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上(冯忠跃) -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985632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七上(冯忠跃) -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地理七上(冯忠跃) -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地理七上(冯忠跃) -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地理七上(冯忠跃) -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地理七上(冯忠跃) -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七上(冯忠跃) -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七上(冯忠跃) -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 理 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冯忠跃,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地理 七年级 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会思考),(会探究),(会归纳),(会比较),与同学们谈地理,重点内容 1. 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1)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整体性) (2)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域性) (3) 综合地分析问题(方法论) (4) 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当今人类社会最先进的发展观念) 3. 从生活中学

2、习地理 逻辑联系 感性 理性 无意识 有意识 学习方式:从现实生活引入 “谈话”、“聊天” “头脑风暴”由“地理”一词能联想到什么呢?,案例,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地球仪,说明:“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 有关的科学史教育。,课标解读,*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重点内容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重在科学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地球的大小重在

3、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3通过活动、框释认识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经纬网及其作用重在利用经纬网来定位 4通过地球仪的制作认识地球仪重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按图1.1的顺序设计教学顺序 直觉感知猜测推理事实论证科学证明,插入活动1,佐证“很多现象”。 设问:凭借这些证据 ,能不能肯定地球是球形?为什么?,结合“阅读材料”,可补充我国神五、神六有关情况,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角色扮演: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古人。,赤道周长: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 相当于飞机飞行50小时(800km/h)的航程; 人24小时一刻不停的步行,大约一年多的路程; 相当于我国领土东

4、西距离的倍多。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是我国陆地面积的53倍。,杨利伟在太空中能看到地球的面貌,而我们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地球表面上的人们如何看清地球的面貌呢? 引出地球仪的教学,纬线和经线,教(学)具准备:地球仪(最好学生也能人手一个) 探究:地球仪能告诉我们什么?,图1.7、图1.10、图1.11都是重点例图 落实到地球仪上 课件补充 通过表格总结,图1.12、图1.13半球划分:界线可理解掌握 判断某点的半球位置找规律,练习巩固,东半球:东经度数东经160;西经度数西经20 西半球:东经度数东经160;西经度数西经20,利用经纬网定位,P8活动题重视,多练习(

5、同桌指图练习、小竞赛),在地图和地球仪上能读出经纬度知道怎么标注,区分经纬线剧院、教室座位联想 “横纬竖经”,活动课:学生到操场上演示 课件:四川老师的CAI,15,经线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西、向东各分180,0 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 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东增东经,西增西经,15,30,45,60,90,30,45,60,90,0,本初子午线,90,105,120,145,160,180,160,145,120,105,90,西增西经,东增东经,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点,向西划分180,向东划分180,向西增大为西经,用“W”表示,向东增大为东经,用“E”表

6、示,0,30,60,90,120,150,180,30,60,90,120,150,180,西增西经,东增东经,120,0,30,45,60,75,90,105,135,150,165,180,165,150,135,120,105,90,75,60,45,30,15,15,西增西经,东增东经,北极,赤道,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线划分:,以赤道为起点,向北向南各分90,0,15,30,45,60,90,75,15,30,45,60,75,90,0,15,30,45,60,75,15,30,45,60,75,90,90,北增北纬,南增南纬,向北增大为北纬,

7、用“N”表示,向南增大为南纬,用“S”表示,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的划分,经纬线表格:,经纬度表格:,20W,北极,南极,南极,160E,160E,北极,西半球,东半球,180,0,20W,160E,西半球,西半球,东半球,0,30,60,90,120,150,30,90,120,30,60,30,90,90,60,30,60,90,30,60,90,15,45,75,15,45,75,75,45,15,15,45,75,A,G,说出上图A、B、C、D、E、F、G地的经度和纬度,并由此说

8、明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什么?,E,C,F,60,150,D,B,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重点内容 1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公转形成的四季和五带,表格总结,课件辅助教学,五带的划分,赤 道,00,23.50,23.50,66.50,66.50,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900,900,五带的划分,赤 道,00,23.50,23.50,66.50,66.50,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900,900,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赤 道,00,23.50,23.50,66.50,66.50,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9、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900,900,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天文特征,气候特征,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地图,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象等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说明:“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象等在生产、生

10、活中的用途”一项,只要求学生知道 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 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课标解读,3 地图,第三节 地图,重点内容 1地图要素的处理及教学 2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 3从地图找信息的技能训练,在地图学,对地图要素的定义是:地理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有的地图学专业书上亦称“整饰要素”)。 (1)地理要素,是指地图上表示的如水文、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行政境界等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它是地图构成要素的主体。 (2)数学要素,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这些内容是决定地

11、图图幅范围、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内容的基础。它保证地图的精确性,作为在图上量取点位、高程、长度、面积的可靠依据。 (3)辅助要素,主要指便于读图和用图的某些内容。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比例尺,1、换算小窍门 1千米100000厘米 2、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细的关系: “大比例尺看小地方,小比例尺显大地方。” 1:100000(大比例尺) 1:1000000(小比例尺) 3、距离量算:地图投影变形 (地图投影:等积投影、等距投影、等角投影),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地图上的方向,在一般地图上判断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在野外判断方向,东,西,北

12、,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在一般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1、确定中心地点。,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十字坐标,按自然方位标注东西南北。,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东门,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1、确定中心地点。,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10 N,20 N,30 N,40 N,50N,80 E,60E,40E,东,南,北,西,试判断B、C、D三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如何在经纬网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沿经纬线画十字坐标, 按经纬线方向标注东西南北。,3、指出各

13、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南极,北,北,北,A,B,C,0 ,45 ,45 ,135 ,180,135 ,90 ,90 ,30 ,60 ,北,D,野外辩方向的方法,观星法: 白天 早上起来面对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东南西北认清方向。 晚上利用北极星指示北方。,北极星,北斗七星,利用北极星指示方向,果子先染色的一面是南方。,利用植物判断方向,树叶生长茂盛的方向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即是南方。,等高线及地形部位: 图1.27、 1.28、 1.29(山脊、山谷:垂线法) 课件 模型 硬币演示,区分辨析五种基本地形类型,试画出相应的天际线并描述其特征,山地,

14、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分层设色地形图: 绿色:低平原 黄、褐等色:山地和高原 白色:雪山、冰川 浅蓝到深蓝的变化: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海陆分布,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海陆变迁,说明:”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课标解读,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重点内容 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概率演示)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拼图绘制),活动:自制几何图形,完成大洲拼图,1、各大洲分布可以用几何图形来展示。,2、取一个边长为1:2的长方形图纸,带领学生做出如图的划线,其中E是AB的中点。,A,B,C,D,E,3、标出各洲的名称。,非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 洋 洲,4、剪下每个大洲进行拼图。拼图过程中要先绘出赤道。,赤道,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重点内容 1沧海桑田 (海陆在不断变化)重在科学观念的教育 2板块构造学说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教学步骤: (1)先讨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