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997176 上传时间:2017-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我国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我国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我国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国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王 莺2011 年,广电总局第一次发出“限娱令” ,出台广电总局将加强电视上星综合节目管理文件,要求各地方卫视从 2011 年 7 月起,在 17 00 至 2200 黄金时段,娱乐节目每周播出不得超过三次。2013 年,广电总局再次发出“ 限娱令” ,出台关于做好 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 。两次“限娱令” ,恰恰反证出我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时代已经到来。“泛娱乐化”一词,最早出现于 Neil Postman 的娱乐至死 。书中指出,电视媒体以其强大的娱乐功能,成了泛娱乐化的最佳载体。而细数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节目,真可谓娱乐无穷,泛

2、滥成灾。一、泛娱乐化的现实广播电视有四大传播功能。即:信息传播功能、环境检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和大众娱乐功能。而在泛娱乐化时代,如今的电视节目已经几乎到了“大众娱乐”一枝独秀的程度。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首先,是电视娱乐节目遍地开花。从超级女声所引领的选秀节目,到爸爸去哪儿带动的真人秀节目;从风靡一时的快乐大本营 ,到争议不断的非诚忽扰 ,无不以娱乐立足、以娱乐取胜。而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中都能找到这些节目的孪生姊妹。其次,除了这些本身就属于娱乐节目的节目泛娱乐化了之外,甚至连一些严肃的新闻类节目和严谨的科教类节目,也开始向娱乐化发展。比如一些地方卫视的晚间新闻 、

3、新闻播报等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娱乐化倾向。凤凰卫视曾经提出的口号就是“资讯使人忧虑,何不娱乐处之。 ”这说明娱乐化已经渗透到了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二、泛娱乐化的成因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成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众需求。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曾说过:人类在完成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使命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存在,那这种剩余精力的释放就是娱乐。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消费的需求、方式、观念和结构也会随之而改变。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就会转向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此时,能给大众带来精神享受的电视娱乐节目显然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在社会节奏加快和生

4、活压力日益加大的社会背景下,搞笑、煽情的电视娱乐节目无疑能给人们带去一份轻松的心情,这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从内在因素来看,大众娱乐需求的增长,是产生电视媒介泛娱乐化倾向的主要动因。二是市场化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媒体也逐渐走上了市场化改革的道路。电视台不再靠财政拨款生存,只能向市场求发展。市场就那么大,电视台却在不断增加,激烈的竞争,产生了“收视率”这一检验标准。一档节目能否生存,“收视率”说了算。 “收视率”来自哪里?当然是观众的认可。所以,娱乐化便成了电视节目争夺观众、增强收视率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收视率”一上去,广告收入当然也

5、大幅攀升。在这样巨大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各电视台当然争先恐后地推出有卖点、有新意的节目,而娱乐化便是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而这些节目的成功,又直接推动了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趋势。三、泛娱乐化的影响电视媒体的泛娱乐也并非一无是处。就拿新闻节目中加入娱乐元素来说,以口语表达方式说新闻,比自正腔圆播新闻更容易让人接受。这也是“说”新闻遍地开花的原因。继而出现的“聊新闻” 、 “侃新闻” ,则以更轻松自然的方式将新闻信息通过电视媒体传达给受众。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葛红兵就认为:“泛娱乐化不会害死人,也不会真的危害社会,一个洋溢着自由和欢笑的社会总比一个拘谨和压抑的社会更好。 ”再加上电视媒体泛娱乐化

6、是市场的选择,通过市场竞争而形成的趋势,也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产物。然而,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电视节目若一味地走迎合观众,向媚俗化发展,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对媒体自身的影响。公信力是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公众依赖的内在力量。没有公领略的媒体终将失去生命力,被受众所鄙弃。黄晓芳于 1999 年发表的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中,将“公信力”定义为“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在社会里有广泛的信誉度和权威性,在受众里有深远影响的媒介的自身魅力” 。而随着“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取悦观众,不惜以牺牲自身公信力为代价。娱乐节目庸俗化、低俗化;新闻节目边缘化、娱乐化。

7、综合的媒体功能,向单一的娱乐功能转变,势必会降低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二是对社会大众的影响。 娱乐至死的作者 Neil Postman 认为: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将带来社会智力的集体下降,人们甘心被娱乐,甘心被电视掏空,仅仅为了获得一种被操纵的快乐。电视节目进入“泛娱乐化”时代,低俗文化泛滥膨胀,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却因为正统、严肃,成了文化市场竞争中的弱者,几乎被挤出了电视文化的舞台。文化的意义被狭隘的局限为“宣泄和享乐” ,只要感性不要思想,只求享乐不求深刻。历史被简化为帝王后妃的轶闻趣事,历史的规则则被简化为一些赏罚分明的道德寓言故事。而当人们的生活被娱乐填充,整个民族的文化智力也必然会

8、因为缺乏理性的思想而开始衰退。“一个民族只知道笑,却不知道为什么笑,用调侃的方式腐蚀掉了一个民族最宝贵的传统和最优秀的伦理观念,到了最后,也就造成了这个民族精神的解体。 ”因此,为提升电视的文化品格,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高品质的电视节目是十分有必要的。四、 “泛娱乐化”的应对之策化解媒体泛娱乐化问题,最主要还得从媒体自身抓起。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促进媒体的良性发展,应该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正确认识娱乐。人们往往简单地将“娱乐”二字与歌星、影星联系在一起。其实“娱乐”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使人快乐;快乐有趣的活动。因此,广义的娱乐节目,应该是指“用令人愉悦的方式,使人受到启迪的节目。 ”

9、寓教于乐,娱乐可以载道,可以阐释哲理,也可以承载人类同共的情感。其次,加强媒体自律。媒体从业人员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电视传媒人应大力加强道德自律,杜绝以俗为雅、以无知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才能真正防范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处在当今整体浮躁的时代背景下,媒体从业人员更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担负起应有的道德责任,正确把握观众的欣赏需求,对于观众庸俗化的欣赏需求加以正确的引导,制作出集健康和娱乐于一体的电视节目奉献给受众。第三,提升节目质量。泛娱乐化的“娱乐”强调的是一种肤浅的感官娱乐,旨在片面地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和享受,主要表现为“娱耳” “娱目” 。高质量的娱乐节目,应该是

10、能“怡情悦性” 、 “娱志赏心”的,是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能够鼓舞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的。能够让人得到心灵上的升华,达到一种美与善交融的境界,具有审美享受与美育的意义。第四,丰富节目内涵。其实娱乐传播也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电视绝不能从“只讲政治”这一极端走向“只讲娱乐”的另一个极端。电视娱乐节目更要坚守电视的文化品格,坚守娱乐底线,致力于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和品位,做到“不肤浅、不流俗,有深度,有品位” 。或说“通俗而不庸俗,用情而不滥情,娱乐而不愚乐,平凡但不平庸” 。第五,完善评估体系。我国现有的电视节目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目前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收视率。收视率调查对学术研究和业务开展提供了参考价值,但正如很多学者所认为的,收视率只能看出收看节目的观众数量,却无法评估节目本身的质量。因此,要完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像浙江卫视所提出的“综合指标” ,就值得借鉴。这个“综合指标”包括平台覆盖率、人文美誉度、品牌影响力、新闻公信力、收视率 5 项。这样的评估标准打破了“唯经济利益至上论” 。收视率指标的评估却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电视收视率只是显示收看节目的观众数量,但却无法评估对节目本身的质量,也量度不了观众对节目的喜好程度和关注情况。况且我国目前大多评估系统都只有结果,却没有原因,很难对节目质量做了明确的评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