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张海红)第12-13章 基因组进化的机制与模式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953145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8.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张海红)第12-13章 基因组进化的机制与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分子生物学(张海红)第12-13章 基因组进化的机制与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分子生物学(张海红)第12-13章 基因组进化的机制与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分子生物学(张海红)第12-13章 基因组进化的机制与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分子生物学(张海红)第12-13章 基因组进化的机制与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张海红)第12-13章 基因组进化的机制与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张海红)第12-13章 基因组进化的机制与模式(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章 基因组进化的分子机制,1) 突变 2) 重组 3) 转座,DNA重组,DNA重组有两种方式: 1)同源重组; 2)双链断裂重组。,染色体配对与交叉,同源姐妹染色体的交换与重组产生的表型 改变称为变异. 变异不涉及基因或染色体的 突变, 但能提供大量的基因型, 是重要的进 化动力之一.,同源重组 -Holliday模型,大肠杆菌同源重组过程(1),RecBCD酶与线性分子的未端结合然后解旋,随后朝前寻找第一个8碱基基序5GCTGGTGG3,又称叉点(chi site)。大肠杆菌基因组平均6 kb有一个叉点。RecBCD的核酸酶在离叉点3端约56个核苷酸处切开单链产生游离单链未端,然后侵

2、入基因组同源区段内部。,重组时DNA单链侵入同源双链,RecA与DNA结合后形成一个蛋白质包裹的DNA纤丝,侵入同源双螺旋DNA形成D环结构。D环的中间产物是一个三链(triplex),侵入的多聚核苷酸位于完整的双螺旋主沟内并与其配对的核苷酸碱基建立氢键连接。,分叉前移的机制,叉点前移在5-A/TTG/C-3顺序优先停止,该顺序在大肠杆菌基因组中 经常出现. 当RuvAB复合物离开叉点后, 两个RuvC蛋白取而代之,并完 成Holliday结构的解体任务. 交叉DNA中的异源配对双链必需交互切 割才能彼此分开, 切割事件在5-A/TTG/C-3顺序的T和G/C之间.,转 座,1)DNA转座 2

3、)RNA转座,H I V病毒的结构,逆转录病毒RNA基因组 (1),逆转录病毒RNA的逆转录(1),逆转录病毒RNA的逆转录(2),逆转录病毒转座,非LTR逆转子转座,第13章 基因组进化的模式,1) 遗传系统的产生 2) 基因组进化的模式,遗传系统的产生,1) RNA世界 2) 复制, 转录, 翻译 系统的产生 3) 生命三界,RNA世界,1) 1986年, Walter Gilbert发明了“RNA World”这一名词,用来表示前生命时期携带信息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2) 1986年, Thomas Cech首次发现具有自我催化的RNA分子, 四膜虫rRNA分子可以自我剪切. 1

4、989年, Jack Szostak提供实验证据, 表明体外RNA分子可以催化复制. 3) 1990年, Sidney Altman等发现, 大肠杆菌RNase P 的RNA亚基可以催化tRNA前体剪切. 4) 1992年, Harry Noller证实核糖体RNA(rRNA)具有催化肽键形成的功能. 由于发现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Thomas Cech 和 Sidney Altman 共享1992 诺贝尔化学奖.,RNA World学说的奠基人,Altman的贡献是发现RNase P, 一个由R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的酶, 催化大肠杆菌tRNA前体的加工. 该酶的催化活性是由RNA分子执行的

5、. Thomas Cech首次发现具有自我催化的RNA分子, 四膜虫rRNA分子可以自我剪切.,RNA世界的特征,1)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称为核酶(ribozyme); 2)核酶催化的生化反应包括: 自我剪接 内含子I型,II型和III型RNA分子具有的功能. 催化切断其它RNA 在mRNA和rRNA的加工中U RNA 分子可催化切除内含子; 合成多肽键 这是rRNA分子的重要功能之一; 催化核苷酸的合成 在试管中合成的RNA分子已证明可 以完成合成核糖核苷酸、RNA的合成。 RNA催化活性的发现解决了以往关于先有多聚核苷酸还是先有多肽链的两难困境,表明最初的生化系统整个地集中在RNA。,

6、核糖体本质上是一个核酶-Ribozyme,RNase P RNA与RNA世界,RNA可以自我复制,体外RNA分子可以催化RNA复制,试管RNA分子进化,产生活性更强的RNA分子。,See: Johnston et, Science 292: 1320- 1325, 2001.,RNA世界向DNA世界的转变,支持RNA世界假说的证据,1)RNA application for storing genetic information(编码功能). 2) Evidence of RNA molecules (ribozymes) acting as chemical catalysts (enzym

7、e-like) properties (肽键合成) . 3)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de novo synthesis of nitrogen-containing bases (nucleotides) such as adenine, guanine, cytosine, and uracil, under ancient earth conditions (碱基合成). 4) Evidence of the de novo synthesis of the RNA sugar (ribose), in the form of ribose phosphate,

8、under ancient earth conditions (核糖合成).,核酶: 基因型和表型合为一体,核酶所具有的碱基顺序就是它的基因型, 它 的高级结构及其催化活性就是它的表型.,RNA世界假说的不足,1) Difficulty attaching the ribose phosphate molecules to the nucleotide bases. No evidence has been found yet (核苷酸 合成困难). 2) Catalytic RNAs (ribozymes) appear too complex to just appear and be f

9、ully functional (催化RNA分子结构太复 杂) . 3) Present ribozymes found do not demonstrate the capacity to fully synthesize RNA molecules. Raises questions into the capacity of ribozymes to cause self-replication of RNA molecules (已发现的核酶自身不能完全合成核酸). 4) Short evolutionary time span for the de novo synthesis fro

10、m organic molecules to RNA Worldto full life forms (从RNA到生命出现进化时间太短, 不到5亿年).,基因的起源,在细胞出现之前是否就有基因? 最初的基 因是怎么产生的? 基因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到目前为此对上述问题还没有一个合理的 解释!,三个系统的起源关系,1) 任何生命都有三个不可或缺的系统 复制系统 转录系统 翻译系统 2) 上述三个系统的起源关系 翻译系统最早建立, 其次是转录系统, 最后是复制系 统. 没有准确高效的翻译系统, 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无 法实现的, 精确复制也失去了意义 见: Carl Woese, PNAS, 96:6

11、854, 1998,基因组的起源,人们推测基因组的起源可能是: 最初的DNA基因组由许多分散的分子组成,每一个指 令单个蛋白质,相当于一个基因。这些基因彼此连接成 染色体,它们可能在编码的RNA转变为DNA之前或之后 出现。由于组成了含更多基因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 基因的分配要比分散的类型更加有效而方便,在竟争中 占有优势。随着早期基因组的多次进化,彼此连接的基 因所具有的不同功能也随之发展与演变。 这一假说还无法提供证据.,生命之根在哪?,Carl Woese认为: 不存在一个所谓的祖先细胞, 最初的细胞是 不稳定的, 复合的, 具有多向发展潜力的复 合物. 达尔文进化论只探讨生命出现之后

12、的进化 规律,不涉及生命的起源.,生命三界,生命三界特征比较,特征 分 界 - 细 菌 古细菌 真核生物 - 核膜 无 无 有 细胞器 无 无 有 细胞壁肽聚糖 有 无 无 脂膜成分 无分枝碳氢链 具某些分枝碳氢链 无分枝碳氢链 RNA多聚酶 一种类型 多种类型 多种类型 蛋白质合成起始氨基酸 甲基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 基因内含子 无 有或无 有 链霉素和氯霉素抗性 -,古细菌与真核生物更相似,来自海洋火山口的古细菌詹氏甲烷球菌基因组顺序分析 显示,它在起源上与真核类生物更加接近: 1)古细菌的翻译系统如核糖体蛋白,延伸因子和氨酰 tRNA合成酶以及转录系统均与真核生物相似,而与细 菌

13、有所不同。 2)在代谢系统方面,古细菌与真细菌极为相似。人们推 测,古细菌和原始真核细胞可能从原始细胞分别继承 了部分共同的遗传物质。,真核细胞起源的假说,目前有三种关于真核细胞起源的假说: 1) 共生假说: 古细菌进入真细菌彼此互助, 随后古细菌形成细胞核, 真细菌成为细胞器. 2) 直生假说: 存在含有核膜的细菌, 真核细胞为独立起源. 3) 病毒假说: 病毒侵入促使了真核生物的形成. 引自 Science 305:766, 2004,存在含有核膜的细菌,病毒可能参于真核细胞进化,红藻(red algae)的细胞核可以象病毒一样在细胞间转移.,基因组进化的模式,基因组进化的模式: 加倍 重

14、排 洗牌 不等交换 扩张与扩增 插入与缺失 转座因子的作用,基因与基因组进化的主要方式- 基因和基因组加倍,在基因组进化中现有基因的加倍是最重要 的方式之一,它们可经由以下途径发生: 1)整个基因组加倍; 2)单条或部分染色体加倍; 3)单个或成群基因加倍。,酵母基因组在一亿年前经历了一次完全的加倍,引自Goffeau, Nature 430:25, 2004,大多数植物基因组均为多倍体,1) 大多数植物基因组均由同源多倍体和异 源多倍体组成, 是基因数目增加的主要 方式. 3) 玉米染色体组由染色体基数n=5加倍为n=10, 小麦为6倍体(含A, B, D=7, n=21), 油菜为异源多倍体(n=19), 棉花, 烟草为多倍体, 香蕉为3倍体.,多细胞动物很少有多倍体,1) 多细胞动物基因组很少有多倍体报道,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同动物的发育模式有关. 动物发育为封闭式, 胚胎发育时几乎所有未来的器官原基均在同一时间产生,需要高度协调. 多倍体带来的基因剂量的不平衡会对胚胎发育产生致命的影响. 2) 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