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9928888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科技拓宽致富路*当前,许多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缓慢。针对这一现实,*县全面启动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取得了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以10%的速度递增的良好效果。一、健全服务体系,确保信息直通到户(一)抓机构建设。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村建点的思路,成立*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明确为事业性质,划给2个事业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配备科技人员,规定了七项职能,每年安排2万元事业补助经费,装配了数码相机、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

2、机、刻录机、喷墨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安装了宽带,建立了局域,制作并开通了“*县科技信息”。同时,启动了乡镇信息服务站和科技信息服务点的建设,落实了专门人员负责,与县科技信息中心签订技术服务、信息共享及目标责任合同。乡镇、专业大户配备了电脑及相关全套设备,选配安装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等实用技术软件,实现了拨号上。截止目前,已在24个乡镇建立信息服务站,15个村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点,以县科信息中心为枢纽、乡镇科技信息服务站为骨干、村科技信息服务点为基础的科技信息体系基本形成。(二)抓规范运作。*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严格做到了“七有”:有一套电脑设备,有一套专家系统,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规,有统一的服务合同,有

3、统一的标识标牌,有统一的信息发布栏,有统一的技术服务。按照县科技信息中心服务于乡镇、乡村站(点)服务于群众的原则,积极开展业务工作,实行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县科技信息中心为乡(镇)、村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制定了统一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其性质和职能,各站(点) 在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开展服务,乡镇信息服务站的设备所有权的50%归县科技局所有,乡镇服务站每年向县科技信息中心缴纳一定的技术服务费,县科技信息中心根据乡镇的要求提供各种技术咨询和服务。小康示范村科技信息服务点配备的设备,科技信息示范户享有使用权和管理权,并为当地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其所有权归县科技信息中心,由县科技信息中心与各乡、村科技信息服务

4、站(点)签订合同,严格实行目标管理。(三)抓优质服务。在信息传递上,力求做到“新、实、快”,确保让农民以最便捷的方式,不出乡(镇)就能了解全国各地的最新信息,不出村就能学习最先进的实用技术,坐在家中就能直接接受专家的指导。络建成后,随时发布大量产品供求、病虫害防治及种养新技术信息,上学习成为了乡镇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民的首选,全县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共有360余人通过科技信息示范工程学会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有近万人次通过络查询信息和技术,有3000余农户通过络和专家系统掌握了1至2项致富技术,有7500余人次通过络了解信息从事经营流通,有800余条专利技术、产品供求信息通过上发布

5、,帮助客户上查询经济技术信息1300人次,进一步拓宽了各级干部和农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驾驭市场的能力。同时,通过现代信息高速公路逐步缩小了区位空间距离,先后有广东、深圳、徐州、阿坝等地有关部门查阅我县的站,咨询*黄羊、银花、石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产品信息,很好的推介了*的知名品牌。大部分乡镇将上采摘的信息利用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农民宣传种养新知识,发布市场信息,有力推动了新科技的普及和运用。二、搞好“三个结合”,努力实现增收富民(一)科技信息工作与“三村”建设相结合。始终把科技信息服务站(点)的建设作为“科技兴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各试点村均建立了科技信息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发送

6、各类科技信息,开展业务查询,使村民们大开眼界,有效地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大幅度减少了因技术原因造成的损失。流坝乡金台村二社的科技示范户李新琼不仅自己依靠科技信息发家致富,还主动为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和黄羊养殖业主提供咨询服务,拓宽了产品销路,增加了收入。该村村民还通过上查询各地劳务需求信息,成批有序的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均务工收入近万元。准确便捷的信息成了村民们致富的法宝。(二)科技信息工作与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坚持把科技信息工作作为示范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示范建设村的科技含量,先后在13个示范村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并以站(点)为依托,利用黑板报、简报、培训会

7、议等方式普及和推广实用科技、最新农业信息,确保户平有一名掌握2至3项实用技术的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占总户数的30%以上,十个试点示范村中90%的劳动力掌握2至3项实用技术,科技示范户占总农户的50%以上。(三)科技信息工作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围绕*黄羊、*金银花和*石材等重点产业,狠抓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搞好信息跟踪服务,搭建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技术市场平台,把农村分户经营与大市场连接起来,缩短时空差距,改善区位劣势,通过招商引引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围绕国家“863”计划*黄羊新品系选育研究课题实施,加快新品系培育和新技术推广

8、,按照“园区+基地联农户”的运作模式,推进*黄羊产业化发展。二是抓住被列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金银花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的机遇,以金银花GAP核心基地为中心,依靠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抓品种选育,标准制定,全力打造*金银花品牌。三是按照“三集中的原则”,围绕*石材等特色的加工,通过招商引智,建立*民营工业园区,利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以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秦巴山区核桃绿色食品开发标准化栽培为重点的核桃产业发展科技专项,抓低改技术推广和优质品种选育,加快科技基地建设。五是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知名的品牌优势,着力抓优质水稻栽植、优质茶叶

9、栽植和观光农业开发等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壮大绿色产业基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科技工作实效始终坚持市场法则和效益原则,大胆创新科技开发机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推动科技进步,为富民兴县提供科技支撑。(一)创新投入机制。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坚持把科技三项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按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逐年增长。建立*黄羊、优质生猪、石材工业科技开发基金,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科技项目,鼓励金融部门扩大科技贷款规模。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劳动者开发科技项目,聚集民间金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和个人逐渐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在科

10、技信息工程建设中,县上在科技三项费用中列支专门经费,用于科技信息中心建设和乡村科技信息站(点)建设补助,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事业补助费,用于络建设和维护,确保信息工作正常开展。原创,尽在秘知音。(二)创新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是K”、“人才本是K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县级领导联系拔尖人才制度,逗硬落实技术、物、金“三配套”和工作实绩、职称评定、职级待遇“三挂钩”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服务,使科技人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县三洋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由18名畜牧科技人员筹创办,投350万元建成无公害生猪科技养殖园,按照“园区+基地+农户

11、”的运行模式,委派畜牧科技人员实行包片联户,与50多户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和收购合同。该公司年可产外二杂母猪5000头,年出栏无公害生猪4万头,年创产值3000万元,辐射带动全县建成100个优质仔猪基地村、20个DL优质肉猪基地乡。县上出台了*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安排专项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予以隆重表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完善推广体系。按照“提高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办好村一级”的原则,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专业化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和各类专业协会,推行“支部+协会”、“科技部门+基地+农户”、“科技人员+农户”和“专业协会+农户”的运行模式,着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县上下派100名科技干部到村任职,充实农村科技干部队伍,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健全培训体系。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有较强责任心、在自然科技方面学有所长的技术带头人,充实到农、林、水、牧等业务部门,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作为我县科技顾问。充分发挥党校的优势,分期分批培训机关干部和农村干部,使他们成为技术指导明白人;充分发挥职业中学和成人中专校的优势,围绕“三大经济”发展,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现代新型农民和科技带头人,努力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在中小学开设了农技课程,努力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和科技致富本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