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解读(7月13号上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902312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5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标解读(7月13号上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数学课标解读(7月13号上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数学课标解读(7月13号上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数学课标解读(7月13号上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数学课标解读(7月13号上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课标解读(7月13号上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标解读(7月13号上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课标解读,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2、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一) 学段划分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

3、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而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三) 课程内容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四 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

4、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2.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

5、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3、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

6、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五、课程内容,(一)数的认识 1.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2. 理解符号,的含义。 3.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4.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及两个算式的大小。 5.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7、并能进行交流,(二)数的运算,1.能熟练的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 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以一位数。 3认识小括号,并能准确的说出小括号在算式中的意义及计算顺序。 4.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5.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三)常见的量,1.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口述一厘米及一米有多长,知道1米=100厘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时=60分。 3.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8、四)、图形的认识,1.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2. 能对简单角进行分类。 3.能数出简单图形中的角。 4.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5.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六、课程重难点,(一)、长度单位,1、直观感受1厘米、1米,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认识线段,画线段。(直直的,两头有端点的线叫做线段),(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笔算加法和减法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不同点:加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写在十位数的右下角)。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当10,与原来个位上的数合

9、起来再减。 2、加减混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竖式时应用简便算法,将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 3、估算:没有优、劣之分,能大约估算的要鼓励。,(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画角从一个点起,用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 2、判断直角,画直角,可借用直角三角尺。,(四)、表内乘法(一),1、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用乘法比较简便,理解乘法的意义。 2、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4(因数)x5(因数)=20(积) 3、熟记书65页乘法口诀。 4、用数学解决问题时,要认真看图片或文字,提取有效信息,看清题目再做题。,(五)、观察物体,1、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位

10、置不同观察的物体形状就不一样,能抓住特点回答问题。 2、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3、镜面对称:上下、前后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左右的位置需要调换。,(六)、表内乘法(二),1、理解的情况下记忆,提倡多方法记口诀(熟记书88页乘法口诀)。 2、规律记忆。 3、课外知识:例,不管三七二十一等。 4、有趣练习:对口令;我说前你说后;你说前一句我说后一句等。,(七)、认识时间,1、能5分5分的读取时间,能读出几时几分。 2、初步建立一时一分的时间观念。,(八)、数学广角搭配(一),1、简单的排列:用两个数排列时,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用三个数排列时,让每一个数作十位数(0除外

11、),其余的数依次和它组合。 2、简单的组合:运用组合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 3、简单的推理:用排除逆推法解决问题。,(九)、总复习,1、系统复习,认真对待。 2、限时作业,及时改错,养成良好作业习惯。,七、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教学建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

13、经验。 5.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 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二、教学方法与措施,1、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课堂生成 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计算教学注意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各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4、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结合生活情境,安排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 5、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6、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