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人教版语文二上第23课《纸船和风筝》教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69934477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部编人教版语文二上第23课《纸船和风筝》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部编人教版语文二上第23课《纸船和风筝》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部编人教版语文二上第23课《纸船和风筝》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部编人教版语文二上第23课《纸船和风筝》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部编人教版语文二上第23课《纸船和风筝》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部编人教版语文二上第23课《纸船和风筝》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部编人教版语文二上第23课《纸船和风筝》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纸船和风筝目标预设1.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b5E2RGbCAP【教学难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教学难点】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预设一、谈话导入纸船和风筝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礼物,看看是什么?(课件出示图片) 2.揭示课题。3.指导认读“筝”字。设计意图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初读感知师配乐范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三、寓识于读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

2、词语“抓住、吵架、草莓”,齐读。 3.出示词语“山顶、山脚”,联系课文思考谁住在山顶?谁住在山脚?4.出示“纸船漂呀漂”和“风筝飘呀飘”,区分记忆“漂”与“飘”。5.出示词语“乐坏了”和“受不了”,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乐坏了”和“受不了”的意思,并指导运用“乐坏了”“受不了”进行语言训练。p1EanqFDPw6.学习生字“扎”,通过查字典理解字义并记忆字形。7.出示词语“幸福”,观察记忆字形,积累带有“福”字的优美词语并指导书写“祝福”。8.齐读词语。设计意图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DXDiTa9E3d四、读中品悟 1.速读课文,从

3、文中找出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是什么和什么让住在山顶的松鼠和住在山脚的小熊成了好朋友呢? 2.学习课文2-6段。师范读课文2-6段。比较句子,感受“纸船漂呀漂”的用法。朗读课文第2段。联系插图一体会小熊收到纸船时的心情。朗读课文第3段。联系插图二体会松鼠抓住风筝以及看到小熊的祝福语时的心情,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第5段。配乐齐读课文2-6段。 3.学习课文8-9段。 自读课文8-9段,看看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它们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创设情境,角色体验交流小熊为什么不好意思把风筝放到天空,松鼠为什么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带着难受的心情朗读课文8-9段。 4.学习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齐读

4、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看小熊和松鼠和好了吗?创设情境,角色体验交流: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是那个小熊,当你看到小溪里又漂来松鼠折的纸船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当你看到松鼠在纸船上写给你的那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你的心情又会怎么样?RTCrpUDGiT联系插图三,体会当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时,高兴的心情。创设情境,语言表达:假如你们就是小熊,你会在风筝上写一句什么话送给松鼠呢?自己动笔写一写吧!5.齐读课文。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五、书写生字。课后练习课文中的松鼠和小熊在用纸船和风筝传递友情,相互祝福。看

5、到这对好朋友,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祝福的话要送给他们,你会对小熊和松鼠说些什么呢,动笔写在祝福卡上。5PCzVD7HxA设计意图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jLBHrnAILg板书设计20纸船和风筝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xHAQX74J0X教学反思自己感觉对这篇课文,还是吃得比较透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以小松鼠和小熊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让学生读课文

6、,体会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纸船和风筝对他们情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 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细读课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较好,这可能得益于复习环节的趣味性设计、学习内容不同于课文的呈现方式,问题的设计还是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研读的。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啊!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感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当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同时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得多,但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

7、用语言的平台。 2、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最后合作读读、演演的环节没能充分展开,非但不能体现原本指导比较细致、有步骤的特点,反而让学生觉得很仓促,导致实效性不强。 3、对待课堂上“冷不丁”冒出来的不同的声音,我的处理,虽然从整体上是对路的,但方法上显然是拙劣的。如果我能更宽容一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如:“哦,你的思维真活跃,一下子跳那么远去了!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话题说完呢!你再耐心等等,认真听听,我们等一会儿再听你的高见,好吗?” 或许孩子能在淡淡的诙谐和轻松的微笑中领会老师对他的肯定与建议,课堂的气氛也许会更活跃些,他也许会更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LDAYtRyKfE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