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流派》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005187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质流派》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特质流派》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特质流派》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特质流派》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特质流派》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质流派》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质流派》ppt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特质流派,重要的特质理论家 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寻 特质理论的应用与争论 特质流派的相关研究,特质理论强调人的个别差异和个体的整体功能。 特质论并不把人格分为绝对的类型,而通常认为存在一些特质维度。人们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在这些维度上表现程度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特质类型。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特质的分类、表现和产生的基础。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研究及自陈测验的人格评鉴技术。,第一节 重要的特质理论家,高尔顿奥尔波特 亨利莫雷,一、高尔顿奥尔波特 (Gordon Allport,18971967),美国人格心理学家。193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2、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重要贡献 关于特质的分类 关于特质的研究方法 机能自主性 自我统一体,(一)关于特质的分类,特质的概念 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 :特质是指个体内在的系统和倾向,这种系统或倾向使个体以独特的方式知觉情境,并对各种极不相同的情境作出相同的反应。,(一)关于特质的分类,共同特质 指某种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 指某一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独特的倾向,奥尔波特又将其称为个人倾向。,(一)关于特质的分类,首要特质 个体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一个人只要具备这种特质,他的每一动作几乎都可以追寻出它的影响。 中心特质 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种重要的

3、特质。这是个人最有特点的特质,而且经常表现在行为中,很容易识别。 次要特质 一些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的不太重要的特质,较少为人所知。,(二)关于特质的研究方法,常规研究方法(整体研究法) 共同特质 特殊规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中心特质(来自詹妮的书信),(三)机能自主性,机能自主性 一个成人现在进行的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即是说过去的动机和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四)自我统一体(统我),“自我统一体”即“统我” 刚出生的儿童并没有把自己与所处的环境区别开。逐渐地,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与这世界上的其他物体有区别。婴儿很快就会发现,与环境中的其他部分不同,他们可以控

4、制自己身体的运动,而且在身体的某一部分被碰触的时候就能够感觉到。由此,儿童产生了自我认同感和自尊,直到最终发展为对自我的充分认识。,二、亨利莫雷 (Henry Murray,18931988),美国人格心理学家,主题统觉测验创作人。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一个富裕家庭 ,因肺炎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他曾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及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终身成就奖。曾被誉为“美国出生的最重要的人格测验之父”。,(一)人格结构,本我:包含积极的、建设性的冲动。 自我:引导本我趋向一种适当的表达形式。 超我:来自以往经历的内在的行为调节者。 自我理想:指的是个人的希望,即个人对某一未来时刻的自我所有的想

5、法。它与超我有密切关系,可同超我接近一致(在正常人中),也可能与超我相反(在罪犯或精神病患者中)。,(二)人格理论,需求压力论 心因性需要是人格的基本成分。 27种心因性需要。 每个人都可以用人格的需要层次来加以说明。 莫雷认为个体需求的产生有内在与外在因素。需求存在时即对个体构成一种压力,因压力而促使个体在环境中寻求满足而表现出行为。 (秩序需要),在某种条件下以某种特定方式作出反应的可能性或者准备状态。,贬抑、成就、亲和、攻击、自主、逃避指责、抵抗、辩解、遵从、支配、表现、逃避伤害、逃避受辱、养育、秩序、游戏、拒绝、感知、性、求助、理解,(三)主题统觉测验( TAT ,Thematic A

6、pperception Test),主题(thema) 莫雷将因某种需求产生压力之后又引起行为的过程,称为主题(thema)。主题可视为复杂行为的单元,个体的人格即由无数主题构成。,(二)主题统觉测验( TAT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莫雷基于主题为人格基本单元的理念,于 1936 年和 C.D.摩根合创了一种人格测验,称为主题统觉测验。该测验包括 20 张含意不明确的图片加一张空白卡片。 施测时,按受试者年龄性别选取部分图片,要他凭自己主观意识,叙述一个故事,故事内容不予限制,但需符合四个要点: 图中显示什么情境; 该情境因何产生; 未来将有何种演变;个人感

7、想如何。,(二)主题统觉测验( TAT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主题统觉测验的主要假定 被试在面对图片情境时所编出来的故事常会与其生活经验有联系。被试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隐藏或压抑在内心的动机、欲望以及矛盾穿插在故事中,进而把个人的心理历程“投射”出来。,第二节 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寻,卡特尔 大五 大七,一、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B. Cattell,19051998),英国和美国心理学家,最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他出生于英格兰斯塔福德郡,逝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卡特尔是一个多产的作者,发表了 500 多篇学术论文,55 部专著以及超过 30

8、以上的规范化测试。他于 1928 年发表第一篇论文时 23 岁。卡特尔的著述不仅数量上惊人,而且在质量上也同样给人深刻印象。,(一)人格的16种根源特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Cattells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 持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 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 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 实验性(Q1)、独立性(Q2) 自律性(Q3)、紧张性(Q4),(二)关于特质的分类,个别特质 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独特因素,是单个个体所具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 用因素分

9、析法得到的共同因素,是人类所有社会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二)关于特质的分类,表面特质 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常常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根源特质 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的后面,深藏于个性结构的内层,必须通过表面特质的媒介,用因素分析法才能发现。它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和个格的基本因素。,(二)关于特质的分类,体质特质 在根源特质中,有些特质是由遗传决定的,称为体质特质,如因素A(乐群性)。 环境形成特质 在根源特质中,有些特质是环境决定的,称为环境形成特质,如因素Q1(实验性)。 一个根源特质不可能既归因于遗传,又归因于环境,而是非此即彼,只受一个方面的影响。1

10、6种根源特质有些是由遗传决定的,有些是文化决定的。,(二)关于特质的分类,能力特质 是决定个人如何有效地完成某一任务的特质,它是个性的认知表现。智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质。 气质特质 是描绘一个人在接近他的目标时如何行动的特质。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一般“风格与节奏“,决定一个人的情绪色彩,是个性表现。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属于体质根源特质。 动力特质 使人朝着某个目标行动,是个性的动机因素。卡特尔又从动力特质中区分出来本能特质和习得特质等。,(三)人格的成长与发展,三种学习类型 条件反射 个体建立起旧反应与新刺激之间的联结。 奖励学习 学习执行一种能产生奖励的反应,个体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进行活

11、动的。 整合学习 是最重要的一种学习,强调行为的表现是同时作用于同一情境的各种不同的动机推动的。,(三)人格的成长与发展,“多重抽象方差分析法”(MAVA) 决定每一种特质在其发展中遗传与环境影响的变异数。 家庭内环境差异 家庭间环境差异 家庭内遗传差异 家庭间遗传差异,二、人格的五因素结构理论(大五),应用:工作岗位上的“大五”,多数研究都表明,在大五人格因素中,尽责性是工作绩效的最佳预测指标。 人格也许能够说明工作绩效变异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它只是影响个体工作表现的诸多重要变量之一,仅仅根据测验分数就作出录用和晋升的决定也是不明智和不公平的。,三、人格的七因素结构理论,五因素模式的缺陷 其一

12、,五因素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中人格的所有方面; 其二,进行因素分析前的选词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特里根:人格的“七因素结构模型”。,三、人格的七因素结构理论,正情绪性(抑郁的、勇敢的、活泼的); 负效价(心胸狭窄的、自负的、凶暴的); 正效价(老练的、机智的、勤劳多产的); 负情绪性(坏脾气的、狂怒的、冲动的); 可靠性(灵巧的、审慎的、拘谨的); 宜人性(慈善的、宽宏大量的、谦卑的); 因袭性(不平常的、乖僻的)。,第三节 特质理论的应用与争论,一、人格的特质测量,存在的问题 作伪:有时受测者会故意在自陈问卷中提供错误信息。 粗心和破坏行为:施测中被试可能会对冗长的测试感到厌烦,干扰对测试

13、项目的认真阅读;有时会故意或随意报告一些错误信息以破坏研究计划或诊断工作。 反应偏向 社会赞许性偏向指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自己受人赞许的一面。 默认偏向指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可能同意测验中的问题。,二、人格特质领域的争论,词汇假设的合理性问题 因素分析的合理性问题 特质能否准确预测行为 描述、预测还是发展、改变,非常突出的、与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体差异会被人的自然语言所编码、表征。,词汇假设合理性的前提还未达成共识; 因素分析法受研究者主观影响太大; 忽视了人的复杂性、独特性及人格的动态过程。,特质能对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做出准确预测,即特质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关键是要提供一种关于情境的心理特

14、征的合适表述。,特质论者注重描述和预测,忽视解释和控制。尽管它发展了大量的问卷测量,但对于那些有极端特质的人并没有提供改正的措施。特质论是人格理论中为数不多的没有发展起自身关于人格治疗方法的理论之一。,三、特质理论的优势与局限,优势 坚实的实证基础。 在实践中的大量应用。 引发了大量的研究。 局限 揭示问题行为方面缺乏应用性。 没有一个统一的框架结构。,第四节 特质流派的相关研究,成就动机 A型B型行为模式 社交焦虑 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一、成就动机,含义 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特征 偏好有一定挑战但却又不是太多的活动; 喜欢由个人承担

15、结果的任务; 偏好能够获得反馈的任务。,(一)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高成就动机者似乎能更好地评价自己,更好地了解今后所从事职业的责任,能更好地选择与自身能力和机遇相一致的职业生涯。他们在选择职业时,能采取一种明智且实际的策略,并开辟一条有可能带来适度挑战和风险的事业之路。,(二)对行为方式的预测,成就动机的高低导致哪些行为方式的差异? Mohone(1960)评定了密歇根大学学生的智力测验分数、平均成绩和专业的事业抱负,发现在职业选择上,有81%的高成就动机者的选择被认为是“符合实际的”,而低成就动机者的选择切实可行的却只有52%。 有研究发现,成就动机得分较高的女大学生会比得分低者寻求更具挑战

16、性的职业。 其他研究:想使家庭和事业相结合的少女比无心追求事业的少女有更高的成就动机得分。,(三)对成功行为的预测,高成就动机者适应工作和开创事业的情况? 一项全美范围内的调查表明,高成就动机的男性报告了比低成就动机者更高的工作满意感,他们更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更愿意工作而不是娱乐(Veroff,1982)。 有研究者(Jenkins,1987)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在大学期间的成就动机水平只对职业女性在32岁时的工作价值、事业观念和满足感来源有预示作用。,(三)对成功行为的预测,一纵向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31岁所显示出来的高成就动机是与十年后的高收入有关。 成就动机较高的美国男性在职业选择上会倾向于向商界发展。在McClelland(1961)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功欲望极强的男性大学生所显示出的个人兴趣和价值模式与证券商、地产商、工厂管理者、推销商等相似。 McClelland在1965年对一批男大学生实施了TAT,得到他们的成就动机得分,14年后发现做企业家的人中当年被认定为高成就动机者的占83%,而非企业家人士中当年被认为是低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