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69914992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试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国家统一C强化贵族特权 D加强君主专制2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科学”指三省A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 B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 C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 D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3.“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

2、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改变这种状况,明太祖朱元璋的对策是 A设置内阁 B废除丞相 C设三司使 D设军机处4清朝官员梁章钜在枢垣记略中记载:“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直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A. 枢密院 B. 中书省 C. 内阁 D. 军机处5假如穿越到古希腊梭伦改革时期,作为平民的你能享受到的政治权利是A参加五百人议事会 B参加公民大会 C领取工资和观剧津贴 D参选首席执政官6罗马的万民法和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产生了相似的作

3、用。它们都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7“其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材料中的“其”指A英国的“光荣革命” B美国的联邦政府C法国的1875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8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英国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从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材料中的“中等阶级”是指A中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工业无产阶级 D新贵族9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指出:“其民主直到今天也不能说是真正

4、的民主,更不用说在两百多年之前了。不过,当时其民主制尽管还存在着无数的局限性,但由于实现了对英法民主政治文化的兼收并蓄,却无疑是18 世纪末的世界上最先进、最现代并且最有前途的政治制度:它不仅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英国的民主制,而且还比当时正在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民主制更富于生命力。”材料中的“其”是指A德国 B美国 C俄国 D希腊10欧洲文明扩张史中说:“从欧洲的总体看,甚至到19世纪下半叶仍远不能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都实现了英法式的近代民主。而且民主的体制与民主的精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1689年权利法案 B178

5、7年美国宪法C1875年法国宪法 D1871年德国宪法江宁条约俗称南京条约11.“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耆英、伊里布、璞鼎查,即便议拟各条。”右图是拟定的“各条”的文本。在这一文本拟定前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A清朝官员庆幸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皇帝认为此约影响很坏不予批准C英商为中国全境通商而欣喜若狂D清政府与英国协定进出口货物税率 12. “战争本身到没有什么了不得之处,但这是第一次戳破天朝的威严门面。”这里的 “战争”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3.“鸦片战争的失败和随后一系列的战败,使得中国日益

6、背上了天文数字的赔款”。在 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中,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数额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14“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华民族认同得以实现,这既有赖于革命领袖孙中山所发挥的重 要作用,又有赖于民国建立所形成的制度保障。”这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功绩是来源: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促进了中华民族认同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15.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两者的相似点是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主张土地国有和平分土地16.据资料介绍,国民党军对日战役、战斗,大小近千次,阵亡将士36

7、0万,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A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B推行全面抗战路线C在正面战场抗战失利 D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17.“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 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以下史实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参加了中共“一大” B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C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D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18.央视主持人水均益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造成日本成为“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的史实包括明治维新

8、 黄海大战南京大屠杀 中日建交 A B C D19.图片是鲜活的历史。右图直观地展示了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2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为落实八七会议提出的总方针而开展的斗争有 发动南昌起义 开展土地革命 发动秋收起义 发动百团大战A B C D21.资本主义在开出灿烂的近代文明之花的同时,也结出了令人憎厌的丑恶之果。例如,贫富两极分化、拜金主义、道德沦丧等。20世纪初在中国继承资本主义的善果,又要避免资本主义恶果的代表人物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22.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情况(见下表),中共中央决定1946年7月1948年

9、7月人民解放军130万280万国民党军队430万365万A签署双十协定 B进行战略反攻 C进行战略决战 D发起渡江战役23一口气读完世界史中说:“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这场“起义”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C工人阶级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24.“(它)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指A共产党宣言 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 D四月提纲 25.“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

10、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 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由执政机构变为参政机构 B由主持机构变为监督机构 C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 D由法律机构变为执行机构 2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 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此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A新时期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逐步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7.据统

11、计: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85%的农村建立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普遍展开。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加强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发展 D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得以彰显 28.“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 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 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最早作出这一规定的法律文献是 A. 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

12、法 B.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9.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 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实行不结盟政策 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30.“今天,中国已经与16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 作用。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些重要的外交成果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A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C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综合国力 D外交工作者的不懈奋斗31.六十年前,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个印度记者很感兴趣地提问:“国家有大有小,怎么才能够和平共处呢?”周恩来说:“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这则材料主要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 B互相尊重主权C“求同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