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6】种群和群落(新课标).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69913382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6】种群和群落(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6】种群和群落(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6】种群和群落(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6】种群和群落(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6】种群和群落(新课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6】种群和群落(新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6】种群和群落(新课标).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高考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考点16】种群和群落1、(2010山东高考T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命题立意】本题以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或死亡率的关系图示为素材,体现考纲中的“识图能力”的要求,主要考查对种群的特征中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的基础知识理解。b5E2RGbCAP【思路点拨】关键点:本题中K不是环境容

2、纳量。具体思路如下:识别K的含义有关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的基础知识各项正误【规范解答】选 C。从图示的横坐标看出,K表示种群密度,不是环境容纳量。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应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从图中看出,K/2时净补充量最大,显然,此时不是控制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时期。控制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时期应在有害动物种群密度较小的时候。p1EanqFDPw【类题拓展】 有关图象题的处理方法 三看法具体操作如下:一看:纵、横坐标的含义。二看:曲线的含义。特别注意转折点、交叉点等特殊点。三看:题意。图像只是题的一部分,要想完全把握题意,还需将图像与题结合。2.(2010广东高考T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3、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B.共生C.寄生 D.捕食【命题立意】本题以谚语为材料,主要考查种间关系。【思路点拨】从种间关系角度思考这句谚语中草和苗的关系。【规范解答】 选A 。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的现象。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苗多欺草,草多欺苗”,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草长的旺,苗就长的不旺;反之,苗长的旺,草就长的不旺。苗

4、和草都需要阳光、二氧化碳、水、矿质元素。所以二者应是竞争关系。DXDiTa9E3d【类题拓展】 关于名词辨析类题的处理方法 扣定义法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回忆所涉及名词的含义及它们间的区别。第二步:结合题意确定答案。3.(2010安徽高考T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RTCrpUDGiT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

5、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考查对物种丰富度概念的理解。【思路点拨】关键点:物种丰富度的概念。【规范解答】选C。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甲类群中没有物种3、6、8,物种丰富度较小,乙类群中没有物种5,物种丰富度较大;甲、乙两个类群比较,乙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较小。5PCzVD7HxA4.(2010浙江高考T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jLBHrnAILgA.若a点时环境因

6、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 符合逻辑斯谛增长xHAQX74J0X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了随着季节的变化某种群数量的变化,考查考生根据图示结合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能力。LDAYtRyKfE【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以及环境、食物、天敌等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Zzz6ZB2Ltk【规范解答】选A。从图中

7、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虽然食物量不变,但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仍按S型增长(即逻辑斯谛增长),只是斜率有所增加或减少而已;虽然种群出生率提高,但是还有其他诸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以及环境、食物、天敌等因素影响种群的数量,所以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走过b点;天敌捕食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如b-c段下降;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和衰退型时分别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增加和减少,所以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类似c-d段波动。dvzfvkwMI1【类题拓展】 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5(2010海南高考T17)甲

8、、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rqyn14ZNXI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了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各年龄阶段的个体数,考查考生对年龄组成类型的判断。EmxvxOtOco【思路点拨】关键点:根据种群中各年龄阶段的个体数来判断年龄组成的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规范解答】选A。分析表格可知,甲中处于幼年期的个体较多,所

9、以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乙中个年龄期的个体数差不多,为稳定型,丙中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较多,为衰退型。SixE2yXPq56(2010海南高考T18)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6ewMyirQFL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如何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的密度。【思路点拨】解答本题主要从以下的角度考虑:(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10、方法需采用样方法。(2)样方应该随机选取。(3)以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的平均数作为该面积草地上盖种群的密度。【规范解答】选C。该草地的面积为100hm2,为测定如此大面积草地上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取样方法,随机选取若干1m2样方,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然后取其平均值即可。kavU42VRUs7(2010海南高考T19)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y6v3ALoS89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

11、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示的形式展示了弃耕农田40年间群落演替的过程中植物类别和物种数量的变化,考查考生对图示的分析能力。M2ub6vSTnP【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光能的利用能力、群落结构的变化的理解。【规范解答】选B。图示显示的是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次生演替过程,演替的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在逐渐的增加,草本植物逐渐被高大的乔木优势代替,所以光能利用率提高,且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了变化。0YujCfmUCw【类题拓展】群落演替中生物种类、生物数量、

12、有机物种类、土壤中腐殖质量、草本植物、灌木量的变化曲线图图1中的纵坐标可以是生物种类、生物数量、有机物种类、土壤中腐殖质量图2中的纵坐标可以是草本植物、灌木的数量变化8.(2010江苏高考T26)右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圈。请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 。eUts8ZQVRd(2)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有 (填序号)。(3)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CO2的结构是 (填序号)。(4)为制备酵母菌原生质体,需用酶解法除去结构,但应在 溶液中进行。(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

13、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 (填下列操作的序号)。sQsAEJkW5T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不同细胞结构区别细胞的结构特点获取原生质体观察细胞数量变化细胞【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实验设计的评价能力。GMsIasNXkA【思路点拨】正确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分析如图:【规范解答】(1)酵母菌(真菌)、菠

14、菜(植物)均属于真核生物,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没有叶绿体,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TIrRGchYzg(2)细胞结构中含有R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3)线粒体只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4)酶解法获得的原生质体,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所以应在等渗或高渗溶液中进行。(5)抽样检测中,在取样时应先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以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同时应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球计数板的记数室上,再用吸管把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7EqZcWLZNX【参考答案】(1)没有叶绿体 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2)(3)(4)等渗(或高渗)(5)9(2010江苏高考T30)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lzq7IGf02E(1)利用配制的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8 d ,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 等特性。zvpgeqJ1hk(2)某同学用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