发展、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等。,二、经典实验之棒子系列,二、经典实验之箱子系列,三、基本观点,(一)从学习的结果来看, 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 (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 第一,学习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系活动,而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这种组织的方式遵循着知觉的规律。 第二,学习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所谓顿悟(insight),就是领

7、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三)从学习的条件看, 没有提出过多的条件,仅仅提到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意识形成的。,四、贡献与局限,贡献 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 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激发了随后一系列研究。 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局限 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先验本能,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一些数学测验中的问题经常使人误入歧途,例如,“130名学生要去郊游,每辆车能容纳50人,共需要多少辆车?”学生经常得出

8、一个带小数的答案,而且并不觉得荒唐。如何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思考,第二节 托尔曼的认知符号学习理论,一、人物简介,托尔曼 (Edward Chase Tolman,18861959)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力图客观了解行为的目的性。对学习心理学有较大的贡献,提出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量的概念,弥补华生古典行为主义的缺陷。,二、符号学习理论的产生,对行为的观点: 分子行为和整体行为,对整体行为的观点: 指向目的性是首要特征,学习是有目的的 整体行为:S-O-R,中介变量的提出: 有机体内正在进行的东西,实证研究 1、位置学习实验(针对联结): 2、潜伏学习实验

9、(针对强化) 用于证实白鼠顿悟的实验迷津 潜伏学习实验,三、经典实验,四、基本观点,学习实质 学习不是简单的SR的联结,而是SOR的过程,结果形成“认知地图”。(O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内部变化) 学习结果 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情境的“认知地图”,它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是情境整体的领悟。 学习过程 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根据预期进行尝试,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即形成了整体的认知地图。,五、贡献与局限,贡献 把认知观点引入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派将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观点。 重视学习的中介变量,强调学

10、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 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严密的实验,其研究范式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先行作用。 潜伏学习的发现,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示。 局限 提出的目的、认知、期待等中介变量本身很难精确测量。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忽视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异。,补充:,名词解释: 完形 顿悟 认知地图 潜伏学习,补充:,名词解释: 完形:格式塔学派认为,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形”,与之相应,有机体头脑中存在着与环境相对应的一个“同形”,这样有机体能与环境保持平衡。有机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有机体头脑中的形就会出现缺口,在这种情况下,有机体就会重新组织知觉,通过这种组织作用,弥补缺口,产生与这个

11、新情境一致的新的形。 顿悟:指学习者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它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 认知地图:指在动物学习实验中,动物为了达到目标,首先要对环境进行熟悉,环境中的达到目标的路径在头脑中留下的图像如地图一般,这种地图就叫认知地图,它是“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 潜伏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当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反应,但以后受到强化的影响,立即引起积极的学习行为,这种受强化以前的学习称为潜伏学习。,第三节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一、人物简介,布鲁纳(1915),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布鲁纳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

12、一位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他在1959年任美国科学院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主持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中小学课程改革会议;1960年任总统教育顾问;1952年当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理事长;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二、理论背景,1957年10月4日,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朝野震惊,担心自己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苏联。他们认为,美国之所以在发射卫星上落后于苏联,主要是美国的教育存在问题,未能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为了与苏联抗衡,他们决心改革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1959年,美国全国科学院召集一

13、批数理学科的著名专家和一些心理学家在伍兹霍尔开会,讨论中小学数理学科教育改革问题。布鲁纳担任会议主席。会议结束时,他就所讨论的问题作了总结。会后,该总结以“教育过程”为书名出版。,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一)学习的结果: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二)学习的过程: 是主动积极地进行类目化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类目化活动就是将新知识形成新的类目,并将新类目纳入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中去。 (三)如何促进学习: a、知识的呈现方式:类目化过程应该是自下而上,从具体到 一般,从低层到高层。应该向学生提供较、较低层次的类目或事物,让他们去“发现”新的类目与类目关系。 b、学习的内在

14、动机:布鲁纳认为,要使学生真正能愈来愈自觉地、持久地学习,必须使学生得到“内在奖励”。所谓“内在奖励”,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习本身对学生产生“诱惑力”,使学生能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本身获得满足和愉快。,四、教学理论基本观点,(一)强调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作为教材,强调基本结构的早期获得。,布鲁纳说:“我们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什么是“结构”?结构就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基本原理、基本观念。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掌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观念。 为什么要强调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呢?布鲁纳认为,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原理,才能更深

15、刻地理解这门学科;只有把具体的事物放到知识的结构里去,才容易记忆和便于运用;掌握了基本结构,才能举一反三,有助于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 例如,学生在学习代数时,如果掌握了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这三个基本法则所体现的思想,那么他就能认识到,他以后所要解的“新”方程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其实都是这三个基本法则里学过的东西。,四、教学理论基本观点,(二)强调发现学习,让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布鲁纳和数学家迪因斯(Z.P.Dienes)合作设计了一个发现教学法的经典例子。 教学任务是引导儿童发现二次方程式的因式分解的规律。 实验教学步骤: 首先让儿童熟

16、悉表示数量的积木块,即迪因斯积木块。儿童可以玩弄这些积木,以获得知觉经验。,四、教学理论基本观点,然后,告诉他们,大正方形是正方形,它的边长不知道,可以用x表示,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长方形的长边边长为x,短边边长为1。让学生用这些积木拼成一个比大正方形积木更大的正方形积木块,并要求儿童记下每个大正方形所需各种积木块的数量,儿童会搭出一系列正方形并进行记录。,第三,学生会描述上图为“这个新拼正方形面积是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x2)加上两个长方形面积(1x+1x),再加上一个小正方形面积(12)。,四、教学理论基本观点,第四,学生会描述新图为“这个更大的正方形面积是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x2)加上四个长方形面积(1x + 1x + 1x + 1x ),再加上四个小正方形面积(12+ 12 + 12 + 12 )。,四、教学理论基本观点,第五,这时可以告诉学生有另一种表示新拼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即(x+1)(x+1)。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