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三峡》word教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69934307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三峡》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三峡》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三峡》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三峡》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三峡》word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三峡》word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三峡》word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三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感知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让我们跟着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步伐,一起去游历那鬼斧神工、瑰丽壮观的长江三峡。b5E2RGbCAP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为御史中尉,后任关右大使。性好学,搜集大量地理、历史材料,并引用地方流传的神话和传说,写成了水经注一书。p1EanqFDPw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

2、一部专著,书中列举大小水道一百三十七条,内容简略。郦道元作注时大为扩展,介绍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DXDiTa9E3d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阙(qu)叠嶂(zhng)曦月(x)襄陵(xing) 沿溯(s) 素湍(tun)绝 (yn) 飞漱(sh) 长啸(xio)属引(zh) 哀转(zhun)3理解以下词语的词意。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丘陵。襄,冲上,漫上。不以疾也:不觉得比它快。以,认为,觉得。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3、碧绿的潭水。湍,急流的水。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绝:极高的山峰。,山峰。悬泉瀑布:从山崖上流下来的水,远远望去像挂着的泉水和白布。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峻,形容山高而陡峭。属引凄异:(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三、整体感知1朗诵全文,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第一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二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三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第四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

4、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明确:第一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二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三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第四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文章主要描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分别有何特点?明确:第一自然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

5、线天。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RTCrpUDGiT第二、三、四自然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三峡水之特点与美。第二自然段写夏季三峡情景。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第三自然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5PCzVD7HxA第四自然段写三峡秋景。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四、板书设计三峡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夏水襄陵乘奔御风水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感

6、受整体布局的妙处。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峡的山,是壮美的;三峡的水,是秀美的,更是凄美的,让我们再次走进三峡,开始一次美的旅程。二、自主预习1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至至于夏水襄陵(表示另提一件事)每至晴初霜旦(到)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多生怪柏(极)2词类活用乘奔御风(动词活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空谷传响(动词活用作名词,回声)3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表示选择)良多趣味(古义:确实,实在;今义:好,善良)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是:_。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是:_。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

7、之高的句子是:_。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是:_。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_。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是:_。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是:_。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是:_。最能突出三峡春冬江水清澈秀美的句子是:_。明确: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合作探究(一)感知内容1课文写三峡的四时风光,为

8、什么从山写起?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文章先从山写起。2文中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夏季江水暴涨,淹没了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隔绝了,这里写的是水势大、水流急的情况下的通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特例,是在“或王命急宣”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即使冒着触礁危险也要迅速传达诏令的非常之举。jLBHrnAILg3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季合为一体?明确: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比较接近,故一并写4本

9、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明确:是对最后一段的总结;从全文看,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气氛;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与前文相照应;写出了广大渔民、船夫的苦难生活。xHAQX74J0X5请概括出本文的主题。明确:本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LDAYtRyKfE(二)赏析语言揣摩语言,品味以下句子独特的语言魅力。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明确: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10、,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Zzz6ZB2Ltk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明确: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dvzfvkwMI1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rqyn14ZNXI明确: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

11、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EmxvxOtOco(三)写法探究请你概括出本文的写作特色。明确:1.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布局自然,思路清楚。SixE2yXPq52语言简练、生动。全文仅155个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6ewMyirQFL3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四、板书设计三峡五、课外拓展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请你使用文中的词语,以导游的口吻写一段解说词,向大家介绍这清幽秀丽又不乏壮美的三峡美景。kavU42VRUs明确: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y6v3ALoS89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