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004776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射洪中学高2018级2018年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生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

2、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A. 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B.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C. 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D. 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宗法制。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问题,排除B;根据题干材料推断不出BC;材料表明有儿子继承王位的受到尊敬,体现宗法师系观念已大大加强。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

3、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 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 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 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 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故A正确,排除。天子与诸侯不都是宗族姻亲关系,也有功臣现代帝王后裔,故B错误,符合题意。分封制规定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故C正确,排除。材料反映了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故D正确,排除。考点:古

4、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世官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了解决王位继承和爵位继承的问题,采取的适当方法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的宗法制,故B项正确;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解决继承问题的制度,故A项错误;世袭制无法解决王位继承和爵位继承到底由哪个儿子继承的问题,故C项错误;世

5、官制是西周的选官制度,和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4.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后,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A. 以年龄为准则B. 以血缘为纽带C. 以等级为核心D. 以德才为标准【答案】B【解析】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秦朝确立包括皇位世袭在内的皇帝制度直到清王朝的覆灭。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以血缘为纽带,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5.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于陈(地名,今河南淮阳),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这表明“陈”源于A. 出生居住地B. 古代的官职C. 周朝分封制D.

6、父祖辈的字【答案】C【解析】【详解】周武王“封舜的后裔于陈,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这说明陈姓源于西周的分封制,故C项正确;“陈”不是陈姓出生居住地,故A项错误;“陈”也不是古代的官职,故B项错误;“陈”不是父祖辈的字,故D项错误。6.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可知A. 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B. 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C. 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D. 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故A排除。分

7、封对象不都是宗族血亲,也有功臣等,故C排除。血缘亲疏是宗法制的特点,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适当扩展相关知识。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7.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1962年湖北随州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墓。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A. 周统治中心在随州 B. 分封制遭破坏C.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D. 宗法等级森严【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

8、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朝统治中心先在今天的陕西境内的镐京,后在今天河南境内的洛邑,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文字“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九鼎八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墓主僭越了周朝礼制,说明此时应为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题文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点睛:领会题意,抓住关键词。关键词“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九鼎八簋”;考查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不是青铜器制作。8.据春秋记载,从

9、公元前722年到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达33次,而朝周王者仅3次。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 礼乐制度的破坏 B. 井田制度的瓦解 C. 分封制度的崩溃 D. 诸侯势力的崛起【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而材料中没涉及与此相关的内容,故可排除A;井田制度的瓦解和分封制度的崩溃应是这一现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可排除BC;到了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势力的崛起,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这一现象,故选D。9.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商王每日

10、必定要占卜,遇事也必定要占卜。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D. 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事也必定要占卜”,这说明商代政治具有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商代还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禅让制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故D项错误。10.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这

11、一现象的出现源于A. 分封制B. 世袭制C. 等级制D. 宗法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是源于嫡长子继承制度为核心的宗法制,故D项正确;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故A项错误;世袭制不仅包括皇位世袭,还包括官位世袭,故B项不太符合材料信息;等级制是上下尊卑的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11.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A. 封建社会B. 分封制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依

12、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教材中西周的“封建制度”指的分封制,大陆教材指的是封建社会,故A项正确,B项错误;君主专制指的是君主权力至高无上,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指的是中央对地方拥有绝对权威,故D项错误。12.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人,姬姓立国者40人。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A. 等级B. 血缘C. 嫡长子继承D. 世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从材料“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姬姓立国者40人”可以看出同姓亲族在分封的诸侯国所占的比例一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分封制的特点是血缘关系是分封制的前提。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13、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特点13.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 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 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 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 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答案】C【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由此可见“大邦维屏”指分封制,即“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而“大宗维翰”体现了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宗法制,故选C。AB没有全面涉及材料的信息,排除;三代时期,最高权力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突出的是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认识。宗法制与

14、分封制是西周社会的两大政治支柱,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分封制是“表”,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宗法制是“里”,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和基础。14.祠堂是族人们祭祖的地方,福建农村王姓家族还保持着家族祠堂。该家族从高至低的辈分排序中,有一组是:怀、宗、维、大,民国元年除夕主持祭祖的是“宗”字辈的王宗烨。按照宗法制,这个人在“宗”字辈中一定不是A. 小宗B. 大宗C. 嫡长子D. 族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这个人一定不是小宗,因为在宗法制下,小宗是没有资格祭祖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

15、治制度宗法制15.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 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B. 消除诸子之间的尖锐矛盾C. 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D.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说明宗法制的目的是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故A项错误;宗法制无法消除诸子之间的尖锐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故D项错误。16.“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A. 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 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C. 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D. 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题干的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其“嫡出”即血缘关系,依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