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中国古代史综合知识框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9920460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中国古代史综合知识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三中国古代史综合知识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三中国古代史综合知识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三中国古代史综合知识框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三中国古代史综合知识框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中国古代史综合知识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中国古代史综合知识框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一、概况 1、发展历程,2、城市的发展,概念:城因军事、政治需要而用城墙围起来的重要地区 市即市场,是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场所 坊城中居住区间,一般可杂居手工作坊和小的服务行业,以便于生活。,历程: 唐以前城的规模、数量尽管不断发展,但有限;市中的商业交易受到 政府严格控制,布局上市、坊分开; 唐朝城市兴旺,规模数量进一步发展,出现国际大都会,布局更加完善, 城市建设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对市仍进行严格管理;出现城市 中的夜市和农村的草市;长安、洛阳、扬一益二。 宋朝城市进一步发展,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四大名镇); 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市的经营 时间限制也

2、被打破(早市、夜市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 的直接监管。 (坊市制度的存在本质上反映出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而坊市制度的 突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朝重新疏浚大运河,开辟了海运,并在各地设驿站,商业发展繁荣。 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 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外国旅行家 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城市进一步发展,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特别是 江南地区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城市中的民营手工业出现了 资本主义萌芽。,3、特点: (1)功能:先秦到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唐代

3、以后,因手工业或商业发达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限制逐渐放松,商人地位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 (3)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地区分布:随经济重心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由北向南转移,江南地区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5)生产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古代货币的形态演变 (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商鞅变法开始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2)秦朝: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 (3

4、)两汉:汉代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代的铜钱几经变化,至汉武帝铸造五铢钱才稳定下来。 (4)三国:那时货币减少,布帛、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废止铜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5)隋朝:仍铸造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商业发展 (6)唐朝: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造的开元通宝成为唐代的通货,后来发行量很大。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7)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

5、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8)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演变规律: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秦朝)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汉武帝)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唐开元通宝)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交子) (6)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演变(清末),4、对外贸易 (1)分类: 正常贸易(西汉、唐朝、两宋、元朝) 朝贡贸易(明清突出,含义、目的、特点、史实、影响)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下的外贸(明前期、清) (2)特点:官府控制(市舶司);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官方

6、贸易为主;交通发达、先陆后海(唐朝); 丝织品、瓷器为主;广至亚、欧、非; 政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明清); 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政治往来; 受统治者政策影响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促进了民族融合(外国人长期定居回族),二、商业发展的表现 1、商业活动场所、时间变化:城市农村、市镇; 定时、定点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变化: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 主要农副产品、城市手工业产品 3、交易媒介变化:无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贝、金属货币、纸币) 4、流通领域变化:商品流通商品生产流通与劳动力流通(自由 雇佣劳动力)相结合 5、商业运输发达:国内水陆交通、对外交通逐渐发达, 出现为商运服务的辅助

7、经营场所(邸店) 6、各种商业要素的发展:略,三、商业发展的特点 1、时间:起源早、不断发展 2、结构:包括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北宋榷场)、对外贸易 3、历程:并非一帆风顺,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宋以后逐渐 放松控制,城市商业性和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4、各阶段发展极不平衡 5、商业市场形势多样(城市、夜市、早市、草市) 6、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7、外贸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 城市走向兴盛。 8、货币流通领域丰富,明朝银、钱并行的流通制度促进了商业 资本积聚。 9、商人群体活跃,明清形成商帮 10、地位:农耕经济的补充,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和官商压制, 商人、商业地位低

8、 11、水平:较低。直到明清才出现较多的商业城市、商帮等,始终 不能动摇封建自然经济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作 用有限。,四、发展原因 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2、农业、手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商品 3、货币的产生于统一 4、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部分统治者对商业减轻压制 甚至鼓励外贸的政策(唐、南宋、元) 5、交通发达 6、科技进步。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生产 五、影响 1、对经济:刺激农业、手工业、城市发展,冲击自然经济;后期直接推动资本 主义萌芽 2、对思想:使市民的生活、思想观念变化;对“重农抑商”观念挑战; 3、对文学:有利于文学、艺术的

9、繁荣。(词、曲、话本、小说、绘画等) 六、启示 1、交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要想富、先修路) 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统一的市场, 实现统一大业) 3、国家对经济干预应该适度(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用经济立法 干预并推动经济发展),农业,第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历程: 1、早期农业:原始农业(距今1万年左右-商周之前) 商周农业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力)、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春秋战国-清),二、表现(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1、生产工具:石器、木器、骨器的刀、斧、犁 青铜农具(商周) 铁农具(春秋战国开始) 2、农用动力:

10、人力 畜力(春秋战国开始) 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集体耕作(原始农业) 耒耜锄耕、集体耕作(商 周农业) 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春秋战国-清)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出现犁壁,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4、耕作技术: 商周的田间管理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春秋以后的种植技术:间作、套种、使用绿肥、耧车(西汉)、齐民要术 提倡精耕细作 田间管理技术(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汉)、齐民要术总结出豆类和谷物轮 作可以增产的经验、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与一年三熟 制(宋以后的南方)

11、,5、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注:水是农业的命脉。古代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农业进步的基本保障。,灌溉工具: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风力水车(明清),三、农作物: 1、原始农业:北粟南稻 2、商周:“五谷六畜”(黍稷稻麦菽,猪牛羊马鸡狗)、豆、桑麻 3、两汉:稻麦种植推广,北方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也开始种稻;南方普遍种稻,东汉已有双季稻,汉水流域出现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一年两熟。? 4、北宋:在全国范围调剂农作物品种,粟麦菽豆在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北方。茶树栽培进一步扩大。棉花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 5、元朝:农作物

12、增多,棉花种植遍及南方。西瓜、茼蒿开始引种。 6、明清: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番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青大前期,棉花、苎麻、茶叶、烟草、甘蔗、马铃薯、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四、生产模式:集体耕作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五、特点 1、农业起源的特点:采集经济种植经济; 多个经济中心周边发展;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伴随着种植业(为主)的发展,饲养业得到发展。 2、总体特点 结构: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结合。 技术、形式:铁力牛耕、精耕细作,一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

13、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最主要特点。 地位: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格局:重心由北向南转移,六、发展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技术、经验、(根本原因) 2、生产关系的调整(重要原因) 3、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4、统治者的重视 5、民族间、地区间、中外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6、人民的辛勤劳动 七、影响 1、对经济: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发展;明清阻碍商品经济、外贸、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对政治: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基础 3、对思想文化:影响古代科技文化与思想的发展 4、对历史:使中国在明清开始逐

14、渐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未能及时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手工业,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原始社会后期与农业分离,夏、商、周官府垄断,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明朝前期,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1、手工业演变过程,2、官营手工业演变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官府垄断,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 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明朝中叶后:逐渐萎缩。,3、特点: 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工艺水平高,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直到明朝前期止,长期居主导地位。 自给自足,不进入市场,主要服务于帝王贵族。,4、利弊: 利:资金雄厚

15、,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工匠技艺遂平高,官府对产品质量要求高,严格管理,推动了工艺技术的发展。 弊:原料官给,产品官收,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进入市场,封闭经营,缺乏竞争;强制劳动,不能调动工匠的积极性。,5、冶金技术成就,夏,二里头青铜器,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三星堆青铜器、出现铁器,春秋战国,铸铁柔化技术、莲鹤方壶、金银错技术、雕铸技术,两汉,高炉炼铁、炒钢技术 西汉:煤为燃料,淬火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低温炼钢技术,魏晋南北朝,百炼钢技术成熟,灌钢法,北魏相州军刀,隋唐,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工艺,两宋西夏,竖式风箱,6、制瓷技术成就,商,原始瓷器,东汉,成熟

16、的青瓷,北朝,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三彩、秘色瓷、“刑白越青”,辽、宋,宋:五大名窑,定汝哥官均,辽:鸡冠壶、凤首瓶,元,景德镇、青花瓷,明,清,成熟的白瓷,青花瓷、斗彩,彩瓷、珐琅彩,7、纺织技术成就,商,西周,两汉,魏晋,唐,织机(丝纺织),斜纹提花织物、刺绣,提花技术成熟、长安东西织室、二十多个花色品种、出现棉纺织、毛纺织;素纱单衣;陈宝光妻,吴:八辈之蚕;蜀:蜀锦,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缂丝,宋,棉纺织出现纺车、弹弓、织机;织锦吸收写实风格,明,花楼机,清,缎,苏杭为中心,二、民间手工业 1、兴起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2、分类: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 3、特点: (1)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2)私营手工业:产品用于民间消费,春秋战国,开始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隋唐,恢复和发展,元朝,明中叶以后,黄道婆棉纺织技术,两宋以后,艰难发展,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