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工艺简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955644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封堵工艺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封堵工艺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封堵工艺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封堵工艺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封堵工艺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封堵工艺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封堵工艺简介(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胜采工艺研究所,封堵工艺技术简介,套管漏失,封堵炮眼,由于油水井老化、腐蚀以及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油水井套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导致油水井无法正常生产,由于层系调整、改层等措施,使采油生产管柱复杂,增加了维修难度且不能保证生产管柱的正常生产,封堵是以一定的排量将测量好密度的水泥浆挤压到封堵点,通过地层温度、水泥浆滤失凝固在封堵点形成坚实、致密的水泥环,达到炮眼、漏失点堵死不漏失的目的。,工作原理:,封堵工艺发展历程,98 99 2000 2001 2003-2005,优点:封堵强度最高 缺点:材料成本较高 适用于低渗油层炮眼和管外窜封堵,超细水泥,低滤失炮眼封堵剂,降失水剂JS-1是通过化学合

2、成反应,在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上引入磺甲基(-CONHCH2SO3Na)基团而成的。磺甲基(-CONHCH2SO3Na)基团在水泥浆中成为阴离子吸附在带正电荷的水泥颗粒表面,一个聚合物大分子可以吸附很多水泥颗粒,阻止水泥颗粒聚结,保持水泥颗粒大小的适当分布,形成的滤饼致密、坚韧、失水量降低,-CONHCH2SO3Na越多,吸附的水泥颗粒越多,使水泥的级配好,更易形成致密的滤饼,阻止了水的流过,水泥浆的失水大大降低,降失水性能更好。,技术原理,JS-1对水泥石抗压强度的影响,触变性水泥堵剂介绍,当触变水泥浆进入漏失层后,其流速减慢,浆体网状结构迅速形成,随之水泥浆的流动阻力增大,能够控制水泥浆体向

3、高渗透或裂缝性孔洞地层的漏失速度,使得水泥限制在井筒周围,漏点得到较好的密封,这种网状结构的形成,可以大大提高堵漏的成功率。触变水泥可用于松散地层和易漏地层的注水泥作业、补挤水泥以及修补破裂或被腐蚀的套管漏洞等。,水泥浆的触变性是指搅拌后水泥浆变稀,静止后水泥浆变稠的特性。一经搅动或摇动,凝固的浆体又重新获得流动性,若再静止又重新凝固,这样可重复多次。,作用机理,触变水泥形成原理 水泥中加入触变剂配制成水泥浆后,触变剂首先水化,而后与铝酸三钙(C3A)反应生成硫代铝酸钙矿物,这种矿物也称为“钙铝钒”,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技术原理,H2O 3触变剂+3CaOAl2O3-3CaOAl2O33G

4、aSO432H2O(钙铝钒),技术原理,钙铝钒以针状的、似六方的单轴晶体存在, 并沉积在水泥颗粒的表面。钙铝钒晶体的出现, 会促进水泥颗粒之间较大的自然结合,导致网 状结构的形成。当搅拌时,网状结构很容易破 坏,水泥浆又转变为流体状态。 该体系除具有触变性外,当水泥浆开始凝 固后,钙铝钒继续形成,结果在水泥基体内部 产生体积膨胀,使得该体系具有微膨胀性(线膨 胀率0.1-0.2%)。,30min后触变水泥的状态,30min后G级水泥的状态,性能特点,触变水泥浆的静切力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化速率较快,在短时间内就可以 达到较大的静切力,空白水泥浆的静切力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化速率较慢,静 切力也比较低。

5、,触变剂加量对水泥浆触变时间的影响,性能特点,随着触变剂加量的增加,触变时间逐渐 缩短,可根据不同井深进行调节。,触变性水泥抗压强度的影响,空白水泥和触变剂水泥随着时间变化抗压强度的差异不大,但加入早强剂后,早期抗压强度增长较快, 30小时后强度均提高了一倍,分别为1.8Mpa(30)和3.1Mpa(40),能够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且不影响体系的触变性,由此确定了最佳配方: 触变剂加量:310%; 早强剂加量:24%。,室内研究,初凝时间:34h,不钻塞炮眼封堵工艺技术,堵剂的封堵机理:主要是用悬浮液携带表面涂有树脂的颗粒小球注入油井射孔井段,悬浮液进入地层,涂树脂的颗粒小球由于直径较大不能进入

6、地层而过滤堆积在油井与地层连通的炮眼处,高压下形成致密滤饼,在地层温度和井筒与地层之间的高压差作用下,经压实固化作用,形成耐温耐压的坚硬栓塞,从而将炮眼有效封堵。(对漏失严重井可先用廉价预堵剂对油层进行预封堵,再用炮眼封堵剂封口)。 套管中的堵剂因无法将其中的液体滤失掉,形不成滤饼,不能压实固化,关井憋压候凝完成后,可用原封堵管柱冲洗井,将套管中的堵剂冲洗出来即可。,1、外观:灰黑色颗粒。 2、成分:树脂含量40%,固化剂,无机载体等; 3、密度:1.2g/ml。,树脂涂层,无机载体,室内实验数据 实验温度6080 实验压力0.25MPa 实验结果: 1、砂子接触处固结,固结强度与压差压力有很

7、大的关系。 2、压力越大,形成的滤饼越致密,固结强度越大。 3、温度50 150 条件下均能固结,温度越高,固结速度越 快,固结强度越大,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4、完全固结时间:1018小时。 5、固结体抗压强度: 10MPa 突破压力:50MPa; 抗弯曲强度: 60MPa,高水膨胀水泥属于“特种水泥”的一种,其主要成分包括:铝矾土、石灰石、石膏及悬浮剂、缓凝剂等添加剂。,高水膨胀粉介绍,成岩硬化机理,成岩硬化机理,水化溶解期,胶结固化期,水泥颗粒溶解、水化,发生沉淀凝结反应,形成大量的钙钒石。,形成最佳针状结构状态的钙钒石,填充在已形成的钙钒石网状结构中,随着这种针状结构晶体的不断增加胶粒逐

8、渐缩小,直到最后大部分胶粒被结晶化,浆体就变成了强度较高的硬化体。,硬化体结构,注:O代表H2O,柱状单元可重复的距离为10.7nm 分子式为3CaO.Al2O3.3CaSO4.32H2O,不同温度下不同密度水泥浆初凝时间,GSY高水膨胀水泥技术性能特点,抗压强度,初凝时间:6h、可泵时间:6h,破型时间与恢复强度关系,重结晶能力:高水 材料硬化体断裂后,经过一段时间,断裂硬化体裂缝能够重新弥合而恢复强度。,其技术特点: 1、灰比、水化程度高,流动悬浮性好,具有良好的可泵性 2、具有较强的重结晶能力 3、堵剂可微膨胀、能与周围介质形成牢固的界面胶结 4、固结强度可调,堵漏剂用量的确定:,1、堵

9、剂进入地层的情况。 当漏点外是裸露的未压实的地层时,堵剂进入地层后,呈放射状扩散、圆形桶板状分布,则堵剂用量Q1为: 1 Q1= - L(2R2+r2) 3 Q1-堵漏液用量,m3; L-处理井段长度,m; R-处理地层半径,m; r-油层套管半径,m,2、堵剂进入油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的环形空间。 若堵剂进入油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的环形空间,达到二次固井的目的,则堵剂用量Q2为: Q2= L(R2-r2) L-二次固井处理井段长度,m; R-技术(表层)套管半径,m,现场配制设备,优点: 1、堵剂配置均匀 2、堵剂密度容易控制 缺点: 1、无法实现堵剂的连续注入 2、一旦管线或地面设备出现问题耽误配

10、制及注入时间,堵剂发生较强触变,可能引发井下事故。,封堵施工工序多、周期长,以填砂封堵上部射孔炮眼井为例:封堵工序流程如图,施工周期一般在10-15天,每道工序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哪道工序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封堵的失败。,探砂面,通井,下封堵管柱,油套管试压,填砂,打丢手,封堵施工,关井候凝,捞丢手,冲砂,磨铣,试压,钻塞,下完井管柱,探冲砂 为保证封堵工具能够准确下到位以及堵剂能够进入油层,必须保证油层下界至少10m没有砂面(小口袋井例外)。 1、监督冲砂到设计位置位并落实砂面位置。 2、监督出口,保证冲砂干净彻底。,工序监督点,通井 通井是为防止套变缩径而导致工具下不到位,监督人员必须监督

11、通井到设计位置。 1、通井规规格是否为设计规格。 2、通井位置是否达到设计深度。 3、若通井遇阻记录遇阻深度。 4、通井规提出后检查表面是否有划痕。,打丢手、填砂 封上采下时,生产层是需要保护的,若生产层离人工井底或鱼顶太远,靠填砂保护需砂量太大而且延长施工周期,因此我们在封堵井段与生产层之间打个丢手,再在丢手上填30米砂子保护。 1、丢手位置是否在设计位置。 2、填砂深度是否设计深度。,油套管试压,油套管的完好是封堵成败的关键条件,一旦油套管出问题,就会造成卡管柱的工程事故,严重的会导致油水井的报废,因此油套管试压监督人员一定按照设计严格监控,达不到设计要求不得进行下一步施工。 1、油套管试

12、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压力。 2、压力是否稳定不降。 3、封隔器是否下到设计位置。,下封堵管柱,若管柱下到油层以下,就会导致“插旗杆”事故,即油管被水泥固结在套管内,致使油管乃至整个油水井都报废,因此管柱的下入深度要严格按照设计执行。,封堵施工,封堵施工主要由设计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和技术指导,监督的工作是清点用料,施工完毕与设计单位和作业单位核对。,候凝 堵剂进入地层后需一定的凝固时间才能达到生产要求的强度,因此候凝时间一定要按照设计执行,不能因赶作业进度而提前钻塞。 1、监督候凝时间是否达到设计时间。 2、憋压候凝的井监督井口不能放压。,钻塞、试压 封堵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成功率,堵剂不会完全顶替到封

13、堵层里,会在套管里遗留一部分,这些堵剂凝固后就只能用钻头钻开。 1、钻前套管试压,试压达不到设计要求停止钻塞 2、钻开封堵层后进行全井套管试压,试压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下一步。 磨铣 由于钻塞后,套管壁会残留部分堵剂碎块,这些套管壁残留的堵剂有时会导致生产管柱下不到位,因此需要在钻塞段进行反复磨铣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3-3-128油井封堵事故,1、油井基本情况:,1.冲砂 2. 通井 3.油套管试压 4. 填砂至2050m 5. 管柱为光管完深1896.0m,封堵施工 6.管柱被卡,解卡无效,2、施工目的:,封堵套漏点1912-1920米,3、施工工序:,1. 封堵管柱被卡分析为套管在1

14、700米左右有漏点,造成水泥浆从管柱底部1896米上升至油套环行空间,在1700米进入漏点时滤失堆积形成致密的水泥环,将管柱卡住。虽然降失水剂有缓凝作用(保证水泥浆初凝时间在3小时左右),但在进入上部漏点时高压滤失堆积形成致密的水泥环,仍可以将管柱卡住。 2.在封堵套漏施工时,泵压始终正常缓慢上升,没有发生压力突然下降现象,分析判断上部漏点是原来就有的。,4、事故原因分析:,1-3-83油井,1、油井基本情况:,2、施工目的:,封堵套漏点1960-1970米,3、施工工序:,1.冲砂 2. 通井 3.油套管试压 5. 管柱为带压裂封隔器,完深1920.0m,封堵施工 6.正挤20MPa,压力不降,反挤3MPa,压力不升,1.正挤压力20MPa说明1960-1970漏失段已经堵死,反挤压力3MPa不上升说明封隔器上部还有漏失点,由于有封隔器的保护,堵剂没有沿着环套空间进入上部漏点,从而也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工程事故。 2.在封堵套漏施工时,泵压始终正常缓慢上升,没有发生压力突然下降现象,而且此次施工管柱有封隔器的保护,所以分析判断上部漏点是原来就有的。 3.再次验套,发现790-800处漏失,进行了二次封堵,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4、原因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