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苏教版必修4)(共32张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985500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苏教版必修4)(共32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苏教版必修4)(共32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苏教版必修4)(共32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苏教版必修4)(共32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苏教版必修4)(共32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苏教版必修4)(共3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苏教版必修4)(共32张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孟 子,孟子,孟子,千秋亚圣,孟子,(约前372前289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 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 世 , 孟 子 便 与 母 亲 相 依 为 命 。 孟 母 非 常 疼 爱 自 己 的 儿 子 , 曾 经 为 了 替 孟 子 找 一 个 舒 适 的 学 习 环 境 而 三 次 搬 家 。 孟 子 自 小 便 受 严 格 的 管 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后 , 便 十 分 认 真 读 书 , 稍 大 一 点 , 孟 子 变 得 十 分 贪 玩 。 孟 母 便 剪 断 织 机 上 的 麻 布 , 她 要 孟 子 勤 奋 读 书 ,

2、 要 不 然 将 会 像 那 块 麻 布 般 , 变 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 牢 记 母 亲 的 教 诲 , 立 志 成 材 。,童年,孟 子 长 大 后 , 被 孔 子 的 儒 家 思 想 所 吸 引 , 于 是 决 定 离 开 邹 国 到 孔 子 的 家 乡 鲁 国 深 造 , 其 老 师 正 是 孔 子 的 孙 子 子 思 的 徒 弟 。 通 过 学 习 , 孟 子 认 为 孔 子 是 有 人 类 以 来 最 伟 大 的人,于 是 他 立 志 发 展 孔 子 的 思 想。,青少年,孟 子 醉 心 研 究 , 终 于 名 声 大 噪 , 邹 国 和 鲁 国 国 君 也 时 常 向 他

3、 请 教 治 国 之 道 。可 惜 邹、 鲁 这 样 的 小 国 , 很 难 实 施 孟 子“ 仁 政 ” 的 抱 负 。 他 决 定 带 着学 生 到 东 方大 国 齐 国 去 。 但 是 齐 国 所 采 取 的 是 锻 炼 精 兵 使 国 家 更 为 富 强 的 政 策 , 对 孟 子 的 思 想 毫 不 理 睬 。 最 后 , 孟 子 来 到 膝 国 , 膝 国 太 子 对 孟 子 的 “ 仁 政 ” 十 分 感 兴 趣 , 于 是 孟 子 便 在 膝 国 实 行 他 “ 仁 政 ” 的 思 想 。 遗 憾 的 是 , 膝 国 是 个 小 国 , 时 时 有 被 灭 亡 的 危 险 ,

4、不 可 能 把 仁 政 推 行 天 下 。 孟 子 于 是 到 其 他 国 家 宣 扬 他 的 “ 仁 政 ” 思 想 。 可 是 没 有 一 位 君 主 愿 意 实 施 他 的 政 策 。 孟 子 放 弃 继 续 宣 扬 仁 政 的 念 头 , 决 心 写 书 建 立 学 说。,成年与晚年时代,孟子的仁政思想,1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 邦国的主权在民: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3 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4 政事以民为归宿,5 用人以民意为准:选拔、杀掉某些人,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不能只听大臣、大夫之言,6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7 施仁政应使百姓

5、安居乐业,8 反对不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名 ,字 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 , 孟子是记录孟子 、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 劳 其 筋 骨 ,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 增 益 其 所 不 能 。 男 女 授 受 不 亲,孟子名言,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

6、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给下列字注音,1、王好战:,ho,2、弃甲曳兵:,y,3、数罟不入洿池:,c g,w,4、衣帛:,5、鸡豚狗彘:,tn,zh,6、庠序

7、:,xing,7、饿莩:,pio,Y bo2,1、河内凶: 2、何东凶亦然: 3、察邻国之政: 4、寡人之民不加多: 5、请以战喻: 6、填然鼓之: 7、是亦走也: 8、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荒年,也是这样,政治,管理,更、再,请允许我;说明,打比方,名词作动词,敲起鼓来;,这也是逃跑啊,通“毋”,.“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想一想?,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 相同(并无本质区别) ,只是 情节轻或重的区别。,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

8、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 饥矣。,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讨论: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 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仁政,王道 之始,不违农时(农),保护鱼类(渔),按时砍伐(林),王道 之成,鼓励养蚕(纺),繁兴六畜(牧),生产粮食(农),兴办教育,初步 措施,根本 措施,不可胜食,不可胜用,保民,教民,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用了什么说理方法?,对比 狗彘食人食(贵族) 涂有饿莩(百姓) 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

9、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施仁政,除暴虐,天下之民至焉,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 现实意义?(古为今用),讨论:,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 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 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知识点归纳,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4)树之以桑 树:种植 (5)王无罪岁 罪:归罪、归咎,词类活用,动词作名词,1、请以战喻 战争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 在否定句中,“之”作动词“有”的宾语,放在了“有”的前面。,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兵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状语后置句,1、申之以孝悌之义 2、树之以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固定句,1、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直耳 ,是也 只是罢了,那还是,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 有的

11、有的.,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 我也,兵也”? 是何异于 这与有什么不同呢?,古今异义,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运动 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战士,士兵;逃跑/行) 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 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 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例题1,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答案:D,例题2,下列画线字解释正

12、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答案 D,例题3,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 A,例题4,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斯天下之民至焉 鸡豚狗彘之畜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A/ / B/ / C/ D / ,答案 A,例题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答案 C,例题6,完

13、成下列一词多义(补充),一、王:1、然而不王者 2、梁惠王曰,为王、称王、统一天下wang4 名作动 君王wang2 名词,二、食:1、谷不可胜食也 2、狗彘食人食,吃 动词 食物 名词,三、时:1、不违农时 2、无失其时,季节 名词 机会、时机 名词,四、以:1、请以战喻 2、可以无饥矣 3、以时入山林 4、申之以孝悌之义 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用 介词 凭借 介词 按照 介词 把 介词 认为 动词,五、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寡人之于国也 3、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比 介词 对 介词 在 介词,六、之:1、填然鼓之 2、王道之始也 3、五亩之宅 4、申之以孝悌之义,音节助词 无义 结构助词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无义 结构助词 的 代词 百姓,七、然:1、河内凶亦然 2、填然鼓之 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4、太后曰:“然”,代词 这样 助词 地、的样子 连词 然而、但是 形容词 对的、认为对的,八、则:1、则移其民于河东 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顺接连词 就、那么 转接连词 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