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稿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699962 上传时间:2017-05-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稿(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稿各位院士专家,各位来宾,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各方面代表齐聚一堂,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脉国土资源科技发展大势,共商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提出“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定位,进一步把牢了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三年实践表明,这一定位完全符合中央要求,得到了各方面充分肯定。与此同时,部党组也一直在深入思考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动力问题,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必须解决

2、好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相继出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特别是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J为全面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凝聚形成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动力指明了方向。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

3、的引领作用,超前谋划、科学布局、用心指导,加快国土资源战略科技创新步伐。部党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两年前就着手筹备,多次进行专题研究。会前制定了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及配套文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领域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会议做了充分准备。根据部党组研究的意见,下面我讲四个问题。一、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科技创新始终是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土资源事业是科技和人才密集型事业,地质、海洋、测绘地信、土地等各领域发展,不仅需要基础理论支撑,而且极大地依赖技术方法和仪器装备不断创新。可以说,国土资源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回顾

4、历史,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指导下,我们以满足国J家重大需求为己任,用科技创新推动了国土资源事业的起步和腾飞。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对地质工作的需求非常迫切。毛主席说:“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 ”1952 年,地质部成立后的第一个重要会议,就是研究地质工作的大转变、大发展问题。当时分管地质工作的陈云同志指出:“大转变、大发展就是根据国家需要整体规划,采用非常规的、创新的办法开展工作,不能象过去那样做多少算多少。 ”在中央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从人才队伍建设入手,组建院校、培训骨干,队伍规模由建国初期的几千人迅速发展到“一五”末的 20 万人,其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四分之一

5、以上,知识密集程度仅次于当时的中科院和教育部。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找矿会战,很快取得一批重大找矿成果。其中,找油突破最令国人振奋。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打破国际权威“中国贫油”的论调,提出陆相成油理论,预测了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三个区域。后来大庆、大港、胜利等油田相继发现,有力证明了这一科学预见。我们联合攻关,在广东仁化和南雄发现了大型铀矿床,为“两弹一星”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他矿种找矿也实现了大跨越,全国探明储量的矿种,1949 年只有 2 种,1952年增至 10 种,1957 年增加到 63 种,到 1966 年增加到 103 种,J至今已达 162 种。此外,地质工作在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

6、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在地质灾害防治、干旱地区找水、贫困地区脱贫等民生工程建设中,不畏艰险、奋勇当先,发挥了生力军作用。海洋事业的起步是从国家制定海洋科学远景规划开始的。1964 年海洋局成立后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新建一批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为随后组织一系列海洋调查和科学考察打下了基础,实现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战略目标。此后,又相继建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北极黄河站和雪龙船等极地调查体系,显著缩短了与先进海洋国家的差距。邓小平同志专门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测绘科学历史悠久。解放初期,为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急需,迅速组建了万人测绘队伍,

7、集中开展科技攻关,先后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基本大地控制网,确定了“1954 年北京坐标系” 、 “1956 年黄海高程系”和青岛水准原点。为提高测绘精度,又建立了新的大地坐标系和地心坐标系。最让国人骄傲的是,我们自主测定了珠峰高程为 8848.13 米,改写了英国人对珠峰的测绘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测一大队 6 位老党员J回信中指出, “40 年前,国测一大队的同志同军测、登山队员一起,勇创生命禁区,克服艰难险阻,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 ,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同志们建立的功勋。 ”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特区发展、国企改革、城镇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土

8、地调查、评价、规划、监测和整治科技的发展,提升了耕地保护水平,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加速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续写了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我们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开发“天空地”一体化土地调查监测车载系统,构建在线土地督察系统,实施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和节地技术攻关,增强了土地监测监管能力,促进了土地节约和高效利用。我们加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编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和能源分布资料图集,得到习近平总书记、

9、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的充分肯定。J“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成为我国勘查投入最多、力度最大、成果最丰硕的时期。中国特大型铀矿大营铀矿的发现,开辟了我国铀资源勘查开发新方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指出:“煤铀兼探的重大突破,对于立足国内解决铀矿资源供应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最近在贵州正安县实施的安页1 井,获得在云贵高原四个地质层位发现天然气的历史性突破,张高丽副总理批示祝贺, “希望继续扩大油气资源调查成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作出新贡献。 ”大陆深钻科学探测、青藏高原地质理论联合攻关、 “蛟龙号”载人深潜、 “海马号”非载人遥控深潜、南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等,也都取得

10、了重大进展。我们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预警研究,切实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支撑了地震灾后重建和三峡库区安全运行。强化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研究,有效服务了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和节能减排战略实施。加快现代地下水勘查技术体系建设,开展典型地区地下水循环演化研究,取得重大找水突破,为 870 万缺水群众解决了安全的饮用水源。我们推进深空对地观测体系建设,成功发射资源一号 02CJ卫星,成为高分一号、二号、三号卫星和资源三号 01 星、02星等 6 颗卫星的主要用户,信息数据国产化水平大幅提高,为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奠定了空间信息基础。我们加强国际地学合作,提

11、出和实施了若干国际地学领域重大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溶中心、地球化学中心和上海合作组织地学研究中心相继落户我国。纵观建国以来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历史,我们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努力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实现了在主要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始终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国家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引领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跨越发展,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蓄积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这是全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结果,我代表部党组,向为国土资源科技事业倾注毕生心血的老领导、老院士、老专家致以崇高敬意!向为“

12、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科技与国际合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国土资源科技事业发展的国家有关部委、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表示衷心感谢!J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基础仍然薄弱,战略导向不够明晰,原创性成果不多,关键领域还受制于人;二是体制机制缺乏活力,调查与研究脱节,协同创新不够,创新平台体系有待完善;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拔尖人才少,领军人才稀缺,创新后劲不足。这些问题制约了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必须下大气力解决。二、 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全力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实现国土

13、资源科技创新的新跨越,必须强化战略科技引领作用。与一般科技问题不同,战略科技更加注重长远导向作用、全局带动作用和基础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 ”这一重要论断,把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提升到关系国家科技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地质、海洋、测绘地信、土地领域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是向新时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出的动员令,是我们谋划“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依据。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战略科技问题,紧盯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原创性、颠覆性理J论创新,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带动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全面跃升,形成

14、有效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总体布局。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了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统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确立了“三深”战略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土地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这是规划之“要” ,也是“十三五”时期以至更长时间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共同推动“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全面实施。关于深地探测战略。开展地球深部探测,既是解决地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需要,更是国家保证能源资源安全、扩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重大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举例指出,

15、“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 1 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 米至 4000 米,而我国大多小于 500 米。 ”地球深部蕴藏了绝大部分的资源和能源,是维系万物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有学者研究认为,如果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深度达到 2000 米,探明的资源储量可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另外,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不足,与号称的“地上地下两个日本”相比,开发利J用水平差距很大。无论是解决我国能源资源需求还是开拓地下发展空间,深地探测都是国土资源战略科技的不二选择。中央高度重视深地探测问题,李克强总理批示“推动开展地球深部探测研究” ,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作出

16、部署。目前,地球深部探测已列入国家“科技创新 2030 重大项目” 。在科技部支持下,我部会同教育部、中科院、地震局等部门单位建立了协调机制,在地科院组建地球深部探测中心,组成了以地学界院士为主体的专家组和顾问组,正在抓紧编写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工程)建议书。实施深地探测战略,必须突出战略科技定位。要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梳理国内外深地探测研究成果和趋势,明确“跟跑、并跑、领跑”领域的现状和主攻方向。目标是,2020年形成至 2000 米矿产资源开采、3000 米矿产资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储备一批 5000 米以深资源勘查前沿技术,显著提升6500 至 10000 米油气勘查技术能力,争取 2030 年成为世界地球深部探测领域的“领跑者” ,在优势方向进入“无人区” 。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