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二章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领域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995589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二章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领域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二章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领域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二章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领域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二章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领域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二章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领域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二章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领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二章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领域(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领域,第一节 国际地理学研究中心的转移与研究学派 第二节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地理学发展的契机 第四节 地理学的优势领域 第五节 中国地理学近期重点研究领域,第一节 国际地理学研究中心的转移与研究学派,1地理研究中心的转移: 由近代的西欧中心现代的世界多国中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欧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和研究中心。几个主要国家相继 形成和发展各具特色的研究风格和学派(黄秉维,1981;吴传钧,1990)。,由近代的西欧中心现代的世界多国中心,古代:南欧希腊、古罗马:埃拉托色尼 、斯特拉波、托勒密等 ;中国 近代:德国(蒙斯特尔、洪堡、李特尔) 法

2、国(维达尔白兰士、白吕纳 ) 英国(兼有德国和法国学派的思想,麦金德HJMackinder、赫柏生AJHerbertson、斯坦普IDStamp) 美国(戴维斯 wMDavis的地貌轮回学说、亨丁顿EHuntington和辛普尔ECSemple的环境决定论、索尔 的文化地理、哈特向 的地理学的性质) 俄国自成体系,形成了地理学研究的另一个主要中心 :道库恰耶夫、贝尔格(自然区划、景观学)、索恰瓦(地理系统学说),2主要研究传统和学派(5大学派),(1)区域学派: 对地表各种现象的分异进行记载和描述,是地理学最古老的传统。 在20世纪初,面临着部门地理学的进一步分化,赫特纳(AHettner)强

3、调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域分异的科学,认为区域是自然与人文现象相互结合的具体体现,区域地理学是地理研究的顶峰。他提出的“区域地理样板”成为以后区域描述的原始规范。 哈特向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以区域为其研究核心。 詹姆斯James和琼斯Jones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各地方的特征及其异同。 原苏联的巴朗斯基(HHapaHcK)关于区域地理描述的见解,反映在他的“苏联地理志分区各卷的标准提纲”中,被称为巴朗斯基区域地理体系,较赫特纳的“样板”前进了一步。 现代地理学是部门与综合研究并重的科学体系,现代区域学派应在广博基础上综合,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及其要素,又包括社会经济特征和社会政治

4、行为,并应体现于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哲学命题的研究中。 区域地理学今后仍将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和有关专题研究的基础。,(2)景观学派,从发生学观点,用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并研究其发展演变的景观学派始于德国近代地理学。 “景观”一词源于德文Landschaft,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和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 施吕特尔(OSchlter)倡导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 帕萨格(SPassarge)创造了“景观地理学”一词,他不仅在小区域的详细考察方面,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对景观学做出了贡献。 索尔为代表的伯克利(Berkeley)学派研究了大量景观变迁的实例,揭示了

5、人在改变地球面貌中的作用,促进了景观学派的发展。 原苏联地理学者如贝尔格(1913年)(Cep)、苏卡乔夫(BHCyKaeB)、波雷诺夫(obIHOB)和卡列斯尼克(CBKaeH)等多偏重于自然景观的研究,认为自然景观,即自然综合体是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对象,景观的类型方向和区域方向并存。现代景观生态学已发展成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领域,侧重于研究景观的时空变化、合理利用、生产潜力以及确定人类社会与景观之间适应和优化的模式。 60年以来,在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涌现出来的土地类型研究也属于景观学派,其理论与原苏联的景观学有相同之处,但所用术语不同。这类研究重视土地资源和土地评价,现已逐渐形成土地系统的综

6、合研究。 20世纪末出现的土地变化科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也属景观学的范畴。,(3)生态学派(人地关系学派),人地关系是生态学派的主题。 拉采尔(FRatzel)创用了“人类地理学”一词,认为存在着协调的人地关系,他最早提出“生存空间”这一概念。辛普尔出版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书,阐述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各个方面,但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被称为环境决定论。 维达尔白兰士认为地理学的特殊任务是阐述自然和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即地影响人,人也影响地。地对人类活动提供了若干发展的可能性,究竟采取哪一种可能性则决定于人。他明确提出,人类的地区开发如超过其可能性或违背自然规律,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7、。白吕纳认为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美国的巴罗斯(HHBarrows)于1923年发表人类生态学的报告,主张地理学的目的是探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人是中心论题,地理学是研究特定地区的“人类生态学”。1936年帕克(REPark)进一步联系生命网络、自然平衡以及竞争、优势和演替等概念,把人与环境的关系提到地理学核心思想的地位。 当代世界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地理学从人地关系论出发再次引伸出人类生态学的概念,认为以前的人地关系只停留在地理哲学研究阶段,而现代的人地关系则注重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全球生态效应研究。当代地理

8、学研究人地关系,既有继承性,又有新发展,更富有生命力。,(4)区位学派,区位学派研究经济的区位理论,其理论来源于经济学。 杜能(GHvThnen)的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AWeber)的工业区位理论是现代区位论的先导。在这一基础上,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提出中心地理论,廖什(ALsch)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 现代地理学把分布与发展过程结合起来,强调动因,着重于区位或区位因素分析,即通过与其它有关因素的联系过程的分析,来探索地表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强调其分布规律和模式的形成,并为生产布局服务。 区域科学的创始人艾萨德(wIsard)利用各种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产业区位分析,指出应

9、从区域的综合分析中进行研究,以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建立最佳生产部门。 5060年代出现了经济基础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一外围理论、不均衡发展理论、均衡发展理论等,形成理论探索的高潮,为建立区域开发理论体系打下初步基础。70年代以来重视实际分析,将区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研究。从区域发展理论最佳区位选择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模式,最终提出区域发展的预测和对策。,(5)数量学派,20世纪5060年代,应用数学的概念和方法,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研究地理环境中广泛的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并建立各种模式以表达其理论。 西方的数量学派有3个著名的派别: 以加里森(wIGarrison)为组织者的

10、华盛顿小组,其研究从推广中心地理论、交通网络理论和其它统计方法开始,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数量地理中心; 以乔莱(RJChorley)、哈格特(PHaggett)为代表的剑桥派,以理论造诣高深而著称; 以哈格斯特朗(THgerstrand)为首的隆德派,卓有成效地开展空间扩散的探讨和时空地理研究工作。 70年代末期以来进一步研究大系统理论在地理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并与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深入研究地区自然、社会、经济、人口等过程的各种数学模型,阐明地域现象的空间分布结构规律与模式,进行有关地理结构和地理组织的演绎。运筹学的一些分支如规划论、排队论、图论、信息论和决策论等学科的内容和方法逐步引入并

11、应用,丰富和加强了数量学派的理论基础。地理学的数量化,使得地理学的理论分析更加广泛和深入。,第二节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地理学和相邻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更加广泛密切。 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从单一运动形态的研究走向多运动形态及其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综合研究,从各独立学科的个别研究转向相互联系的研究。跨学科、多层次、多兵种、大综合的研究势不可挡。相邻学科之间的横向汇合、交叉和渗透成为明显的趋势(陈国阶,1985)。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耗散结构和突变论等横断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与地理学综合性、整体性的认识论和方法不谋而合。它们为地理综合体的研究,特别是多因素相关、多功能结构

12、模拟、反馈特性分析、综合体系统概括等,提供了理论武器,促进了地理学的现代化。 从研究对象范围看,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客体的基础学科主要为地理学和生态学;应用学科有环境科学和资源科学。涉及到地球表层的大型项目计划和任务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减灾十年、国土开发整治等。这些必然促进相邻学科的汇合、理论和方法的移植,提高了地理学的水平,不断扩大和开拓研究领域,出现新的生长点,形成新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2地理学内部的综合研究加强自然人文的一统化趋势,地理学下属各分支和专门学科发展得越好,综合的要求也越迫切,但困难也越大。20世纪30年代以来,地理学专业分化的趋势比较明显,但它并不足以

13、否定“分科愈细,综合愈重要”的原则。70年代以来,综合倾向逐渐增强,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部或它们之间的综合、统一方面都有明显的反映。进一步专业分化和更高层次的综合同步进行(黄秉维,1981)。 长期以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割裂对立的二元论阻碍了地理学整体综合研究的发展。因此,统一地理学就是现代地理学。无论从地理学发展史、地理思维和社会实践看,统一的或综合的地理学是客观存在的。,3地理学的微观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不断加强,从发展趋势看,微观研究的深化主要表现为由静态的类型和结构研究转变为动态的过程和机制研究以及进一步的动态监测、优势调控及预测预报的研究。从总体上说,这些都属于地理过程的研究,

14、如地形发育、径流形成、元素迁移转化、土壤发生形成、植被演替、沙漠化、城镇化等等。 在时域上地理过程可区分为历史的、现代的和未来的几种。现代和历史过程的研究则是预测未来的根据。 自然地理现代过程的综合研究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进一步研究地理系统中的界面过程则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智能的发展,人文地理过程越来越重要。,4. 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拓宽应用研究领域更加注重应用研究,注重建设地理研究应用地理学:任美锷教授在40年代就已提出了建设地理学问题。60年代中期原苏联格拉西莫夫提出地理学的建设方向,使地理学为社会建设服务更加具体化。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倡导发展

15、建设地理学,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建设地理研究的高潮 。建设地理学针对改造和管理周围环境的有关问题,发挥地理学综合性的特色,应用定量方法,直接参与经济规划与设计方案的拟订,主要研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人口和经济的合理配置以及综合地理预报等(任美锷,1990) 。 加强自然资源评价研究:原苏联的自然资源评价在5060年代分为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和生态评价3种。现在更注重生态评价。 应用领域多元化:地理学应用研究的范围、为社会服务的领域更趋多元化。传统上地理研究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农业。现在,非农业应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开始向城市建设、建筑业、旅游业、采矿业、交通运输等领域扩展,其研究内容也更多

16、样化。从基础研究到实践应用通常需要有应用理论作桥梁。因而近年来,地理学比较重视发展应用理论。原苏联的建设地理学实际上就是一门把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地理环境定向改造、保护等一系列实践问题衔接起来的应用理论学科。,5技术手段现代化和理论思维模式的转变,对地理学发展影响较大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包括: 信息获取的遥感、遥测技术; 物质、能量、信息的测试和分析技术; 模拟与实验技术; 信息计算与处理的技术(陈述彭,1991)。 遥感、遥测技术,特别是卫星遥测大大地提高了地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方法的逐步完善,数量化方法将得到普遍的应用并逐步走向精密化。 地理学传统的思维模式(以观察材料和事实为基础,从相互关系中去认识和阐述规律、概括理论,属于经验归纳型综合)向现代地理学的综合模式发展: 有更强的整体观念,更多地从系统整体出发,使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 综合的内容更加深广,包括空间与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