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史地]认识论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012710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史地]认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政史地]认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政史地]认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政史地]认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政史地]认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政史地]认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史地]认识论(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一、实践 (一)、实践的含义 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的物质活动,自觉能动的活动,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科学实验)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重点) 三、实践的作用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四、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一、实践,(一)、实践的含义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 (三)、实践的基本要素 (四)、实践的基本形式,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最基本的特征) (3)、实践是社会性、历

2、史性的活动。 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1)、实践的主体人 (2)、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 (3)、实践的手段工具等(4)、实践的结果,返回,实践的基本形式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实践中逐步分化和发展起来的新的实践形式。 包括改造自然的实验,也包括改造社会的实验。,返回,认识,1、概念: (1)、认识的含义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3)、真理与科学理论 2 、认识的根本任务 3、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为什么说(或如何理解)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的发展规律? -认识辩证发展过程的原理及

3、其方法论,认识,含义: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获得认识的两个具体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唯物论) (2)、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辩证法) (3)、两者相互依存。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事物现象,事物本质和规律,感觉器官直接反映 感觉,知觉,表象,抽象思维间接反映 概念,判断,推理,认识的低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3)意识、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谬误、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

4、物质概念对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概念对应。二者都有正确、错误之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之分。 (2)、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过程两个不同质的阶段,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3)、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真理既有可能是理性认识,也可能是感性认识,科学理论属于理性认识。,了解:,2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5、-为什么? -怎么实现和完成?,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从认识的水平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牢固、可靠。 从认识的作用看,正确的理性认识较正确的感性认识更能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怎么实现和完成?(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三个条件),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创造条件,3、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为什么说(或如何理解)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了解)? -认识的发展规律? -认识辨证发展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第一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实践到认识) (

6、认识的根本任务) 第二次: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从认识到 实践)(认识的根本目的),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往往只是某一层次、某一领域、某一发展阶段上的认识; 整个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因此,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无止境的。,寻求真知是“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认识辩证发展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只要了解)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

7、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 (2)、方法论要求(记忆) 这一观点要求我们不能把认识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浅尝辄止,而应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把认识向前推移。反对满足现状、不求甚解、静止的观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重点、完整背),1、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具体)、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活动。 3、,(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

8、一标准。,3、实践(第一)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反对片面夸大认识反作用,的唯心主义;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形而上学;也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 。),观点理解,(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

9、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举例: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一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第一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实践到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 第二次: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从认识到 实践)(认识的根本目的),观点理解,(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所谓正确认识就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反之,则为错误认识。 (2)、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朋以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相符。 (3)、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是实践,这是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它一方面受主观

10、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 (4)、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三、实践的作用(知道),(总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总论)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

11、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ABC),(总论)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ABC),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四、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1、人民群众的含义: 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3、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原因(哲学根据): (2)、基本要求: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4)、青年学生要走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原因 要求:,如何理解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1)、总论: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具体表现: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发

12、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表现: ABC ) 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导作用。,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1)、原因(哲学根据): (2)、基本要求: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4)、青年学生要走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原因 要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 相信群众才能依靠群众 相信、依靠群众,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一,“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即把读书(间接经验)和实

13、践(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第二,应该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转变。,认识的(唯一)来源: 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复习),单项选择题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回答2829题。 2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29、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1、医生治病 2、法官办案 3、文艺演出 4、调节分配结构 A、2、3 B、2、4 C、3、4 D、1、4,C,B,年高考考题再现(认识论),复习要点,1、什么是实践?基本要素有哪些?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基本特征有哪些? 2、什么是认识?认识的两个具体途径的关系如何?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4、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 6、科学理论如何指导改造客观世界? 7、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8、人民群众和实践的关系如何? 9、认识、理论、科学理论的关系如何? 10、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 1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